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普法阵地遍地开花 法治教育硕果累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4 21:14 1

摘要:为让法治文化真正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劲法治动能。龙华区司法局以互联、互通、共享为基本原则,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盘活”各类文化阵地,建成全国首个民法主题公园、全省首家见义勇为主题公园、全市首个“家庭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全市首个食品药品科普基地

为让法治文化真正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劲法治动能。龙华区司法局以互联、互通、共享为基本原则,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盘活”各类文化阵地,建成全国首个民法主题公园、全省首家见义勇为主题公园、全市首个“家庭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全市首个食品药品科普基地、全市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安全主题宣传阵地,六个深圳市星级基地。目前,龙华区已建成101个功能多样、便民惠民的法治宣传教育阵地,设立33个“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打造3条法治研学路线和1条法治旅游路线。

如今,这些遍布城乡的法治文化阵地,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升了空间品质,更构建起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普法大格局,真正实现了法治宣传 “抬头可见、驻足可观、处处可学” 的良好效果,让法治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工作中,我们聚焦打造形式丰富、内容多元、载体创新的特色阵地,着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走深走实。坚持 ‘法景融合’ 理念,充分盘活街道社区的 ‘廊、亭、墙、栏、场、角’等空间资源,将法律条文、法治格言等元素巧妙嵌入,打造出一批形式多样、内涵鲜明的法治文化景观,让法治元素与生活场景自然交融;突出内容实用性与多元性,重点围绕宪法、民法典等国家基本法律,以及禁毒、交通安全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宣传,让普法内容更贴近群众需求;注重载体创新与特色培育,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龙华辨识度的法治 ‘微景观’,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具活力。”龙华区司法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

全国首家民法主题公园:从“赏景”到“学法”,深圳民法公园打造普法新场景

“每次路过深圳民法公园,我总要进去走走。”家住福城街道的叶女士笑着说,“这里的法治文化课堂特别受欢迎,我每周都抢着报名。就算没报上名,在公园里散步,看看法治文化景观,也能感受到浓浓的法治氛围。”叶女士的感受,是深圳民法公园建成五年来惠泽市民的生动缩影。

作为全国首座以民法为主题的公园,2021年1月7日,深圳民法公园正式开园。开园后,深圳民法公园巧妙融合生活化的法治元素,以寓教于乐为核心理念,依托民法博物馆这一核心阵地,持续推出法治文化节、专项展览、模拟法庭、法艺课堂、专家讲座等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冰冷的法条“活”了起来,化作可触可感的景观与活动,家门口的法治公园摇身一变成为了“行走的法律课堂”。

这种创新教育形式更延伸出深刻的包容性。2025年4月23日,深圳市盲人协会组织的视障人士及工作人员便在此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文化体验之旅。通过专业讲解员的细致引导和精心打造的无障碍沉浸式服务,视障朋友们以指尖“阅读”展陈、聆听法律故事、互动交流感悟的方式,“触摸”着法治的肌理与温度,感受着民法典所传递的人文关怀之光。

五载耕耘,硕果盈枝。五年来,深圳民法公园将“普法+体验”“科技+文化”深度融合,累计参观游客超800万人次,接待全国各单位、团体300余场次,开展主题展览、模拟法庭、普法小使者培育等各项普法活动320余场次。

全市首个食品药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从“书本”到“现场”,科普基地实景课堂解锁知识新体验

探寻大健康的奥秘,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青少年。2025年1月17日,32名“普法小使者”走进基地,在场景化的科普之旅中,亲身触摸食品药品安全的智慧脉络。

科普教育基地内,“田园守护”“美味制造”“舌尖安全”“科学保健”“药品百科”等系列主题鲜明、互动性强的展区,深深吸引着普法小使者的目光。

从田间到餐桌,从实验室到监管一线,这些展区通过沉浸式体验为普法小使者们打开了一扇“健康”之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食药科学的奥妙魅力,增强了食品药品的安全意识。

“在这里,每个场景都在‘说话’!”普法小使者王同学感叹道,“比如,在‘田园守护’区溯源果蔬安全,‘美味制造’点揭秘加工过程,身临其境地学习,知识一下子就‘活’了,这样的科普体验真是既生动又难忘!”

这正是龙华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又一创新实践——通过场景化布景、趣味化交互的科普新范式,成功将抽象的食药安全知识,从书本条款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现场教学,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铸就安全自护的理性之盾。

全区首条法治诚信文化街:从“晦涩”到“通俗”,诚信文化街引领法治文化新风尚

漫步在焕然一新的松和社区街巷,居民缪女士指着融合古典韵味的法治景观赞叹道,“宣传图案精美,标语通俗易懂,展示设计也特别新颖。”

法治诚信的元素已悄然融入烟火日常,浸润心田。这条长约400米的“法治诚信文化街”,依托红华路道路两旁的公共空间,进行了立体化改造升级。墙体立面、楼柱、店铺灯箱、学校围栏、临街商铺、市场通道乃至保安岗亭、餐厅桌面……都被纳入了法治文化传播的空间序列,构建起一个多元立体、覆盖面广的区域性法治宣传文化集群。

阵地建设更需配套“活水”。松和社区充分联动法治诚信文化街、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多个平台,一年来已累计举办模拟法庭、普法讲堂、法律读书角、反诈主题市集、普法夜市等160余场特色活动。法治文化由此全方位渗透到群众的生产线、生活圈和经营地,真正实现了“出门见法、抬头学法、茶余饭后议法”的法治文化新风尚。

南都N视频 记者张小玲 通讯员 黄常华 郑嘉纯 覃晓虹

来源:深圳大件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