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管理一严,就有员工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2 19:36 2

摘要:公司业绩下滑,老板就喊话要加强管理,新官上任,先定规矩立威严。结果呢?想留住的人偏偏走了,剩下的全是混日子的。

Hello,我是信号姐!

刚上任的管理者常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严字当头。

公司业绩下滑,老板就喊话要加强管理,新官上任,先定规矩立威严。结果呢?想留住的人偏偏走了,剩下的全是混日子的。

这背后藏着当代职场最大的误区之一:把管理等同于控制,却忘了人才需要投资。

这就像谈恋爱,你对她管得越紧,她越想逃,却不知道感情也需要用心经营。

严管只是表象,内核是不对等

老板眼里的好员工:加班不喊累,工资不嫌少,多干活不多话。

员工心里的好公司:付出有回报,规则讲道理,尊重有边界。

这两个期望之间的鸿沟,就是离职率的源头。

管理不是单纯的严或松,而是交换关系的本质。你凭什么要求我 24 小时待命?你凭什么让我周末无偿加班?你凭什么一个项目给我定一周时间,自己承诺客户三天就能完成?

很多管理者不明白,他们不是在管理人,是在试图管理人性。

人是有尊严的个体,不是任人摆布的工具。当你把人当机器使,人的第一反应是反抗,第二反应是逃离。只有那些暂时无法逃离的人,才会被迫屈服。

这不是管理的胜利,而是企业的悲哀。

你压榨我时间,我就拿脚投票

员工不是傻子,他们会用脚投票。当一家公司只谈付出不谈回报,只要求服从不给予成长,人才流失简直是再合理不过的事了。

一个朋友前段时间辞职了,说老板天天强调狼性文化,每次开会第一句话都是:“业绩不行,大家是不是都太舒服了?”

结果三个月内,部门五个核心骨干有四个也递了辞职信。

最讽刺的是,他在离职面谈时还问:我们对你要求很严格吗?"

朋友笑着回他说:“不严格,只是别的公司给了我同样的工作,多一倍的薪水,少一半的精神内耗。”

聪明的那部分人算的是性价比,不是忠诚度,而剩下来的那部分,是最没选择的。

你要谈狼性文化,要实行着严格的管理和高强度的工作制度。那就用真金白银换取员工的时间和精力。

像某花,某节这样的企业,996 甚至 007 不是传说,但他们依然能吸引大量顶尖人才,就是因为他们不仅是高薪,还有实打实的股权激励、清晰的晋升路径和持续的成长空间。

只拿不给的管理模式,本质上是一场骗局。员工又不傻,他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不是狼性文化,这是狐狸文化。

以为在管人,其实在浪费生产力

管理的本质是提高生产力,而不是证明自己有权力。

观察那些严厉的管理者,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他们既痛恨员工效率低下,又设立重重障碍阻止员工高效工作。

之前有位读者向我抱怨说,他们公司需要填写七种不同的周报和日报,发给不同的领导看。但没有任何领导会真正看这些报告,他们只是为了证明我在管理。

高效的团队往往有这样的特点:规则简单透明,沟通直接高效,决策权下放一线,错误被视为学习机会而非惩罚理由。

严管的管理者像是骑在驴背上还要拽着缰绳的人,既不信任驴的能力,又想驴走得快。

不是如何控制,而是如何激励

我见过最棒的团队领导,从不关心员工几点到公司,他关心的是产出和创意。

他说过一句话:“我的价值不是监督大家按时上班,而是帮助每个人发挥最大潜能。”

这个团队的人均产值是同行的三倍,离职率几乎为零。

为什么?因为这里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做,以及做好了会得到什么。

这不仅仅是薪水,还有成长、挑战和成就感。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当工作本身成为利而非害,何需外在的严管?

优秀的管理者不是靠恐惧和威权让人服从,而是靠愿景和成就让人自愿追随。

高压下的执行力是假象,只有内在驱动的执行力才能持久。

这就如同婚姻,靠约束和控制维持的关系,迟早会走向终点;而建立在尊重和共同成长基础上的关系,才能历久弥新。

说到底,是对价值交换的理解

老一辈的管理者习惯于“给你饭碗你就该感恩”的思维,而新一代员工看重的是“我创造了价值,理应得到相应回报”。

这是时代变迁带来的认知差异。

当市场上有更好的选择,人才自然会用脚投票。这不是忠诚度差,而是市场经济下的理性选择。

优秀的管理者明白,员工不是来献身的,而是来交换价值的。你给的不仅是薪水,还有成长空间、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员工付出的不仅是时间和技能,还有创造力、热情和潜能。

当这种交换公平合理时,双方都会努力维护这种关系;当交换失衡时,关系自然走向终结。

严格管理本身没错,错的是只索取不给予。要么高压高回报;要么放低要求,合理期望。

最糟糕的是,嘴上喊着要血战到底,口袋里却藏着算盘打着如何少付钱的主意。

你想留住人才?先想想你能给他们什么,而不是你能从他们身上拿走什么。

来源:信号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