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波:不要把“忽悠”当做营销

B站影视 2025-02-24 19:00 2

摘要: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营销的真正内涵。营销是创造、传播、交付顾客价值的一系列活动。它是一种基于对顾客需求深入理解,并为满足这些需求而进行的系统性行为。通过营销,企业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与顾客的长期关系,实现企业与顾客的双赢。

在商业活动的范畴中,营销和忽悠这两个概念常常被人混淆,然而它们实则有着天壤之别。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营销的真正内涵。营销是创造、传播、交付顾客价值的一系列活动。它是一种基于对顾客需求深入理解,并为满足这些需求而进行的系统性行为。通过营销,企业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与顾客的长期关系,实现企业与顾客的双赢。

与之相对的是忽悠,就是各种形式的哄骗,在商业世界里,存在一些被错误地认为是“营销”的忽悠案例,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把梳子卖给和尚”和“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这两个案例看似展示了高超的销售技巧,实则是对营销概念的严重扭曲。

马云去听公司销售的培训课,培训老师竟然在讲怎么样把梳子卖给和尚。“我听了5分钟,我非常生气,就把这个培训老师给开除了。”这个被广为吹捧的案例,在马云这儿居然被否了。他给的理由是:和尚本来就不需要梳子,把产品卖给那些不需要这个产品的客户,我认为这就是骗术而不是销售之术,这对我们的价值观是巨大的挑战。

我们都曾听说过到非洲卖小鞋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也成为20多年来学术界、企业界经常讨论的案例,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一个简单易懂但颇有讨论意义的案例。故事的概要如下:因为要拓展非洲市场,亚洲某鞋子制造厂委派两位行销人员到非洲考察。 甲君在非洲呆了几天,举目所见都是赤脚的非洲人。 他颇为颓丧,原因是没有人穿鞋,意味着没有市场。 于是他便向总公司汇报有关情况,同时订购机票回国。 而乙君到了非洲视察之后,发现大家都没有穿鞋子,市场潜能非常可观。

姑且不讨论故事本身的真伪,就非洲人与鞋子的关系而言,绝非等同于爱斯基摩人与冰,和尚与梳子;显然,所见之非洲人不是没有对鞋子的需求,而是需要建设关于鞋子的“认知”,这正是“营销”的最高境界。

对于爱斯基摩人,他们不需要购买冰,因为他们身处冰天雪地,周围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质冰源。将冰卖给爱斯基摩人这种行为,和把梳子卖给和尚一样,没有考虑到客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只是一种自利的行为,是忽悠。

从本质上来说,“忽悠”与“营销”有着根本的区别。忽悠是一种自利行为,它完全以卖方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不顾及顾客的真实需求和利益,通过欺骗、误导等手段来达成交易。而营销则是通过利他来实现互惠。营销者深入了解顾客的需求,包括潜在需求,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使顾客从中受益,同时企业也能获得相应的利润。营销关注的是长期的关系建立和价值传递,它是建立在诚信和满足顾客需求基础上的商业行为。

在商业实践中,我们必须清晰地区分忽悠和营销。如果将忽悠当做营销,不仅会损害顾客的利益,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而且从长远来看,也会对企业自身的声誉和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企业应该秉持营销的理念,以创造顾客价值为导向,避免陷入忽悠的陷阱,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来源:花花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