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约搬回上海的85后“宅女”,把百年老公寓住成私人美术馆

B站影视 2025-02-25 00:07 1

摘要:凌立程(Licheng Ling),身兼时装设计师、艺术策展人与创意顾问等多重身份,先后毕业于东华大学时装设计专业和纽约Parsons时装营销专业。2016年于纽约创立家居服品牌Homeism。2018年以“家”为出发点策划“理想之家”, 邀请艺术、设计、创意

提到凌立程,

你似乎很难用单一身份去界定,

她是服装设计师、艺术策展人,

也是时尚/艺术/家居KOL……

穿真丝睡衣宅家工作的她,

曾凭借创立的家居服品牌火遍纽约;

身为一名痴迷于极简主义的设计师,

却用艺术品把家里填成了一座美术馆。

2020年,DECO曾拜访过

凌立程位于纽约的家。

同年,她回到故乡上海,

住进了一栋百年历史的

Art Deco老公寓,

用近5年的时间

把这里变成了一间艺术的试验场——

除了在家里设计服装,

她把家本身也当成了一件作品去创作。

在这里,

纽约的天马行空似乎也得以

与上海的烟火气悄然相融,

凌立程的“理想之家”,

就在时间的塑造中缓慢生发……

凌立程(Licheng Ling),身兼时装设计师、艺术策展人与创意顾问等多重身份,先后毕业于东华大学时装设计专业和纽约Parsons时装营销专业。2016年于纽约创立家居服品牌Homeism。2018年以“家”为出发点策划“理想之家”, 邀请艺术、设计、创意人士合作,共同表达对相近审美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凌立程于去年12月推出的Homeism系列5——上海系列

2020年从纽约搬回上海后,凌立程住进了这间理想中的公寓。能够找到它实属幸运,因为它出自法国传奇建筑师赉安(Alexandre Leonard)之手,而且非常罕有地从外到内保留了相当完整的原始样貌。

这栋位于高安路的老公寓出自法国建筑师赉安之手。1920 年,赉安在建筑师柯布西耶的推荐下来到当时的东方巴黎上海开展职业生涯。

这栋建筑楼梯上典型的Art Deco细节得以保留,沧桑动人。

凌立程的家所在的这栋公寓楼从建筑到室内都由赉安设计,始建于1931年,竣工于1947年。这栋建筑为五层钢混结构,具有折衷主义对称布局。立面简洁,局部有Art Deco纹饰,檐下有连续券齿饰带,部分窗楣作出檐处理,上覆红陶筒瓦,窗下点缀着红色耐火砖。建筑楼道宽阔,墙面镶有竖条马赛克纹饰,台阶为水磨石铺地,历经时光之手抚摩的铁艺栏杆和窗户美得令人惊艳。

家中的客厅里,意大利建筑师Carlo Scarpa1973年设计的Cornaro沙发是第一件凌立程决定放进这个家的家具,她特意挑选了亚麻天鹅绒面料来翻新它;这个空间她最满意的是放了这张木质窄榻,中式老家具一点不输Carlo Scarpa大师级的设计;门窗旁的摄影作品是朋友刘树伟拍摄的上海永福路的Shelter酒吧;狗狗Asgard最爱在这块真丝地毯上午睡和玩耍。

拾阶而上,进入室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简洁通透的现代空间。白色墙面与天花,深色柚木地板,东西两侧大面开窗,光线充沛。透过东侧宽阔的露台,花园里美丽的香樟和水杉树影映入室内。空间挑高达3.5米,比现在大部分住宅层高都多。

大门上的Art Deco细节与玄关处Aldo Cibic设计的柜子形成富有张力的对话。

银箔古董屏风来自日本,编织竹篮是在二手市场找到的,里面放了狗狗的玩具;新西兰艺术组合Batten and Kamp的椅子将原石和弯曲的金属板结合,以天然材料和工业材料创造出一种新的关系。

Art Deco情调也展现在室内诸多细节中:

突出几何结构关系的木门和铁窗,部分门或窗还保留有装饰纹样;原始的大理石吊灯和壁灯诉说着经典的时代记忆;原始的柚木挂画线变成了一件装饰,像一条细细的静脉延伸至不同空间;细条柚木地板留下了前人踩踏过的痕迹,以深色木条镶边再一次表现了赉安的细致用心。

墙上是墨西哥艺术家友人Bosco Sodi2019年在香港驻留时创作的绿松蓝作品,边桌上的人像雕塑是2020年艺术家苏畅以凌立程为模特做的一件习作作品。

艺术家韩锋的一幅绛粉画作与Bosco Sodi的两幅青绿画作分别置于挂画线上方和下方,形成一种既分离又整合的关系,整面墙变得宛如一件大型装置;两个高低藏宝盒边桌来自Haus of Hu,细节设计灵感来自剪纸;凌立程身上穿的真丝长袍是她最新的Homeism上海系列。

整个空间携带着时间留下的痕迹,使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朴素的美。在这个意义上,它也契合凌立程所欣赏的侘寂美学的精神,尽管从形式上看它完全属于现代派。

家是凌立程的栖居之所,也是她的创作空间。除了在家里设计服装,她把家本身也当成了一件作品去创作。

主卧通往阳台的一角,凌立程选了藕粉色绒布来翻新这把上海老式钢管椅;甜甜圈圆凳出自Aldo Cibic,由回收老榆木制成,造型很有意大利式的诙谐感;嵌入式衣橱被完整保留了下来,其中两排是全木的内置抽屉柜,衣橱上的木纹理和精细雕纹至今令人赞叹;墙上的包裹作品来自韩锋。

你好像也很难用单一身份去界定凌立程。她是服装设计师,也是艺术策展人,也是时尚/艺术/家居KOL……她成长并受惠于时尚纸刊在中国兴起的黄金年代,在社交媒体掀起的新浪潮中冲上浪尖,她是这个时代造就的风格偶像,一个丰富的多元体。

这处小小的玄关将家里的各个房间连接起来,仿佛是家里的心脏。老公寓空间的“周正”感在这里体现得尤为明显,赉安将Art Deco风格用到各处细节,大气明朗,房门上方的天窗设计将大量光线引入;哑光几何橡木靠背椅来自studioutte,地毯是清代藏毯,画作来自Bosco Sodi。

主卧床头野口勇的Akari落地灯极具雕塑感,可以将空间的趣意提升;床尾的清代藏毯有着Rothko绘画般的写意之美,非常当代。

在去纽约之前,她说自己被保护得很好,但也感到一种束缚。在看似温和的外表底下,潜藏着一颗桀骜的灵魂。

去纽约是一次冒险。世界各地野心勃勃的创意家云集纽约,你能看到世上一切最好的事物,最有创造力的点子,你要敢于表现自己,你必须足够优秀,足够强大,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这样的纽约也许使人生畏,但它在凌立程眼中充满了魅力。

从2010年到2020年,从24岁到34岁,纽约塑造了她坚毅又自由的性格,也见证了她的起步与飞翔。在纷繁复杂的纽约,凌立程反而更加认清了自己。她是西方现代主义和极简主义的追随者,但她骨子里也有东方的另一面。

主卧床头的两幅摄影作品出自朋友刘树伟;现今依旧常见的本土Art Deco边柜是上海的摩登美学印记;80-90年代的玻璃花器淘自家附近的旧货店。

主卧墙面上的大幅画作出自墨西哥艺术家友人Bosco Sodi,他的作品受侘寂美学影响,将自然材质混合置于画布,任空气、温度、湿度引起有机变化,画面无法预测,但充满了生命力。

2016年,她在纽约创立了Homeism——一个家居服饰品牌,与同时代其他中国时装设计师相比,这一招似乎剑走偏锋。“相对于西方的逻辑思考和精准表达,东方的美学在我看来更为意象,更深不可测,越接近我越觉得自己了解得少,也越觉得有趣。”

客卧被用来作为Homeism的品牌展示间和工作室。日月Tabetano柜子由凌立程和Aldo Cibic一起设计,算是她的第一件收藏级家具设计作品;立体的日月图案用金箔和银箔手工打造。客卧也带阳台,“秋天的时候我会坐在studioutte的这把矮椅上,打开门就可以闻到院子里飘来的桂花香”。

作为她表达自己美学的载体,Homeism像一个精准的切面——立领,大宽袖,对襟设计,真丝面料,复古色调,极简主义的当代气息,糅合传统东方美学与西方精湛工艺,加上一开始有来自同样闯荡在纽约的中国超模好友们的加持,以及凌立程自己在社交媒体上所引领的任意场合“effortless chic”混搭风尚,品牌迅速脱颖而出。

“我其实是因为太爱待在家里了,但又找不到一件适合在家里穿的真丝睡衣,所以才创造了Homeism。”发自内心的热爱永远是成功的真正秘诀。

2018年,当凌立程为Homeism策划“理想之家”空间项目,Homeism也随之超越了服装领域,逐渐演变成属于她的独特“居家主义”宣言——家是一座私人美术馆。

凌立程在纽约下城翠贝卡的家做的第一个“The Ideal Home 理想之家”项目(摄影:Alice Gao/Jiaxi Yang)

这个计划始于她的上一个家,位于纽约下城翠贝卡(Tribeca)的Thirty Park Place,由世界后现代古典主义鼻祖Robert A.M. Stern操刀设计。

2019年,凌立程与室内设计师朋友Michael Bargo在他位于纽约中国城的家&画廊携手打造的理想之家2.0(摄影:Eric Petschek)

现在,“理想之家”从纽约来到了故乡上海,呈现在另一个逝去的大师赉安的空间作品中。这也多么像一场跨越了时空的对话。

凌立程邀请来与自己有相似品味和美学思想的艺术家、建筑师、陶艺师、家具设计师、生活方式品牌、出版机构等,和她一起打造理想中的居住空间。在社交媒体上,她发布的内容被认为具有高度统一的美学风格和艺术性,但发布频率明显低于其他KOL,她活在自己笃定从容的节奏里。

客卧洗手间铺着1940年代的黑白马赛克地砖;艺术作品出自韩锋;三脚凳是法国中古家具。

窗户防盗栏的Art Deco设计让每个走进厨房的人都感到眼前一亮。

她设计家就更慢了。“前两年这里很空,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房东留下的一张床。”她是极简主义的忠实贯彻者,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相当自在。“我是一个宁缺毋滥的人,我希望家里的任何东西都越少越好,能留下来的东西必须是可以用的,并且是美的。”

上海变得比过去更有趣,有了爱狗Asgard之后她也更无法离开了。一些收藏和朋友们的作品慢慢丰富了这个空间,这里变得更像家了。

意大利设计师朋友、孟菲斯创始人Aldo Cibic为餐厅区域量身定做了这张他的经典设计Standard Table;四把长凳出自中国设计师Ellen Hu创立的Haus of Hu,灵感汲取自中国乡村常见的条凳;靠背椅来自意大利设计组合studioutte,红皮朱漆老竹凳在古董家具店觅得。

海派玻璃柜里的是法国艺术家朋友Jérémie Thircuir创作的玉瓷蔬果。

她寻找并收藏了已故意大利建筑大师Carlo Scarpa的古董沙发,找生活在上海的另一位意大利设计师朋友(同时也是2024/2025家居廊中国室内建筑设计年鉴的评委团成员)Aldo Cibic订做了餐桌兼工作桌,“他的意大利粉对我来说太艳,我选了更低调的中国粉”;

墨西哥艺术家友人Bosco Sodi的作品一直给她很多灵感,它们曾在纽约的“理想之家”展出,这次也被带到了上海;

艺术家二人组Prinz Gholam以金山岭矿区碎石为材料创作的石面作品,展现出另一种与自然的对话可能;

常年生活在上海的法国艺术家Jérémie Thircuir以蔬菜为原型创作陶瓷雕塑,重新唤起人们对看似平凡的自然造物的赞叹,这些自然几何形状是在数百万年的演化中逐渐形成的。

餐厅墙面上的小作品为朋友祝琳的《造山》系列,材料取自回收牛皮纸和糖果锡箔纸;60年代的中古餐边柜产自丹麦;六边形羊皮纸桌灯来自Haus of Hu,边柜上的石头是艺术家二人组Prinz Gholam的作品《石面》;柏木官帽椅在二手家具店觅得。

凌立程自己从不同山间捡回的石头也成为家中的自然装饰,它们有的线条柔和,有的棱角锋利,随着时间流逝改变着形态,就像她自己也拥有多元变化的内在。

在时间与自然的塑造中,她的“理想之家”在缓慢地生长,她不知道它何时会完成,也许这个过程将持续一生。

看完凌立程的“理想之家”,你最喜欢空间中的哪个角落?哪个设计元素?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方式。

DECO首发 | 艺术推手李景汉如今回归家庭:“是的,这简直疯狂,但也很快乐!”

来源:家居廊ELLEDEC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