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4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张今年刚从东南亚旅游回来,第一天还神清气爽,第二天人就瘫在床上了。高烧、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一开始以为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可痛得连下床都费劲。家人赶紧送他去医院,一查,竟然是感染了基孔肯雅热!
更让他难受的还在后头,烧退了,可关节疼痛却一直缠着他,连筷子都拿不稳,半个月过去了还是老样子。
这真不是“娇气”,而是这病的“真面目”!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这种病毒最早发现于1952年的坦桑尼亚,近年来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多地呈现爆发趋势。
今年夏季,国家疾控局发布预警,指出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和人员流动频繁,基孔肯雅热有跨境传播风险,广东等地为重点防控区域。
与登革热、寨卡病毒并称为“三兄弟”,它们都是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但基孔肯雅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疼”!
没错,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就是——突发高热+剧烈关节疼痛,而且疼得位置不固定,全身到处“游走”,有些患者甚至形容像是“被人暴打了一顿”。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2023年第48期)》数据显示,约有80%的感染者会出现中重度的肌肉与关节疼痛,25%以上的患者在发病三个月后仍有慢性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更可怕的是,这种疼痛不是烧退了就结束。很多人发热一两天就退了,可关节痛、肌肉痛、手脚肿胀却可能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甚至更长。
医生称,这种叫做“基孔肯雅后关节炎”的后遗症,是病毒影响免疫系统后产生的“免疫风暴”。
基孔肯雅热虽然不像登革热那样容易出血,也不像新冠那样会引起呼吸衰竭,但它也不是“小病”。
虽然致死率较低(老年人、孕妇、基础病人群中,病毒可能会引发心肌炎、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2005年,印度洋岛国留尼旺岛爆发疫情,近三分之一人口感染,死亡人数超过200人,几乎全部为老年人群和慢性病患者。
这说明:不是每个人都能“扛得住”!
基孔肯雅热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比如退烧止痛、补液、休息等,最好的办法就是——别被蚊子咬!
医生提醒:传播病毒的蚊子,多在白天活动,尤其清晨和傍晚最活跃。重点注意这几点:
· 穿浅色长袖衣服,尽量减少裸露皮肤;
· 使用含避蚊胺或伊默宁成分的驱蚊液;
· 家中清除积水,从花盆托盘到废旧轮胎都要检查;
· 安装纱窗蚊帐,尤其是卧室;
· 外出旅游时,特别注意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的疫情通报。
别小看一个蚊子,一口下去可能就带来大病!
很多人以为,得过一次就相当于“打了疫苗”,以后免疫了?理论上是,但现实却不一定。
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基孔肯雅病毒存在基因变异,有些人即使感染过,也可能再次感染不同基因型的病毒。
同时,对于免疫力差的人群来说,体内的抗体可能不够持久,二次感染的风险依然存在。
所以,别以为“痛过一次就万事大吉”,防蚊仍是第一要务!
除了最常见的关节疼痛,基孔肯雅热还有不少人容易忽视的后遗症:
· 情绪障碍:部分患者在恢复期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怀疑与病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
· 视觉问题:有个别患者报告出现眼部炎症、视力模糊;
· 皮肤病变:如皮疹、色素沉着等,有时持续时间较长;
· 心脏症状:如心律不齐、心肌炎,主要见于老年人和心血管基础病患者。
如果你在感染后超过两周仍有严重不适,尤其是关节持续肿胀、活动受限,建议及时就医,进行风湿免疫科或感染科复查,避免病情慢性化。
目前,基孔肯雅热疫苗仍在全球多家机构的研发阶段。2023年,美国FDA批准了一款名为VLA1553的疫苗用于紧急使用,但尚未在国内上市。
中国疾控中心也正在开展相关研究,但短期内尚无可供普通人群接种的疫苗产品。
这意味着,个人防护仍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手段。
别再把基孔肯雅热当成“过几天就好”的小感冒,它的“后劲”才是真的吓人!
尤其是中老年人、基础病人群,一旦感染,恢复期可能比你想象得长得多,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
想要避免这场“痛苦的遭遇战”,最好的办法就是防蚊、防蚊、再防蚊!
参考资料: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孔肯雅热防控指南(2024年版)》.
[2] 《中国疾控中心周报》. 2023年第48期.
[3] 国家疾控局. “2024年重点传染病疫情预警通报”.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雅琴健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