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地理上说,我国最南端到最北端的距离是5500多公里,纬度上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从历史上说,我国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历经24个朝代。这个春天,让我们开启一次万里春行,在祖国大地上感受不同时空的文化脉动。
从地理上说,我国最南端到最北端的距离是5500多公里,纬度上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从历史上说,我国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历经24个朝代。这个春天,让我们开启一次万里春行,在祖国大地上感受不同时空的文化脉动。
春到南国 山花片片
宾 阳 文/图
▲ 广西特色植物金花茶正迎春盛开
南国的春天,比北方来得更早一些。
北部湾的风吹到广西南宁,用大海的气息唤醒了陆地草木的生机,让这个半城山水半城楼的地方变得满城锦绣。每年立春之后,黄花风铃木、樱花、格桑花、豆梨花、桃花……先后在南宁的街头巷尾、公园绿地竞相绽放。乡村的人们开始春耕劳作,城市的人在工作之余纷纷走出家门,到郊外踏青赏花。
说到南宁的花,首先要提的是市花——朱瑾花。朱槿的栽种历史悠久,西晋时期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便对它有过详尽的描述。1986年,南宁市人大会议正式确定朱槿为南宁市花,寓意“凝聚、绽放、繁荣”。据园林部门统计,目前南宁市区内孤植的乔木类朱槿已达6万株。其次要说的是广西特色植物——金花茶。金花茶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发现并命名,因其稀有独特的金黄花色而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卓然绽放于南国的“花花世界”中。
二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我来到南湖畔的金花茶公园。走进大门,远远看到两排盘栽的金花茶,一朵朵金灿灿的花随风微动,宛如金蝶;穿过草坪、廊道、小桥,走近湖边树林里的一大丛金花茶,花满枝头。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以种植金花茶为主的综合性公园,占地23.78公顷,是当今世界上保存金花茶物种最多、最全的公园,也是金花茶的保育、研究、展示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以及国家林业局确认的首批“国家金花茶种质资源库”。
广州的市花——木棉花,在南宁也备受人们喜爱,当地人称为英雄花。南宁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北宋时期,邕州(南宁旧称)知州苏缄为抗击异邦入侵,英勇殉国,满门忠烈;近代抗日战争的昆仑关战役,也发生在南宁。
1963年3月,郭沫若应广西史学会的邀请,到南宁参加广西历史学会成立大会,留下《南宁见闻》诗一首:“南来又见英雄树,劲挺枝头已着花。慈竹参天笼雨露,桄榔拔地入云霞……”不知郭沫若在哪里看到的英雄花。三月的南宁,所有的英雄树都开花了,花期有一两个月。
和郭沫若来去匆匆不同,明代嘉靖年间廉吏董传策在南宁寓居了十年,如今青秀山还有董泉遗址。董传策为青秀山写过《青山歌》《咏青山泉》《青山杂兴十首》等诗,其中,《青山歌》说:“青山四时尝不老,游子天涯觉春好。我携春色上山来,山花片片迎春开……”
“山花片片”,是董传策当年上春山时遇见的风景。此年此月,在青秀山、在南宁乃至南国,处处可见“山花片片”,让游人、市民在自然与人文的协奏曲中感受华南的春日印记。
京城春短 诗意绵长
张 影 文/图
▲ 明长城遗址公园的梅花开了,意味着京城短促而矜贵的春天来了。
北京明长城遗址公园的梅花开了。二月中旬的北京,寒意未褪,人们在小红书上奔走相告着花讯。几株梅树上零星的新蕾让我雀跃不已,急煎煎地去寻春。
翻瓣朱砂、单瓣绿萼、丰后……梅树有自己的“电子身份证”。扫一下树枝上悬挂的二维码,哪怕不懂梅的“路人粉”,也能大致了解一株梅树的“身世”。梅林间人影绰绰,游客们或站或蹲,举着各式设备对准枝头的梅花。“手机党”灵活地穿梭在梅树间,时而踮脚仰拍,时而俯身特写;单反爱好者调光圈、对焦距,清脆的快门声此起彼伏。
一位白发老者自带打光工具,神情专注,在一株开得最盛的梅树下拍了近一个小时,颇能看出几分“出片”的决心。他还不时耐心指导年轻人调整拍摄角度或告诉旁人:“快去看,东边开了一大簇。”
临近中午,气温攀升,公园广场上的人多了起来。年轻的母亲带着孩童,读起广场前石碑上的《整修明城墙遗址记》:“明清北京城垣,始建于明永乐年间……2002年秋,明城墙遗址公园落成,重现城墙巍巍雄姿……”如今,绵延1.5公里的明代城墙残垣下,种植着近千株梅花。梅花年复一年,守着古老的城墙,平添几分柔美。
有句老北京俗语叫“春脖子短”,意思是北京的春天很短。京城作家最懂春短之憾。郁达夫说:“在北平,春夏秋的三季,是连成一片;一年之中,仿佛只有一段寒冷的时期,和一段比较得温暖的时期相对立。”冰心也曾写道:“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在这短促而矜贵的春天里,哪里能看到更多的春光?在文人的墨迹里能找到隐藏的“春游地图”。明代诗人张羽在七言绝句《燕山春暮》中,以“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花飞”描绘了春日京城的繁华景象;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在《秋千索·渌水亭春望》中,借“烟丝宛宛愁萦挂,剩几笔晚晴图画”抒发了深沉的惆怅之情;乾隆皇帝则在《香山春望》中写道:“春事日已佳,山中更佳致。苍松无改色,亦复增浓翠。绯桃与绛杏,依岩秀不媚。”
诗词墨香里的踏春是一场与古人的“对话”,“杨柳依依,桃花灼灼”皆是春意的流淌。而在街头巷尾,踏春则是一场与生活的邂逅。当胡同里的老槐树抽出嫩芽,当京郊的香椿采摘园里人声不断,我们可以摘下一把春天的馈赠带回家。
关于“春”的无限遐想还在后头。待大地从暖意中完全苏醒,抖开它的颜料罐,故宫的海棠花、天坛的玉兰花、玉渊潭的樱花、圆明园的杏花、颐和园的山桃花……便会如约而至。春色年复一年,诗心与地气交融,生出京城最绵长的花期。
向西,去长安“探春”
秦 毅
▲ 第二届上巳花神节场景 华清宫景区供图
“长安春时盛于游赏,园林树木无闲地……”自古以来,人们将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元宵节后,踏青、游春活动便陆续展开。唐朝的长安城里,收了元宵的“灯”便出门“探春”,有“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的历史剪影。《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骑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如今西安博物馆藏“带猞猁狩猎女俑”,一人一马一猞猁,生动展现了大唐女子的飒爽英姿和独具古韵的春日雅趣。这也正与李白的“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相呼应。
“对我而言,春节过后最盛大的节日当属上巳节,它能让我们穿越历史长河,在传统文化之美中深切感悟春的美好。”汉服达人、西安市民陈梓思说,她正在为今年的上巳节做准备。2024年上巳花神节期间,她穿着汉服免票进入华清宫景区,与一众“花神”同游,与“白居易”对诗。“我和小伙伴正盼着回宫踏青沐唐风、不负韶华不负春呢。”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汉代以前以巳日为准,魏晋之后则固定在三月三日举行。在唐代,三月三的上巳节尤为盛大,不仅是文人雅士聚会的佳期,更是全民参与的狂欢盛宴。大诗人杜甫笔下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描绘的便是上巳节盛况。
为了还原唐朝上巳节的盛况,增强体验感,华清宫景区每年春天在游园活动之外都策划了丰富的互动项目,如花神巡游、快闪诗词、舞传古韵、帝妃巡游等。“贵妃”与“花神”同行,群芳争艳,带来了“传统与潮流碰撞、文化与消费融合”的旅游新体验。
当然,有传统文化韵味的踏春之旅并不局限于华清宫,而是遍布全城。春日的曲江,红桃绿柳,行走于唐韵亭阁之间,看池畔春意浓,正如韩愈笔下的“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大唐不夜城里的才子佳人身着锦绣罗裙,衣袖翻飞间仿佛梦回大唐盛世。大唐芙蓉园自2005年起已陆续举办十余次上巳节文化活动,“曲水流觞”等展示展演,呈现出独特的水边踏春游园的儒风雅俗。如果只想踏青赏花,那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青龙寺、兴庆宫等处的樱花、杏花,浐灞桃花潭、樊川桃溪堡的桃花,必不能错过。
在古城西安,“探春之宴”早已不拘于自然风光,更是一场文化盛宴。随着春天的脚步渐近,我们与“花神”一起,共赴穿越千年的诗意之约吧!
海岛洞头的春日絮语
▲ 海岛洞头的春天,在山野的芬芳之外,还带着海风的咸鲜、渔村的质朴气息。 洞头区元觉街道供图
江浙沪皖“包邮区”的春天,来势悄然、温柔却热烈。二月的寒意还未完全褪去,阳光已愈发温暖。柳树悄悄抽出了嫩芽,桃花、梨花、樱花次第开放,仿佛一夜之间,身边所见都被染上了粉白与嫩绿;茶园里的春茶也开始冒尖,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青草香和茶香。
南朝诗人、旅行家谢灵运在名篇《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描绘的正是浙江温州(时称永嘉郡)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徇禄及穷海,卧疴对空林”一句则让我想起“洞头”——温州唯一的海岛区,也是中国14个海岛县(区)之一。它由103个岛屿和259座岛礁组成,被誉为“百岛洞头,海上花园”。
作为在洞头工作的安徽宣城人,我记忆中的皖南春天总是带着几分温润与诗意,而海岛的春天,则多了一些海风的咸鲜与渔村的质朴。咸湿的气息掠过山野、吹进渔村,吹过那些刚刚苏醒的渔船,等到三月海边的芦苇开始随风摇曳,渔民们就要忙碌起来,迎接新一年的渔汛了。
洞头的山野是踏青的绝佳去处。三月的海岛,山间的野花竞相开放,花香时隐时现。沿着仙叠岩的山间小路漫步,脚下是蜿蜒的石阶,两旁是茂密的灌木和杜鹃、三角梅。
在洞头的渔村里,三角梅也是最常见的风景。它们攀附在石墙上,或是从院落的篱笆间探出头来,与渔村的古朴形成鲜明对比。三角梅的花瓣并不是真正的花,而是它的苞片,颜色有深红、橙黄、纯白,像是一片片斑斓的绸缎,在阳光下闪烁着细腻的光泽。
2024年春天我和几位同事组织了一次半屏山春游。半屏山位于洞头南部,因山势如屏风而得名,山体像被利斧劈开一般,仅有一半与陆地相连,另一半则孤悬海上。这孤悬海外的半座山,与台湾岛的台南市半屏山遥相呼应,好似同一座山被分开了一般,因此有“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之说。那一天,我们在清晨出发,趁着太阳还未升起、山间雾气未散,缓步到达山顶后找了一处视野开阔之地,坐下眺望东海和洞头城区——海面笼罩在一片薄雾中,渔船像一只只小蚂蚁,缓缓移动;远处的城市轮廓尽收眼底。那一刻,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在了脑后。
今年的海岛春天才刚露脸,我已开始期待即将到来的春游。不管是去茶园采茶、去山野赏花,还是去海边放风筝、去山顶看海,只要能倾听洞头海岛的春日絮语,都是一种享受。
责编:武玥
来源:文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