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海关总署全国口岸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专家组确认,宁波海关所属梅山海关在进境空箱中截获的蚊科曼蚊属Mansonia titillans,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该蚊类主要分布在美国、巴西等美洲地区,国内暂无分布,雌蚊具有较强攻击性,且是淋巴丝虫病病原体——丝状
近期,宁波海关查获带病毒蚊子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堪称是一次成功的生物安全防御行动。
经海关总署全国口岸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专家组确认,宁波海关所属梅山海关在进境空箱中截获的蚊科曼蚊属Mansonia titillans,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该蚊类主要分布在美国、巴西等美洲地区,国内暂无分布,雌蚊具有较强攻击性,且是淋巴丝虫病病原体——丝状线虫的传播媒介,野外捕获的雌蚊体内还曾检出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等,是潜在虫媒病毒载体。若这些带病毒蚊子流入我国,一旦在适宜环境中繁殖扩散,将对我国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可能引发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危害民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因此,宁波海关此次查获行动及时筑牢了口岸检疫防线,有效防范了传染病传入,是保障国门生物安全的关键举措,意义重大且积极。
而关于广东的病毒蚊子,以近期引发关注的基孔肯雅热为例,其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白纹伊蚊确实是外来物种,其发源地为东南亚的丛林地带。它是通过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客货流通传入我国的,最初常见于机场和港口附近。例如,飞机飞到东南亚机场后,蚊子可能飞入机舱或进入货物包装箱,随后随飞机带回我国,轮船运输也起到了类似的传播作用。经过多年繁殖,白纹伊蚊如今已遍布我国各地,广东地区自然也受到其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广东的部分病毒蚊子是从外国传入的。
但目前并无证据表明广东此次基孔肯雅热疫情与宁波海关截获的曼蚊属蚊子有关。专家判断基孔肯雅热的病原虫媒是白纹伊蚊,而非宁波截获的曼蚊。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宁波海关截获事件的警示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频繁,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日益增加,各类病媒生物可能借助集装箱等载体进入我国。此次宁波海关的发现,提醒我们要持续加强口岸检疫力度,完善监测体系,提升对病媒生物的检测和识别能力,防止类似带病毒蚊子等有害生物入境,守护好国门生物安全防线,为民众健康和生态安全保驾护航。
此次宁波海关截获的曼蚊属蚊子,俗称“常型曼蚊”,有报道称其为“金色蚊子”,具有金属光泽。其雌蚊在户外环境中攻击性较强,活动范围较大,可飞行至离孳生地数公里外吸血。
白纹伊蚊,也就是“花斑蚊”,身体具有黑白色条纹,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病毒的传播媒介。它白天也会活动,叮咬人时较为凶猛,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常见。
总之,宁波海关查获带病毒蚊子是一次成功的防范行动,而广东的部分病毒蚊子有着外来传入的背景,面对生物安全挑战,我们需始终保持警惕,强化各项防控措施。
来源:启蒙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