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很多天才,早在人生早期就展现了惊人的天赋,随着科技发展和手机更新换代,折叠屏手机逐渐走上了人们视野中,大家可以根据需求,将手机像书本一样折叠起来。
16岁少年兰博文
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很多天才,早在人生早期就展现了惊人的天赋,随着科技发展和手机更新换代,折叠屏手机逐渐走上了人们视野中,大家可以根据需求,将手机像书本一样折叠起来。
但是你能想象,除了科技巨头推出的高科技折叠屏手机,民间科技爱好者也能自制?
使用根本不是问题,而且这位天才发明家,还只是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现在还在上学,制造手机是他一次有趣的尝试。
图源网络
在B站(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上,博主“兰BP”上传视频,用他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制作出了一款令人惊叹的折叠屏手机,在B站吸引了超过410万网友的围观。
这位少年天才的动手能力,不仅让人感叹年轻一代的无限潜力,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的未来。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2025年2月23日发布《湖北宜昌一高中生自制折叠屏手机,B站浏览量超400万》
据记者采访了解,兰博文从小就对手工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父母也很支持他的爱好,早在小学初中他就做过很多军事模型,动手能力非常强。
这是他兴趣所在和长期努力的结果,兴趣爱好也打开了他新的世界。
一年前,兰博文用积攒的两千多元购置了一台3D打印机,开始捉摸着自己能不能制作一台手机。
兰博文发现市面上的折叠屏手机不少,但还没有竖向外折叠手机,这种市场空白暂时没有人能够填补,于是在他心中燃起一个想法。
兰博文
他们一家人是VIVIO的粉丝,一直都是用这款手机品牌,现在就有废旧的零件可以使用。
于是兰博文也是选择用这个品牌的配件,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兰博文终于完成了他的作品,创造了一款竖向外折叠手机,成本仅为2000多元。
这款手机不仅外观精美,功能也十分完善,完全可以与市面上的手机媲美,兰博文将制作过程拍成视频,上传到了网络平台。
没想到,视频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网友们纷纷点赞、评论。
兰博文的制造手机过程
短短几天时间,视频的播放量就突破了410万。
更惊喜的是,点赞不仅有路人,还有官方,VIVO官方号更是亲自在下面点赞留言:“太强了!小V期待更多神作。”
他的作品得到了官方和网友的认可,这位来自湖北宜昌的学生兰博文,也因大家围观而成为了网络红人。
信息来源:VIVO的点赞
信息来源:中华网2025-2-23湖北宜昌一高中生自制折叠屏手机,手工大神获官方点赞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位少年天才并不是大家眼中的“学霸”,普遍意义上的六边形人才,据他自己说,在学校里,他成绩不算优秀,处于中下水平,但在英语和地理也有优秀的表现。
兰博文的故事就让我们看到了偏科学生的另一种可能。
在学校里,兰博文虽然并不是那种成绩优异的学生,尽管英语和地理还不错。
但是,他在科技制作方面的天赋却让人惊叹。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偏科是否真的意味着不优秀?
兰博文的制造手机过程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分和兴趣。
有的学生擅长文科,有的学生擅长理科,还有的学生在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着非凡的才华。
我们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而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天分,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最近随着电影《哪吒》的大火,大家也关注到了背后的人物故事,短短几个小时的动画电影,背后是无数工作者的辛勤含汗水。
“偏科少年”用整整两个月创造了哪吒四分钟的片段,曾经是偏科生的沈杰发挥个人专业优势,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信息来源:钱江晚报2025年2月18日发布《哪吒》这4分钟镜头背后,是杭州“偏科少年”2个月的艰辛》
兰博文和沈杰的成功也告诉我们,偏科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只要坚持不懈,偏科学生同样可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果仅仅因为偏科就丧失对生活的希望,是得不偿失的。
更让人可贵的,还是兰博文父母对他的支持和鼓励,没有打击他的梦想和爱好,而是支持和鼓励,让他放手去做,这种保护让人动容。
如果说沈杰的成功是行业大牛的必然,那兰博文则是草根的逆袭。
而在兰博文的折叠屏手机制作过程中,3D打印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新兴的制造技术,不仅让兰博文的梦想成为了现实,也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造梦的空间。
图源网络
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逐层堆积材料来制造物体的技术。
它可以将数字模型转化为实体物体,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随着科技的普及,3D打印技术已经走向了千家万户,不仅是专业人士可以使用,普通人也可以消费。
图源网络
对于像兰博文这样的科技爱好者来说,3D打印技术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工具。
它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快速转化为实物,极大地提高了制作的效率和精度,合理使用工具让自己的事情事半功倍。
信息来源:海外网2024年1月5日发布《3D打印,这样走进我们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尝试使用这种技术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无论是制作个性化的家居用品,还是设计独特的艺术品,3D打印技术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创作平台。
它让普通人也有了成为“发明家”的可能,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图源网络
不管是你就医看病,还是制作精美的瓷器,甚至是建房屋,都可以用到3D打印技术,用新技术建造的房屋。
不仅是颜值突出,建造时间也短,成本上更是比传统的建造方式少了很多。
可以说,3D打印技术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
兰博文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少年天才的无限潜力,也让我们思考了教育的多样性和科技创新的未来。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天分,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图源网络
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新兴的科技手段,如3D打印技术,为普通人提供一个造梦的空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兰博文”,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兰博文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少年天才的无限潜力,但也让我们不禁想起了古代“伤仲永”的悲剧。
仲永是北宋时期的一个神童,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最终泯然众人。
这个悲剧告诉我们,天才的成长离不开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兰博文虽然有着非凡的科技制作天赋,但他的成功并非偶然。
图源网络
在他背后,有着家人的支持和老师的鼓励。
他的父母不仅为他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还经常鼓励他勇敢尝试,不怕失败。
他的老师也发现了他的天赋,并给予了他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因此,我们在为兰博文的成功喝彩的同时,也要警惕“伤仲永”的悲剧。
对于像兰博文这样的少年天才,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避免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而走向平庸。
曾经的文坛新秀庞秀玉就是一个伤仲永的例子。
北方网2005年9月18日发布《文坛前辈关注“庞秀玉现象”》
她是天津作协最小的成员,在文坛备受瞩目,得到了很多前辈的关注。
而且,她是具有天分的,小小年纪便脱颖而出,但是后续的成长却让人唏嘘。
她在文坛闪光几年,得到了很多关注,着实“风光”了几年。
但不幸的是,这种美好就像是流星一样转瞬而逝,很快就过去了,再出现大家视野中,她已经是几位孩子的妈妈,失去了原来的光芒。
图源网络
庞秀玉本来是文坛新星,但是由于家庭等外界因素,没有给予她好的指导和帮助,让她年纪轻轻就走了弯路,父母的严厉既成为了她的成功的催化剂。
但也成为了她滑落的催命符,最后没能兑现自己的天赋,成为了一位普通人。
兰博文的成功和庞秀玉的波折也提醒我们,天才的成长离不开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我们应该警惕“伤仲永”的悲剧,给予少年天才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图源网络
兰博文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少年天才的传奇,16岁就打破壁垒做折叠品手机,更是一个关于教育、科技和梦想的深刻启示。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一个有梦想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保护他们的天赋和爱好,让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来源:青烟小生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