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昨天(2月23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发布了一则重要消息,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
就在昨天(2月23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发布了一则重要消息,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
(图:香港商报)
该中心呼吁市民切勿食用一批来自法国的进口生牛奶芝士,原因是这批产品可能受到了“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污染!
(图:U Food)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切勿食用此物
据悉,这批问题芝士目前正在法国及其他国家进行紧急回收处理。
(图:香港商报)
该批生牛奶芝士的批次编号为366,每包重达1.8公斤,由“Chef's Garden Limited”公司进口,并在“Feather & Bone”店铺出售。
(图:香港商报)
食物安全中心经过初步调查后发现,进口商曾进口了属于受影响批次的8块芝士,总重量约13.7公斤,并已分配至零售商进行销售。
所以,如果有市民购买了这批问题芝士,可以在办公时间内致电进口商的热线2819 7500,查询相关产品的回收事宜。
(图:东网)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起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前,香港已出现过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案例!
三名医生感染
通仔梳理了上次感染事件的时间脉络:
这三位医生分别在本月的4日、6日及10日,陆续出现了发烧、腹痛以及腹泻等症状。
(图:香港01)
其中,最先发病的医生在2月4日便显现出了病征,2月6日紧急前往急症室求治,然而,他在2月7日不幸离世。
(图:香港01)
有专家对此情况表示了极度的“罕见”。
(图:晴报)
当时,这位医生抵达急症室时,已经神志不清,血压及血氧水平极低,生命垂危。
(图:香港01)
医院迅速行动,立即为他进行了气管插管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并输注了两种抗生素及氧气,紧急转入ICU,全力以赴进行救治。
(图:香港01)
然而,遗憾的是,他还是在入院后的24小时内去世!
专家表示,对于一向身体健康、没有长期疾病的人来说,因感染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而致死的情况,实在是太过罕见了。
(图:星岛头条)
至于具体的致病缘由,专家表示还不能排除任何可能性。
而关于感染源头,或许需要通过一定程度的解剖,才能揭开这背后的真相……
(图:东网)
如何预防?
通仔注意到,不少网友对“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和我们日常提及的“大肠杆菌”之间的区别感到困惑。
(图:网络)
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何不同呢?
根据卫生防护中心的资料,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其实是无害的,它们与我们和平共处,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图:香港电台)
然而,有些特殊的大肠杆菌菌株,比如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却能产生强烈的毒素,引发严重的食物传播疾病。
(图:星岛头条)
这种病菌可不挑人,无论年龄大小,即使是身体健康的儿童和成年人也可能受到严重感染。
(图:明报)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主要通过食物传播。
比如我们吃了生或未经煮熟的绞肉、受污染的蔬菜水果,或者是未经消毒的奶制品等,都可能中招。
(图:星岛头条)
而且,这种病还可以通过粪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所以防范工作得做足。
感染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后,潜伏期大约是3至8天,通常3至4天就会发病。
(图:星岛头条)
治疗方面,主要是采取支援性治疗(帮助身体恢复、维持身体基本功能的治疗)。
如果患者腹泻严重,最重要的就是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如果病情发展到溶血尿毒症,可能还需要特定的医疗支援和输血治疗。
(图:星岛头条)
其实,预防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和预防其他食物传播疾病的方法大同小异。
大家须注意个人及食物卫生:
1.处理食物时应遵从食物安全五要点:
即精明选择(选择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洁(保持双手及用具清洁)、生熟分开(分开生熟食物)、彻底煮熟(彻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温度(把食物存放于安全温度),以预防由食物传播的疾病。
(图:星岛头条)
2. 处理食物或进食前、处理生的肉类或家禽后、如厕或更换尿片后和接触动物后,都应该用枧液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
(图:星岛头条)
3.进食和饮用已彻底煮熟和煮沸的食物和食水。
烹煮或翻热食物时,须确保其中心温度达至70°C或以上并维持至少30秒。
(图:星岛头条)
4. 避免进食未经消毒的牛奶或未经煮熟的食物。
5. 如出现怀疑受到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的肠道病征,特别是出血性腹泻,应立即求医。
根据政府食安中心资料表示,就爆发数据进行的分析发现,全球最常见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来源是牛肉,其次是农产品(蔬果)和乳制品。
(图:香港01)
而且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若污染了冷藏食物,则在冷藏的环境下仍可存活。
所以大家在进食冷藏食物前,最安全的方式是确保食物完全煮熟再食用!
最后,通仔想说:食品安全无小事!如果大家有更多关于食品安全的小知识,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
来源:港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