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武汉男博士全身瘙痒,以为感染梅毒,换了个检查确诊病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4 21:29 1

摘要:26岁的周辞安是一名理工科在读男博士,性格内向,长期单身,几乎没有过感情经历,不过日复一日的科研与独处,让他偶尔也会觉得胸口有一块空落落的地方。终于,在2022年3月,连续几周的压力与孤独交织的深夜,他在一个社交平台上与一名女子聊了起来。女子的网名叫“阿璃”,

26岁的周辞安是一名理工科在读男博士,性格内向,长期单身,几乎没有过感情经历,不过日复一日的科研与独处,让他偶尔也会觉得胸口有一块空落落的地方。终于,在2022年3月,连续几周的压力与孤独交织的深夜,他在一个社交平台上与一名女子聊了起来。女子的网名叫“阿璃”,头像是一张模糊的侧脸照。最初的寒暄只是轻描淡写的问候,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他们的话题变得暧昧而热烈。周辞安从未在现实中与异性如此亲密交谈过,每一条消息都让他的心跳微微加快。

聊天持续了半个月,他鼓起勇气提出线下见面。4月9日晚上,周辞安与阿璃在市中心的一家餐厅见面,阿璃浓妆艳抹,卷发披肩,红唇明艳,身上散发着一股甜而带烈的香气,与周辞安实验室的消毒水味形成了刺目的反差。她的举止大胆,眼神直白,时不时轻笑着用指尖拨弄耳边的发丝。周辞安心跳得飞快,手心出汗,甚至不知道眼睛该看哪里。吃完饭后,阿璃亲昵的挽住了他,朝着一个方向走去,并在无人的拐角处吻住了他。

这是周辞安人生中第一次深吻,脑海一片空白,只剩下心脏的剧烈鼓动。他能想到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陌生的房间、暧昧的空气、失控的夜晚,他觉得发展得太快了,心中有所抵触,连带着对阿璃的好感都降低了许多,而正当他准备找个理由脱身时,手机骤然震动,他拿出一看,是导师的电话,仿佛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当即借口实验室有事,匆忙结束了约会。

他回到宿舍后,整个人依旧恍惚。不过这一晚之后,他与阿璃再没有联系,他隐隐猜测阿璃可能是一名从事灰色行业的女子,心中也不禁庆幸自己与对方没有实质的发展,不可能是发生什么事情,周辞安继续投身于忙碌的学业之中,可命运并没有就此放过他,意外悄然而至。

2022年5月,周辞安在实验室整理数据时,忽然感觉下体有些微妙的不适,像有一只细小的蚂蚁在皮肤上游走,轻轻咬了一口,又悄然离开。他下意识地挠了挠,指尖触碰到皮肤时有一丝灼热感,却并没有在意。他以为是连续几天熬夜、久坐导致的普通皮肤过敏,或者只是内裤摩擦引起的红点。然而到了晚上,瘙痒开始扩散,像一层细密的针尖在皮肤表面扎动,每次轻轻挠过,都能带起一阵细微的刺痛。

他便去洗了个热水澡,以为能缓解不适,可水流冲击皮肤时反而更加敏感,仿佛每一滴水都在放大那种瘙痒。他低头看着自己微微泛红的下体皮肤,犹豫了几秒,仍旧没在心上,默默换上干净的内裤,又回到书桌前继续敲击键盘。

7天后,瘙痒感却愈演愈烈,已经从零星的刺痛变成了连绵不断的困扰。每当他坐在实验室长椅上埋头写论文,瘙痒就像从皮肤底下长出的无数小钩子,时刻提醒他它的存在。他试着用力挠几下,指甲刮过皮肤,留下一道道发红的印记,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强烈的刺麻感,像是点燃了皮肤深处的神经。他还开始发现皮肤表面出现了零星的小红斑,散在下体周围,颜色暗淡而诡异

晚上睡觉时,他几乎无法安稳躺着,每当身体微微出汗,瘙痒就像被唤醒的虫群,在皮肤上疯狂蠕动。他辗转反侧到深夜,几次在床上用手去挠,指尖带起的火辣感让他心里发慌。但他仍旧选择忽视,安慰自己只是皮肤敏感或者湿疹,等过几天就好了。

直到第三周,瘙痒已经成了一种折磨。他在图书馆看文献时,只坚持了十几分钟,腰背就开始僵硬,下体传来的瘙痒如同细密的电流,从皮肤表面渗进神经里,一阵阵往他的大脑里爬。他几乎能感受到那些红斑在皮肤下跳动,每一次轻微的摩擦,哪怕只是内裤贴合的瞬间,都像被针尖轻轻刺入,他的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到文献上,忍不住沉重的叹了口气,走进了卫生间。

掀开裤腰后竟看到皮肤表面已布满了暗红色斑块,边缘微微隆起,中心隐约泛着淡淡的糜烂感,还有细小的硬结埋在皮下,摸上去像一颗颗细砂。汗水混着瘙痒让他心慌,仿佛那片皮肤在被无形的火苗舔舐。

夜晚尤为煎熬。他翻来覆去,皮肤的每一次轻微摩擦都带来电击般的刺麻,瘙痒沿着神经像波浪一样扩散,冲得他连呼吸都急促了几分。他终于拿起手机搜索“下体瘙痒红斑”,屏幕上迅速跳出“梅毒初期症状”的字样。他的心脏像被一只手猛地攥紧,手心开始冒汗。继续翻下去,几条加粗的提示映入眼帘——“深吻可传播梅毒”。这一刻,阿璃的影像清晰地涌上来:浓妆、热烈的红唇、那一瞬的心跳加速和不加思索的沉沦。

周辞安的胃里一阵翻涌,恐惧、悔意、羞耻混杂在一起。他起身盯着镜子里自己微微发红的眼睛,脑子一片空白,手机屏幕在手里轻微发抖。直到天快亮,他才下定决心,拖着忐忑的心情去医院挂号检查。

坐在皮肤科门诊的候诊椅上,他的手里全是汗,搜索引擎上“梅毒”“亲吻传播”的字眼像荆棘一样扎在脑子里,让他在羞愧和恐惧中反复折磨自己。终于,屏幕上闪烁的叫号声,让他走进了诊室。医生是个中年男主任,戴着老花镜,神情严肃。他听完周辞安支支吾吾的描述,眉头微蹙,却并没有显露出太多惊讶,只淡淡道:“先别自己吓自己,查了才知道。”随即给他开了详细的检查单。

血液抽取了三管,做了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HIV抗体、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等常规性病筛查。实验室的数据很快出炉:TPPA阴性,RPR阴性,梅毒抗体滴度未见升高;HIV抗体阴性;乙肝、丙肝相关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为7.2×10⁹/L,略高于他平时的水平,但仍在正常值区间;C反应蛋白2mg/L,无感染性炎症提示。医生又为稳妥起见,安排了皮肤真菌显微镜检查,结果阴性。

当医生拿着化验单告诉他:“排除了梅毒和其他病毒感染,你现在身体非常安全。”周辞安感觉胸口的重石被卸下,整个人几乎软在椅子上。他长长吐出一口气,眼角甚至有点发酸。他努力装作若无其事,却还是忍不住问:“那我这瘙痒是怎么回事呢?”

医生摘下眼镜,仔细查看了他下体皮肤的情况,又让他描述最近的生活习惯。周辞安犹豫着承认,自己最近压力大,作息紊乱,运动后常常汗湿内裤却没及时更换,也会连着几天才洗床单,被子闷在潮湿的宿舍里。医生沉吟片刻,说道:“你的皮肤本身就偏敏感,加上长期潮湿、摩擦、清洁不到位,很容易诱发湿疹或皮肤过敏反应。短时间内虽然不是大问题,但久了就会形成慢性炎症。”

医生的叮嘱细致得近乎唠叨:“第一,保持干燥清洁。运动出汗或感觉潮湿时,必须及时换洗内裤,尽量穿棉质、宽松的款式。第二,床单、被套、内裤和毛巾至少每周清洗、晾晒一次,最好在阳光下暴晒。第三,不要频繁抓挠瘙痒部位,以免二次损伤皮肤。第四,少吃辛辣、油腻和高糖食物,多喝水,保证睡眠。第五,注意情绪和压力管理,神经紧张也会加重皮肤瘙痒。”最后,医生补充了一句,“如果症状继续加重或伴随破溃、渗液,再来复查。”

周辞安红着耳朵连连点头,生怕别人听出他内心的羞怯和庆幸。回到宿舍,他老老实实按医生说的去做:每天换洗内裤,运动后立刻冲澡,把床单被套拿到楼顶晒太阳,还专门买了两条新毛巾分开擦身体和下体。几天后,他明显感觉到瘙痒的频率和强度减轻了许多,夜里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渐渐地,周辞安也把这段经历放在了心底深处。他告诉自己,只是一场虚惊,只要注意清洁,生活会慢慢恢复平静。他重新投入到论文实验中,不再多想那一夜的亲吻和随之而来的恐惧。

然而瘙痒感只缓解了不到一个星期,6月7日的这天午后,周辞安在图书馆和同学讨论课题。起初只是胸口微微发痒,他忍着没挠,可不到两分钟,瘙痒就像潮水一样蔓延,顺着脊柱往下爬,涌到下体。那种感觉比火烧更折磨人——每一秒都是针尖在皮肤底下乱戳。他冷汗直冒,腿不受控地抖动,手指在桌下紧攥裤缝,恨不得狠狠抓一把。可忍耐只持续了十几秒,他终于还是绷不住,低下头猛挠腰背,动作越发急促。

旁边的女生先是愣了一下,很快满脸厌恶地推开椅子:“你恶不恶心?!”她的男友见状也立即皱着眉挡在她面前:“你在干嘛?故意的吗?!”周辞安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解释不出,汗水顺着下颌滴落,他的眼神慌乱而空白。男生一把拽住他衣领,怒骂声在空荡的楼道里炸开:“变态!滚开!”紧接着是一记沉重的拳头,打得他踉跄撞在书架上,书籍哗啦坠落。周围零星的人影投来指指点点的目光,周辞安觉得自己整个人被剥光,赤裸地吊在阳光下,羞耻、恐惧、委屈混作一团,喉咙里哽着一口血味。

这一刻,他的理智像玻璃一样碎裂。然而瘙痒仍在皮肤里蠕动,他几乎是逃一样离开图书馆,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再去医院。第二次挂号时,他全程低着头,指甲缝里还残留着血痕。瘙痒的频率和强度几乎让他喘不过气,胸口、背部、下体轮番袭来,像有成群的蚂蚁在皮肉里打洞,痛痒交织,逼得他时不时全身颤抖。

而第二次就诊,医生也给他做了更全面的检查:肝肾功能、梅毒螺旋体抗体、HIV筛查、乙肝丙肝全套、免疫学指标,甚至做了皮肤刮片镜检。报告在两小时后陆续出来——梅毒螺旋体抗体阴性;HIV、乙肝、丙肝均为阴性;皮肤刮片未发现真菌、寄生虫;免疫球蛋白轻微偏高,但不足以提示系统性疾病。医生翻看着数据,确认道:“梅毒和其他病毒性感染可以排除了。”

在排除了传染病后,医生仔细观察了周辞安被抓破的皮肤和零散的红斑,又详细询问了他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洗澡频率、洗护用品使用情况,最终给出了推测:“考虑是特应性皮炎。”医生解释道,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和个人免疫反应过度、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往往伴有剧烈瘙痒。精神紧张、出汗、皮肤干燥、频繁清洁,都可能让症状加重。“这类皮炎和传染病完全不同,不会通过接触别人传播。”医生强调。

随后,医生给周辞安开了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复方炉甘石洗剂,以及口服抗组胺药物,叮嘱他必须调整生活习惯:“尽量保持皮肤湿润,洗澡时间别超过十五分钟,用温水而不是热水;洗护用品选择温和无香料的,洗完一定涂保湿乳;运动后尽快冲洗汗液,避免长时间出汗刺激皮肤;不要反复搔抓,越抓越严重,可以用冷毛巾敷或轻拍缓解;另外尽量保证规律作息,焦虑也会让皮肤更痒。”

周辞安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点头,他回去后严格执行医生的叮嘱。每天按时吃药,睡前涂抹药膏,全身涂上厚厚的保湿乳液;洗澡不超过十分钟,用温水快速冲净,连洗发水和沐浴露都换成了低敏产品。刚开始,他仿佛看见了希望,心想这次总该好了吧。

可现实却冷漠得让人发抖,6月21日,周辞安与几名朋友在餐厅聚餐缓解心情时,他又一次强烈的感觉到胸口一阵阵灼热般的刺痒,背部像被无形的针尖密密麻麻扎着,最让他濒临崩溃的,是下体那股深入骨髓的奇痒,仿佛有成百上千只细小的虫子在皮肤下爬行。他试图放松心情,不去理会,与朋友聊天转移注意力,然而右手不受控制地滑向大腿根部,轻轻按了按,又用力抓了两下。不成想这种瘙痒瞬间化作火焰蔓延开来,让他浑身战栗,连筷子都险些掉在地上。

他咬紧牙关,试图用呼吸压住那股无法言说的痛苦,可痒意却像潮水一样卷回来,打得他意识一阵恍惚。下一秒,他又狠狠地抓了一下下体,指甲隔着布料挠出一声极轻的摩擦声。他完全没察觉旁桌的年轻女顾客已经侧过脸,眼神里满是恐惧与厌恶。几秒后,尖锐的质问和愤怒的喊叫炸开:“你在干什么?变态!

周辞安面红耳赤,嘴唇上下动着却不知该如何解释,女顾客则当机立断报了警,一块去了派出所,周辞安哭丧着脸,泪眼汪汪几乎要哭出来,鼓足勇气说出了自己的隐情。他浑身颤抖着,拿出医院病历和检查证明,嗓音哑得发抖:“我……我真的没做什么,我生病了……”在反复确认后,警方才让他离开,可那种被当众羞辱的痛苦却比瘙痒更深,像钝刀一样在他的心口剜着

他整晚盯着天花板,指尖在床单上抓出一道道褶皱,直到天亮也没合眼。第三次走进医院时,他整个人像一团被掏空的灰烬。医生例行做了免疫球蛋白、总IgE、肝肾功能、梅毒螺旋体抗体、HIV抗体,甚至做了皮肤镜检查,结果全都正常。报告单一张张放在他手里,黑色字迹仿佛在嘲讽:“没有异常。”医生安慰道:“至少可以肯定,不是梅毒,也不像病毒感染。

周辞安的呼吸却越来越急促,胸腔里像塞满了铁块,他喃喃着:“不是梅毒……也不是特应性皮炎……那我到底得了什么病?我快疯了!”声音忽然拔高,他在候诊区的长椅上猛地站起来,揪着自己的头发,嘶吼着:“谁能告诉我,我到底怎么了!”

哭喊声在空荡荡的候诊大厅里炸开,周围的人纷纷侧目,议论、指点,有人厌烦地皱起了眉。周辞安的情绪失控到极点,眼泪、汗水和鼻涕混成一片,他的指甲不由自主地抓着手臂和脖颈,抓出一道道红痕。就在这时,一道有力的声音响起:“小伙子,先坐下,把情况告诉我。”

周辞安抬头,泪眼模糊中,一位满头银发、身材清瘦却气度不凡的老人走到了他面前。正是廖万清院士,国内顶尖的血液学与淋巴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过多项淋巴瘤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的国家重点课题,他的研究让许多被误诊或延误治疗的患者重获新生。廖万清常年奔波于病房与学术会议之间,即便七十多岁,仍坚持查房与科研,曾获得国际淋巴瘤学会终身成就奖,在医生群体中几乎是传奇人物。

周辞安抬头时,先是愣了一下,虽然叫不出名字,但从旁边医生尊敬的神情和他胸前的院士徽章里,便明白了这人不简单。他像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般,将自己反复发作的瘙痒、被误会的尴尬、无助与恐惧一股脑倾诉出来:“您、您快救救我,我……我快撑不下去了。以后可怎么办?我还怎么在学校里呆下去,同学们已经用异样的眼神看我,朋友们也疏远了我,我……”声音哽咽得发抖,仿佛所有委屈都涌到喉咙口。

廖万清静静听着,面色和蔼,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安抚他的情绪,不过周辞安才冷静下来,问道:“我该怎么办?我这情况以后还能不能找女朋友,组建家庭……”但不等他说完,廖万清忽然问了一个其他医生都未问过的问题

周辞安愣住了,脑海空白一瞬,下意识点了点头,又几乎是脱口而出:“我一向洁身自好,就约会了一次,也只是接个吻。”廖万清微微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在纸上写下一行字,递给周辞安:“小伙子,你走错科室了,怎么可能查出来,快去这个科室做这个检查,再晚点,可能就真没救了。”

周辞安低头一看心口一紧,不敢再耽搁,立刻去做了检查。几个小时后,报告出来了,结果果然如廖万清所料,廖万清紧接着转身对负责的医生交代了几句。

廖万清虽然先行一步离开了,但周辞安接受了系统治疗方案,六个月后,他如获新生,走出医院那天,阳光洒在他精神焕发的面庞上,仿佛又回到了正常的青年模样,全身的瘙痒都消失了,下体也没有过任何的不适,周辞安很快恢复了正常的学业生活。

回访时,周辞安感激地对廖万清说道:“廖院士,多亏了您,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的生命。我了解过了,这个病确实很隐匿,常被误诊成湿疹、过敏或者病毒感染,皮肤瘙痒就是它典型的早期信号之一。我要是再晚来几周,就没这么好治了。晚期不仅疗效差,还容易骨髓抑制、感染重重,可能就真的来不及了……”

原来,廖万清院士当时问的是“你夜里流汗吗?有没有无缘无故体重下降?”周辞安才回忆起了这些被他忽视的症状,这近两个月来不止是全身瘙痒,还经常流汗,瘦了7斤,廖万清院士的心中便有了答案,建议周辞安去血液科完善PET-CT和淋巴结活检,结果也如廖万清所料,周辞安的PET-CT结果显示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多发淋巴结代谢增高SUVmax12.3,部分淋巴结融合成团;脾脏轻度代谢活跃;皮下未见明确代谢异常。

淋巴结穿刺活检结果:病理提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生发中心型,Ki-67约80%;免疫组化为CD20(+),BCL-6(+),MUM-1(+),CD10(-),EBER(-)。周辞安最终被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早中期,也正是导致他长期皮肤瘙痒与全身症状的元凶。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源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常累及淋巴结,也可侵犯脾脏、骨髓及其他器官。它的特点是进展快,但早中期若及时治疗,治愈率可达60%-70%。然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早期很隐匿,常常被误诊为湿疹、过敏或者病毒感染,因为一开始主要表现就是皮肤瘙痒。等出现典型症状时,很多人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而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中,有三个值得高度警惕的典型信号。周辞安的经历,正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第一,B症状(全身症状)
所谓的B症状,是淋巴瘤特有的全身信号,包括三项核心表现:无缘无故的发热、夜间盗汗,以及在短时间内体重下降超过10%。这三者同时出现,被称为“三联B症状”。它们往往提示淋巴瘤已对机体全身代谢和免疫产生了明显影响。


周辞安最初只是觉得全身瘙痒,以为是过敏或干燥引起的,但在回忆中才意识到,这近两个月来,他几乎每天凌晨都会被汗湿的睡衣惊醒,需要换一次衣服才勉强入睡,同时体重悄然减轻了7斤。虽然看似不多,但对他这样的年轻男性来说,已接近体重的10%阈值,是早中期淋巴瘤的重要信号。遗憾的是,很多患者往往忽略这些症状,直到出现其他异常才警觉。

第二,浅表淋巴结肿大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的局部表现,是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典型分布在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早期淋巴结多为质地偏硬、活动度尚可,且不伴明显压痛,因此极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后的淋巴结反应”或颈肩疲劳引起的“包块”。周辞安后来才注意到,自己右侧锁骨下有一颗米粒到黄豆大小的淋巴结,起初不痛不痒,也未引起重视。对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而言,正是这些被忽视的小信号,构成了疾病发展的早期警报。

第三,顽固性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虽然是一个非特异性症状,但在淋巴瘤中却具有提示意义。尤其是当瘙痒持续数周以上、无明显皮疹、且使用抗过敏药或外用止痒药均无效时,更应提高警惕。其背后的机制多与肿瘤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刺激皮肤神经有关。周辞安的病程正是从瘙痒开始,皮肤表面并无明显红疹,但瘙痒严重到影响睡眠,他甚至尝试过换洗衣液、口服抗过敏药,却始终不见好转。

结合周辞安的情况来看,他的夜间盗汗、体重下降与顽固性瘙痒几乎勾勒出了典型的B症状谱系,只是缺乏早期警觉。对于公众而言,一旦出现持续不明原因的夜间盗汗、短期体重减轻、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或顽固性瘙痒,都应尽早就医,完善血液科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参考资料:

[1]刘艳梅.不同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诊断价值[J].实验室检测,2025,3(10):174-176.

[2]鲜墨,胡秋蓉,王万钧,等.特应性皮炎影响因素及初级预防新进展[J].新医学,2024,55(10):835-842.

[3]牛奔,侯丽敏.淋巴瘤发病率逐年上升,早防早治是关键[J].家庭生活指南,2024,40(11):27-28.

(《纪实:武汉男博士全身瘙痒,以为感染梅毒,换了个检查确诊病因》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唐医生趣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