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兴杰(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不管有没有达成协议,美国政府都给贸易伙伴发放了一份关税表,从8月7日开始,大约70个国家和地区要被征收10%-41%不等的“对等关税”。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想在生效之前能够降低一点关税,在特朗普的关税战之下,几个百分点的
孙兴杰(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不管有没有达成协议,美国政府都给贸易伙伴发放了一份关税表,从8月7日开始,大约70个国家和地区要被征收10%-41%不等的“对等关税”。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想在生效之前能够降低一点关税,在特朗普的关税战之下,几个百分点的关税税率已经不是重点,不过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从整体来说,特朗普的关税战的第一阶段算是告一段落,虽然没有特朗普自己所吹嘘的那么大的战果,但是能够看到美国主要贸易伙伴被各个击破了,欧盟和日韩,基本没有太大的议价权和博弈能力,欧盟接受了15%的“对等关税”,一些欧盟领导人认为这是欧洲的至暗时刻。美国把主要贸易伙伴搞定了,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的谈判空间更小。虽然经济学家们并不确定美国会如何征收关税,因为特朗普的行政令比较粗糙,但是,特朗普这一轮关税战已然将世界打入了“昨日世界”,最大的后果就是美国将有效关税从2.5%提高了17%以上,如格里尔所说的,如果不会再调整的话,那么世界贸易将面临如同二战前一样的关税墙,如果再提高一点,那就跟一战前差不多了,也是特朗普所向往的19世纪末的关税时代。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以及最重要的最终消费品市场,放弃了维护自由贸易体系的责任,高关税将成为一个时代的特征。至于说,关税的成本,肯定不会如特朗普所说的那样,都是由贸易伙伴承担,而会达成一个新的均衡,而关税成本则会削弱各方的福利。
第二点,关税是特朗普的战略手段,而不只是解决经贸问题的手段。一方面,美国的关税收入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赤字问题,另一方面,特朗普将关税视为万能钥匙,要求贸易伙伴增加对美投资,其实就是要求贸易伙伴把产业转移到美国,比如瑞士,被加征39%的关税,还有就是要求贸易伙伴买美国货,尤其是能源和军火,对于欧盟、日韩这样的军事盟友,特朗普将安全与贸易进行捆绑,等于是从盟国那里拿保护费。还有就是巴西、加拿大等,因为其他问题,特朗普征收高额关税。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如此,核心原因是美国是最大市场,这是一种结构性权力,而贸易伙伴们则因为彼此之间要竞争美国市场而难以形成集体行动。
第三点,特朗普的关税战是赤裸裸的利益与权力的重新分配,而几乎不掺杂意识形态因素,比如印度,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两国关系一度很热,但是特朗普在关税上,对印度毫不留情,其他的盟国大概也是有这样的感觉,降低一点关税变成了美国政府的恩赐,不能不说,特朗普的关税战呈现了国际政治经济的强权逻辑。
孙兴杰(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特朗普重要的顾问,史蒂芬·米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说,特朗普总统已经明确表示,印度继续通过购买石油来资助战争,是不可接受的。特朗普也通过媒体释放消息说,印度不会购买俄罗斯石油。但是这一消息被辟谣了,印度官员透露,印度与俄罗斯签署的长期合同,不能在朝夕之间就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俄罗斯石油这个问题看起来是贸易制裁的问题,但却反映了当下世界地缘政治的格局与走向。
第一,石油不仅具有商品属性,也具有地缘政治属性。印度石油依赖于进口,尤其是俄罗斯石油占了印度进口量的35%以上,曾经一度达到50%,印度方面的一个理由是,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有助于稳定油价,因为西方减少俄罗斯石油进口,印度补了缺口,中东的石油就可以供应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了能源市场的供需平衡。但石油也具有地缘政治属性,俄罗斯通过石油出口而保持了战时经济稳定,白宫提出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国家进行制裁得到了美国国会和欧洲盟国的支持,也就是要掐断俄罗斯获得资金的渠道。美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微乎其微,但是二级制裁无异于对俄罗斯的贸易封锁。
第二,俄罗斯石油问题与特朗普要求俄乌停战的最后通牒联系在一起,特朗普要求十天内停火。但是现在的俄乌战场并没有停火的趋势,反而烈度更高了,看不到停火的前景。从目前来看,特朗普对普京的政策和态度已经逆转,一方面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军火,尤其是督促欧洲国家向乌克兰提供防空系统,增强基辅的军事能力;另一方面则以二级制裁作为杠杆,削弱俄罗斯的经济能力,近代以来的财政-军事国家体制表明,战争能力的核心要素还是财政能力,当然,即便是掐断了俄罗斯的石油收入,也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三,美俄关系在特朗普任内开始恶化,特朗普和梅德韦杰夫在媒体上隔空交火,特朗普与俄罗斯领导人的私人关系正在悬崖边上。如果美国对印度施加二级制裁,美印关系恐怕会急转而下,印俄关系强化也未可知。
其实,印度和美国关系一直是磕磕绊绊,印度奉行的是有声有色的外交,在超级大国之间左右摇摆,也有可能左右为难,在当下国际秩序朝着阵营化迈进的节点上,印度的搅局者的角色似乎是阵营化的制动器,这是一个非意图的结果,但也是一个值得观察和期待的方向。
孙兴杰(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台湾虽然对美国政府低声下气,以为妥协退让能够换来优惠一点的条件,但是大跌眼镜,不仅比欧盟、日韩还要高,而且比东南亚还高。赖清德当局只能用“暂时性”来掩盖,争取在8月7日之前能降低一点,如果能到15%,那还算有点颜面,但特朗普政府公布之后,台湾拿什么与之博弈呢?换句话说,要降低5个百分点,台湾要拿什么去交易呢?
关税税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在产业,日韩欧都要大规模对美投资,而且还要购买美国的能源、军备,还包括其他的安全议题,换言之,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是交易的筹码,与美国关系越紧密,如果没有杀手锏和筹码,那就只能被宰割。台湾最重要的产业是通讯,也被特朗普盯上了,表面上打的是关税战,其实是要台湾的经济命脉。
特朗普关税战的本质,一言以蔽之,就是产业和财富的重新分配。台湾当局还纠结于能不能降低几个百分点的关税税率,新台币大幅度升值之下,5个百分点的关税税率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来源:一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