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蚯蚓,有些人就会想到小学时学过的《蚯蚓的日记》,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学生把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主要内容就是他观察到的蚯蚓的一些日常。
提到蚯蚓,有些人就会想到小学时学过的《蚯蚓的日记》,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学生把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主要内容就是他观察到的蚯蚓的一些日常。
作者通过对蚯蚓本身生活习性的观察,告诉我们“身边的小事才是最有趣的”这样一个道理,人们也才会对此产生兴趣,然而现在钓鱼人常用的天然饵料中,蚯蚓绝对算得上一种非常常见的饵料,并受到众多钓鱼爱好者的喜欢。
那么使用这种天然饵料钓鱼,我们应该如何调漂呢?
也就是说在钓鱼过程中,调漂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蚯蚓这种饵料本身,因为我们要知道选择这种饵料钓鱼时就必须考虑清楚它的利弊,然后再制定出合理的作钓方案。
由于蚯蚓的比重要相对较低,所以选择用蚯蚓钓鱼正常情况下是要比用其他饵料进行作钓的自重还要轻,在此情形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调漂和送漂的问题。
若自重过大容易造成过早沉底,从而导致错失最佳上钩时机,这时我们就需要对漂进行调整,延迟上钩的时机,同时防止由于送漂所导致的大量杂鱼前来。
然而自重过小又容易造成漂浮不稳定,导致不能正常显示鱼儿下面吃食时发出的信号,因此还是会错失最佳上钩的时间。
但是如果自重太大,又容易招近底的杂鱼,这样作钓就容易出现频繁的跑鱼和误中鱼等现象,进而影响作钓效果。
尽管如此,但还是不得不说,蚯蚓确实是一种招蛮多不同种类鱼的自然饵料,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好捕捉、好携带、操作简单且价格低的天然作钓饵料。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选择用蚯蚓作为自然饵料钓鱼的人越来越多,同时很多冬季钓鱼的人群也爱搭配用药物进行诱惑作钓,增加入水后的活跃度。
因此当使用药物加入水中后,就能够更好地引鱼上钩,同时这对于许多喜欢使用人工饵的人群来说,更使他们感到不错。
然而我们在使用这种人工饵料时,也同样会面对如何调漂这一问题。
因为有人认为使用人工饵料只需将漂调到上下30cm或50cm处即可,这样便能形成一个小窝点,从而为鱼儿吸引到其他。
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在这一状态下垂钓是不现实的,因为自重过大以及其他情况,都会影响作钓效果。
所以将这种观点排除后,我们就需要重新考虑该如何调漂的问题。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鱼种进行调漂。
但是小编认为使用台钓方法并使用蚯蚓作为鲫鱼作钓饵料,这样确实会更好吸引到鲫鱼,同时还能够比较准确地掌控竿子与浮漂之间的关系,时刻把握自重与浮力之间的一定平衡关系。
一方面是完成送漂,另一方面又能够保证稳定收线和平稳抬起竿子的状态,这对于捕捉鲫鱼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做能够让浮漂更好地反应鱼吃摆动,也能更好地防止拉线断裂等问题。
当鲫鱼咬钩后,需要及时放线,当看到浮漂上涨时再进行提竿,这样才能很好的保证鲫鱼不会逃走。
2. 钓黄颡鱼:
黄颡鱼是一种底栖淡水鱼,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淡水经济名贵鱼类。
这类鱼较为常见,同时由于其肉质鲜美,所以在市场上价格也比较贵,养殖技术也比较推广。
同时由于其经济价值较高,所以现阶段选择用作钓黄颡鱼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时候用作诱饵的选择也越来越丰富,蚯蚓也是可以之一。
若采用台钓方式来施钓,我们需要将浮漂设置为0至3目之间,方便控制浮力与自重之间的平衡,再根据水流速度的快慢,将浮漂设置在1—3目之间即可。
此外由于黄颡鱼主要吃一些底栖生物和植物等食物,它们一般在离底10cm左右的位置觅食,所以若采用台钓方式来施粥一般我们要将钩的位置放置到离底10cm左右的位置就可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样做的。
3. 钓鲶鱼:
鲶鱼同样具有非常高经济价值,同时因为其肉质鲜嫩,受到消费者欢迎,所以使用蚯蚓作饵去钓鲶鱼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若采用台钓方式进行施钓,在调漂时需要保持适度灵活,因为鲶鱼在吃食时非常敏感,如果浮漂太过灵敏,很容易造成跑线,不利于鱼捕捉成功。
同时如果浮漂太过不灵敏,会造成鱼儿食欲不振,从而影响去咬钩。综上所述,灵活适度才是刚好的方法。
所以若要进行施钓时,也可以选用台钓方式来施粥,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浮力与自重之间平衡,由此保证诱饵不会沉底太深或者提得太浅,进而误中目标。
这是由于夏秋季节黄尾一般是在离底面以及中间层之间觅食,而冬春季节则宜在靠近底面处觅食,它主要是靠触觉寻找食物。
同时其进食速度相对较快,一般情况下随吞随走,只有在遇到天冷或天气雨雪惩罚等情况才会减慢行动步伐,所以提杆要及时,否则容易错过最佳收获时机。
若采用台钓方式施粥,我们建议将调漂方式调为调平水,通过观察鱼儿是否咬钩来判断是否中鱼,如果一段时间后没有咬或东风,则说明没有鱼儿咬钩,我们可以再次改变位置重新施粥。
来源:待投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