新研究揭示女性更容易过度纠结,专家支招如何避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4 21:29 1

摘要:相比“大大咧咧”的男性,女性似乎更容易在一些细节上纠结。真的是这样吗?8月1日,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7月刊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清晰地揭示了女性“纠结”背后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对此,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曹大刚

相比“大大咧咧”的男性,女性似乎更容易在一些细节上纠结。真的是这样吗?8月1日,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7月刊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清晰地揭示了女性“纠结”背后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对此,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曹大刚指出,这种倾向具有普遍性:“女性生理结构及神经递质特点决定了这种共性,尽管地域文化可能产生细微影响。”

该研究发现:人体的大脑内侧前额叶皮层(决策和情绪调节的关键中枢)中,有一种叫LINC00473的长链非编码RNA,可以显著影响女性决策,增加女性对“沉没成本”的敏感性和“懊悔情绪”。

研究人员对40只成年小鼠进行了实验:一组注射LINC00473基因,另一组作为对照组。随后让它们进入模拟“美食街”,像人类一样在其中的特殊地点“等号”用餐,并通过音调提示音提示等待时间,小鼠可自由选择等待或放弃。结果显示,当全场等待时间都是1秒时,所有小鼠表现无异。但随着等待时间逐渐延长,基因组雌性小鼠出现了矛盾行为:一方面开始频繁放弃等待(快速退出),另一方面又会等待越久越不放弃,最终因“过度停留”获得更少的奖励。研究人员称,这种“快速退出+对时间敏感”的双重决策模式,恰是女性抑郁症患者反复权衡沉没成本的神经基础。

曹大刚指出,这种特质对女性来说是一柄“双刃剑”。从消极层面来说,它让女性更易陷入“思维反刍”——反复咀嚼事件、过度衡量得失,导致决策疲劳和心理内耗,这是女性抑郁障碍患病率超过男性的一大诱因。从积极层面来说,这种特质也能让女性在决策时更加谨慎、更加善于全面评估风险并及时止损。

曹大刚建议做好以下3步,告别过度纠结。

一是设置决策时限。做决策时可以主动给自己设定一个30分钟的强制截止期,强迫自己及时决策,放弃犹豫。曹大刚解释:“时间压力会激活前额叶,促发高效本能决策。”

二是主动接纳不完美。害怕决策的原因之一是希望能选出最完美的方案。因此,做决策时可以主动建立心理暗示,如“这个选择就是当下最好”。选择后,也要尽量关注事物的阳光面而非阴暗面,避免纠结。

三是启动时空法则。许多人在面临重要决策时,会放大决策的影响力。曹大刚指出,这个时候就可以自问:10分钟后我还会纠结吗?10个月后这个选择还重要吗?10年后回头看,会如何评价?“将一个事件放到更大的时空维度去,能快速稀释焦虑。”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