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分别表决通过的《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作统一发布。《决定》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是长三角首部以协同立法的形式针对科技创新
政策要闻
01 长三角首次就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立法
8月1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分别表决通过的《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作统一发布。《决定》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是长三角首部以协同立法的形式针对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制定的法律性问题决定。
《决定》共有19条内容,提出建立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支持跨区域、跨学科协同开展产业目标导向明确的应用基础研究;明确三省一市科技部门牵头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一体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解决制约科技成果区域内转移转化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各类开发区(园区)跨省域、跨园区交流合作和联动发展,推动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等。此外,《决定》还鼓励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探索建立先使用后付费的风险补偿机制等。
• 点评:《决定》对长三角战略科技力量共育、科技创新平台共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共研、科技成果和创新资源共享、企业创新主体共兴等作出明确规定,以协同立法的形式针对科创协同发展制定法律性问题决定,标志着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从“政策协作”迈入“法治协同”的新阶段。(曹妍)
企业要闻
02 三星公布165亿美元订单
7月28日,三星电子向监管机构提交文件,宣布与一家全球大型企业签订价值22.76万亿韩元(约合165.44亿美元)的半导体代工协议。三星并未透露客户的具体信息及合同的详细内容,仅表示合同期限为2025年7月24日至2033年12月31日。
当日,特斯拉CEO马斯克间接做了回应:“三星在得克萨斯州新建的巨型工厂将专门用于生产AI6芯片(特斯拉下一代FSD芯片)。”马斯克还表示,三星目前负责生产特斯拉AI4,而台积电负责生产AI5。
三星位于得克萨斯州的泰勒工厂于2022年破土动工,目标是2026年投入运营。
• 点评:这份合同对陷入产能利用不足的三星代工业务意义重大。根据TrendForce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台积电占据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67.6%,而三星的市场份额仅为7.7%。165.44亿美元相当于三星2024年营收的7.56%,有望提振自身业绩,缓解竞争压力。此外,得克萨斯州工厂如果顺利投产,也可减弱美国芯片的关税冲击。(曹妍)
03 恒瑞医药以125亿美元授权GSK组合项目
7月28日,恒瑞医药公告,与葛兰素史克(GSK)达成协议,将HRS-9821项目及至多11个项目的全球独家权利(不含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有偿许可给GSK,获5亿美元首付款,还将有资格获得潜在总金额120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包括开发、注册和销售等节点)及境外分梯度销售分成。
HRS-9821是潜在同类最佳PDE3/4抑制剂,正处在临床开发阶段,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辅助维持治疗,早期研究显示,其能增强支气管扩张和抗炎作用,可开发为干粉吸入制剂。其余11个项目为肿瘤、呼吸等领域的创新药,均处在非临床阶段。
• 点评:上述交易总金额预计达125亿美元,成为中国创新药单次License-out(对外授权)交易金额的新标杆。PDE3/4抑制剂赛道依然属于蓝海,目前全球仅有默沙东收购的Ensifentrine(恩塞芬汀)获批上市,恒瑞与GSK的合作可谓填补了后者在慢阻肺治疗领域的产品空白。此次收购还包括11项尚处临床前阶段的项目,可见GSK对恒瑞创新能力的信任。
7月24日,三生制药与辉瑞就SSGJ-707达成的全球授权协议生效,三生制药将获得的14亿美元首付款,则刷新了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的最高首付款纪录。中国医药创新的国际认可度正在持续提升。(饶舒玮)
新产品新技术
04 新型老花眼眼药水获批上市
7 月 31 日,LENZ Therapeutics宣布其每日一次的老花眼眼药水VIZZ1.44%获得美国 FDA 批准上市。这是美国FDA批准的首款、也是唯一一款用于治疗成人老花眼的醋克立定(Aceclidine)滴眼液。
VIZZ的唯一活性成分Aceclidine是一种小分子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瞳孔选择性缩瞳剂,与虹膜相互作用,且对睫状肌的刺激极小。VIZZ可收缩虹膜括约肌,产生针孔效应,扩大焦距深度,从而显著改善近距离视力,同时不会导致近视度数的改变。Ⅲ 期CLARITY研究显示,大多数受试者在使用后30分钟内就能达到显著改善,疗效可维持10个小时。
VIZZ预计最早将于2025 年10月在美国推出样品,并于2025年第四季度中期广泛推出商业产品。箕星药业已获得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独家权益,该药在中国的 III 期临床研究已取得积极的顶线结果。
• 点评: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正在为不可避免的近视度数下降和老花眼而苦恼和挣扎。VIZZ的获批上市,将为这一群体带来创新解决方案。(李一跞)
05 纳米光子器件中实现光信号跨结构“穿梭”
7月31日,《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 在线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论文,Flatland wakes based on leaky hyperbolic polaritons。研究人员利用类似船只航行时产生的“尾流”效应,将极化激元(一种特殊的表面光波,能将光压缩在纳米尺度内)的强聚焦能力和漏波的定向传播特性相结合,在特殊层状材料中创造出类似“船尾波”的光波模式——新型平面极化激元尾流。
研究显示,这种平面“尾流”不仅能够实现跨结构传输,而且其泄漏方向、对称性和速度可通过调控异质结转角和厚度灵活调制,成功解决了光波难以在不同材料结构间传输的难题。
图说:双曲极化激元平面漏波的概念图。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
• 点评:在纳米光子学领域,如何让光信号高效地穿梭于不同结构之间,是提升纳米光子器件集成度的关键挑战之一。上述成果巧妙借鉴自然现象,实现了纳米尺度下光信号在异质结构间的高效“穿梭”,为突破光子器件互联瓶颈、推动光计算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新思路。(卫酉祎)
06 成功合成百微米级六方金刚石
7月30日,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等研究团队在《自然》(Nature)合作发表研究论文,Synthesis of bulk hexagonal diamond。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由石墨到六方金刚石转变的方法——通过采用金刚石对顶砧(DAC)技术,在可控的高温高压(准静水压条件)下,成功地将高质量石墨单晶前驱体转化为百微米级、高度有序的六方金刚石。研究显示,其力学性能可与立方金刚石媲美,且因独特的碳原子堆垛方式,能克服立方金刚石密堆积面易滑移的弱点。
• 点评:六方金刚石是一种与立方金刚石结构相似但性能更为优异的同素异形体,过去关于六方金刚石的发现均因极小尺寸、混相或结构不清的样品,无法确认其为“真正独立材料”。上述成果是材料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让六方金刚石从理论走进现实。其独特性能有望革新超硬磨料、高端电子等产业,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升级。(付烁畦)
07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量化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
7月28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程天海团队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发表论文,Reduction of methane emissions through improved landfill management,提出一种基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的新方法,可精准量化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
研究团队利用30米空间分辨率和10纳米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卫星,结合匹配滤波算法和积分质量增强法,评估了全球102个高排放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量。研究发现,将世界各地的露天垃圾场改造成卫生垃圾填埋场,并将有机废弃物转向堆肥或生物处理,可减少约80%的甲烷排放,年减排潜力达76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 点评:该方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显著提升了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能力,为实现全球的零碳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饶舒玮)
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
责编 罗仙仙
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