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前自己立下了flag,今年要“开始减肥”,总把 “减肥” 挂在嘴边,坚持跑步没几天,就不再去运动;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年前自己立下了flag,今年要“开始减肥”,总把 “减肥” 挂在嘴边,坚持跑步没几天,就不再去运动;
面对工作上的挑战时,总是习惯性选择退缩,采用拖延的方式或是用“差不多得了”、“就这样吧”安慰自己;
其实,我们的每一次敷衍,都在悄悄抵押未来的底气。
看到一句话:决定了去干什么事情,就认认真真的去干,别糊弄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再慢也无妨。
我刚接手总账那会,月底结账时发现有笔招待费发票抬头开错了。
当时想着 “就差三个字,应该没人注意”,随手改了改就入账了。
年审时,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指着发票问:“这涂改痕迹怎么回事?”
后来为了调这笔账,我连着加了两个通宵,翻遍半年的凭证才找到佐证材料。
想起李诞在一次采访时说过,他刚写段子时总想着 “差不多得了”,结果稿子被毙了十几次。
直到有天老板把他骂醒:“你对作品敷衍,市场就对你冷漠。”
后来他逼着自己每个段子改五遍,才有了后来的《吐槽大会》。
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 “差不多” 当成本事。
生活这杆秤最公平,当你给它掺水,它就给你失重。
去年我报了个写作课,班里有个同学特别显眼。
别人交作业都是凑够字数就完事,而她每次都在文末附三页修改笔记,连标点符号都标着 “这里用感叹号比句号更有张力”。
三个月,她的文章被大号转载,稿费是我们的十倍。
她在分享会上说:“我不过是不想骗自己 —— 既然花了时间学,就不能假装很努力。”
想起李安拍《少年派》时,为了找合适的海浪特效,带着团队测试了两百多种方案,连水的反光角度都反复调整。
有人劝他 “观众看不出来这么细”,他却说:“我看得出来。”
对自己心软的人,注定会被现实打脸;敢对自己下狠手的,生活才会对他温柔。
那些你咬牙熬过的较真时刻,终会变成托举你的力量。
前阵子整理旧物,翻到大学时的日记本,里面写着 “明天开始背单词”“这周要读完《百年孤独》”,可每一页都停留在第三天。
那时候总觉得 “明天再做也一样”,直到英语考试,成绩不及格,才明白偷懒的债迟早要还。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说:“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才是长距离跑者的思维方式。”
他每天雷打不动跑十公里,坚持了三十年,这种不糊弄的自律,让他在写作和跑步上都做到了极致。
其实人生就像种庄稼,你春天糊弄着播种,秋天就别指望丰收。
那些被你跳过的步骤、敷衍的努力、假装的付出,最后都会变成扎在心头的刺。
别总说 “以后还有机会”,人生最珍贵的从来不是机会,而是抓住机会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就藏在你每一次不糊弄的坚持里。
其实,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就是生活对我们的态度。
从今天起,做个对自己 “斤斤计较” 的人吧。
毕竟这世上,最不该被辜负的,就是拼尽全力的自己,加油。
#糊弄自己
来源:大深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