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力“大模型”,跑赢“差异化”

B站影视 2025-02-24 18:13 1

摘要:“欢迎莅临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展示中心参观指导,我是本中心的讲解员‘夸父’,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整个展馆的序厅,中央屏幕设计为‘未来之瞳’……”踩着灵活的小碎步、张口就是“播音腔”,在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内的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展示中心,不久前刚刚“入职”的乐聚智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 发力“大模型” 跑赢“差异化”

今年将持续推动建设青岛市大模型创新中心、青岛市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力争年内园区新落地优质项目30个以上,新增产业载体35万平方米,产业规模突破280亿元

“欢迎莅临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展示中心参观指导,我是本中心的讲解员‘夸父’,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整个展馆的序厅,中央屏幕设计为‘未来之瞳’……”踩着灵活的小碎步、张口就是“播音腔”,在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内的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展示中心,不久前刚刚“入职”的乐聚智家人形机器人正为参观者提供专业、细致的讲解服务。

“夸父”人形机器人在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展示中心担任“导览员”。

乐聚智家人形机器人的“上岗”,只是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的一次生动实践。当前,人工智能浪潮汹涌。2025年伊始,以宇树科技、深度求索(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新贵,进一步搅动人工智能“一池春水”。作为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将通过重点发力海洋领域大模型、垂直领域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细分赛道,加快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力争年内园区新落地优质项目30个以上,产业规模突破280亿元。

“夸父”人形机器人已具备抓取、识别、互动等一系列能力。衣涛 摄

发力“人工智能+”

集聚一批相关企业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

园区企业山东卓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将人工智能医疗大模型和介入微创治疗紧密结合,在肿瘤介入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环节,提供高新设备、软件和耗材,辅助医生实施肿瘤精准微创治疗。

“人工智能+智慧城市”

园区企业青岛华通图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其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为城市智慧能源、智能网联、智慧交通基建及城市服务升级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畜牧养殖”

园区企业青岛复升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物联网养殖平台,可集成包括环控器、采集器、气象站、风机等上百种物联设备,实现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与远程控制。

竞速人形机器人赛道

园区企业乐聚智家(青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加大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加大人才招引力度,深度打造人形机器人家庭服务场景全国研发总部。

卡位入链,向海、向智、向未来

2023年挂牌,当年产业规模便突破100亿元,2024年,产业规模攀升至220亿元……数字“垂直”攀升的背后,离不开优质产业项目的支撑——目前,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已聚集人工智能企业260余家,其中2024年便招引落地了浪潮大数据、通号青铁低空科技、乐聚机器人等43个补链强链项目。

“聚焦现代海洋产业是园区内集聚企业的鲜明特色,260家人工智能企业中,涉海企业数量达到100家。”青岛高科园管委人工智能产业促进部副部长张辰源表示,围绕海洋领域大模型、海洋智能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机器人4个海洋人工智能细分赛道,聚焦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海洋生命健康、海洋装备制造2个应用场景,园区已形成“4+2”海洋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日前,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海洋局联合公布了2024年省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名单,我们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为载体,牵头申报的青岛崂山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成功入选,成为全省人工智能领域唯一的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

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提出,将提质发展智能家电等3个优势产业。向“智”而行正是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又一特色。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布局有家电领域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2024年6月,该中心发布了家电行业全链条覆盖验证平台、智慧家电行业垂直领域大模型两项创新成果。其中,智慧家电行业垂直领域大模型可向家电行业企业提供从模型训练到应用开发全栈式解决方案。以“智慧菜谱助手”家电智能化场景开发为例,通过引入视觉模型,冰箱可以无感识别冰箱内现有的食材,通过大模型知识库增强检索,并根据食材生成推荐菜谱,继而根据用户口味生成菜谱的具体操作步骤。2025年,崂山区将依托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再引进一批智能家电领域上游传感器、芯片等企业。

伴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加速融合,AI眼镜这一科技感十足的未来科技产品正加速照进现实。“我们今年计划推出3款智能眼镜,加快抢占市场先机。”雷神科技显示与创新事业部营销经理张洪宾透露,公司刚刚研发了一款搭载AI算法的智能眼镜,预计将在3月份首发,这款眼镜是全球首款双目阵列式光波导眼镜,可实时完成环境感知、多场景应用等复杂任务。

不只是AI眼镜,在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人形机器人、卫星互联网等一批代表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创新成果、产业项目正加速集聚。“2025年,我们将持续推动建设青岛市大模型创新中心、青岛市机器人创新中心等,推动一批行业优质项目加快向园区集聚。”张辰源说。

场景驱动,为技术找到“用武之地”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优质项目加速集聚的背后,离不开丰富的产业应用场景支撑。

“人工智能技术只有在场景中发力才有用武之地。”在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执行院长赵宇波看来,青岛以制造业立市,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这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以此为基础,强化场景驱动,既是青岛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实现存量产业升级与创新突破的核心路径。

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应用技术之一,可以赋予机器“看”和“认知”的能力。以该院布局打造的山东省首个机器视觉概念验证中心为例,中心成立以来,已对接企业超200家,围绕尺寸识别、缺陷检测、视觉引导、行为识别等80多个产业痛点问题开展需求分析与技术拆解,并为50余个项目开展概念验证提出解决方案。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通过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已成功集聚一批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其中,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领域,园区企业山东卓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将人工智能医疗大模型和介入微创治疗紧密结合,在肿瘤介入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环节,提供高新设备、软件和耗材,辅助医生实施肿瘤精准微创治疗。“我们这款肿瘤微创手术导航机器人可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决策,辅助医生开展手术规划和术中决策,从而提高手术的准确率、效率和成功率。”公司董事长姜冠群表示,公司的肿瘤微创手术机器人有望年内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填补行业空白。

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领域,园区企业青岛华通图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其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为城市智慧能源、智能网联、智慧交通基建及城市服务升级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近年来,该公司已参与区域综合智慧停车、数字孪生隧道、智慧高速、景区智慧服务等场景方案建设。“我们深度参与了‘智慧南京路’的建设工作,构建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智慧市政三大应用场景,助力城市智慧出行,提供更加高效的道路管理和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公司总经理王颖这样说。

在“人工智能+畜牧养殖”领域,园区企业青岛复升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物联网养殖平台,可集成包括环控器、采集器、气象站、风机等上百种物联设备,实现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与远程控制,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出口到东南亚及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体现,也是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之一。在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2024年8月落户的乐聚智家(青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便是这一赛道的佼佼者。“我们将在青岛打造人形机器人标杆应用场景,重点集中在展厅讲解、门店导购、智慧家庭、文化旅游等领域,着力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和应用的快速迭代,以带动整个产业链和产业生态进步,为下一步的垂域场景落地及通用场景应用奠定基础。”乐聚机器人高级副总裁、乐聚智家(青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CEO魏成峰告诉记者,公司还将聚焦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加大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加大人才招引力度,深度打造人形机器人家庭服务场景全国研发总部。

生态赋能,加快完善园区配套服务

除强化场景驱动外,青岛还应如何塑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优势?

“首先要培育让新技术和未来技术可以‘野蛮生长’的生态环境。”赵宇波认为,这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协同发力,打造一个包容多元、鼓励创新的发展体系,为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要素保障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创新热情,让各类创新要素能够自由流动、高效配置。

算力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底座。2023年,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挂牌之初,山东省首个大规模普惠人工智能算力集群——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便已上线运行,为青岛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普惠的公共算力服务,降低企业算力使用成本。目前,中心正与海尔、海信、山大、海大等50多家企业及院校开展合作,涉及智慧海洋、平安城市、智慧交通、工业质检、智能制造、智慧电力六大领域,实现超140个算法模型创新,孵化了海信视像星海大模型、海大琅琊泊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等多个行业大模型。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全面支持DeepSeek系列模型部署,高效赋能园区及相关企业,全方位助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根据工作安排,进入2025年,崂山区将用好园区建设专项资金,进一步强化算力、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海之心”计算中心二期扩容,持续优化园区算力资源布局。

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全景图。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载体。2024年,崂山区高标准推动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展示中心升级改造并试运行;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东华软件副中心产业园、青岛人工智能创制中心建成启用,新增产业载体20万平方米,载体空间累计达到130万平方米。2025年,崂山区将进一步加快园区载体建设,实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项目竣工投用,力争年内新增产业载体35万平方米。

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

同时,崂山区还将加快山东省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产业大脑、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展具身智能、无人驾驶等技术在园区的试点应用,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大模型创新应用大赛,持续扩大人工智能产业的影响力、聚合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青岛日报2025年2月24日3版

来源:观海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