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都“没有”肿瘤了,为什么还要治疗?

B站影视 2025-02-23 16:41 2

摘要:目前,手术是治疗实体肿瘤最基础且有效的方法,它通过切除病变组织来消除病灶。为了确保潜在癌细胞能被彻底清除,手术通常会采取较为宽泛的切除范围,力求将肿瘤彻底“切没了”。

目前,手术是治疗实体肿瘤最基础且有效的方法,它通过切除病变组织来消除病灶。为了确保潜在癌细胞能被彻底清除,手术通常会采取较为宽泛的切除范围,力求将肿瘤彻底“切没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或许会产生疑问:既然肉眼可见的肿瘤已经被切除干净,是否还有必要继续治疗呢?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一概而论,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01. 肿瘤真的不见了吗?

手术切除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术中我们会尽力将肿瘤及其周围的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一并切除,以确保尽可能清除癌细胞。

但毕竟是局部治疗措施,尽管去除大部分的肿瘤,但仍有可能残留微小的病灶或单个的癌细胞,微小的隐患可能在术后继续生长和扩散。

那么,如何评估术后肿瘤是否“没有”了呢?

影像学检查有着重要作用,如乳腺超声、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MRI)等,帮助我们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

然而,影像学检查并非完美无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非常小的肿瘤病灶,可能难以被准确检测到,而且,某些影像学表现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

常用的检查手段如CT和MRI能够有效检测出直径1厘米及以上的肿瘤。然而,对于小于1厘米的肿瘤,影像学检查很可能难以察觉。

即便是直径仅为1厘米的肿瘤,其内部可能已经包含了约10亿个癌细胞。面对这样的肿瘤,如果不进行治疗,单凭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是难以清除这些癌细胞的。

除了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乳腺癌常见的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癌抗原15-3等,在监测中能提供辅助信息。

术后,若标志物的水平下降至正常范围,通常预示着治疗效果良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并不一定表明肿瘤已完全消除,因为有些肿瘤可能不分泌这些特定标志物,或者在疾病初期,标志物的水平还未及上升。

综上所述,术后肿瘤看似“消失”,并不意味着癌症已经被完全根除,还需要继续治疗、康复以及随访等。

02.继续治疗

一、降低复发风险

复发的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的大小、病理类型、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激素受体状态以及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例如,肿瘤较大、有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复发风险相对较高。

为了降低复发风险,辅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二、消灭潜在转移病灶

癌细胞具有转移的特性,它们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在原发肿瘤被发现和治疗时,可能已经有少量癌细胞脱离原发灶,进入循环系统并在其他器官定植,形成潜在的转移病灶。

这些微小的转移灶在早期可能无法被检测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展成明显的转移瘤。

术后的治疗不仅可以作用于原发灶周围的残留癌细胞,还可以对可能已经存在的潜在转移病灶发挥抑制作用。

化疗药物可以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对潜在的转移癌细胞进行杀伤。靶向治疗能够特异性地针对具有转移潜能的癌细胞,阻止其生长和扩散。内分泌治疗则通过调节体内激素环境,减少癌细胞转移的机会。

03.个体情况对决策的影响

一、病理类型和分期

早期乳腺癌通常指肿瘤较小、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情况。对于早期患者,手术切除后可能仅需要辅助化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比如原位癌,术后不化疗、靶向治疗,只有激素受体阳性时需要内分泌治疗,保乳时需要放疗辅助治疗。

而晚期乳腺癌患者,由于肿瘤已经扩散或转移,治疗目标则更多地侧重于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存时间,可能需要综合使用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手段,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姑息治疗也是重要的选择。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多样,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髓样癌等。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和对治疗的反应有所不同。

例如,三阴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均为阴性)通常对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不敏感,化疗可能是其主要的术后治疗方式。而 HER-2阳性乳腺癌则可以从靶向治疗中显著获益。

二、患者身体状况

年龄是影响治疗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年轻患者通常身体机能较好,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强,可以接受相对更积极的治疗方案。

而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可能无法耐受高强度的化疗和放疗,治疗方案需要更加个体化,权衡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在制定治疗方案前,需要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其对治疗的耐受性。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无法承受标准治疗的副作用,可能需要调整治疗药物的剂量或选择相对温和的治疗方法。

三、基因检测结果

基因检测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BRCA1/2等基因突变情况,可以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例如,携带 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能对铂类化疗药物或PARP抑制剂更敏感,在治疗选择上可以有所侧重。

04.结语

虽然手术成功切除了肿瘤,但后续治疗如同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再次侵袭,显著降低了复发风险,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

积极配合术后治疗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或许治疗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但请相信每一次的坚持都是在靠近康复的彼岸。

同时,调整生活方式,保持乐观心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动,战胜乳腺癌!

来源:凡雁两性小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