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讲堂】聊聊春季的几味中药~

B站影视 2025-02-24 18:09 1

摘要:简介: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系统各类疾病,如失眠、头痛、眩晕、焦虑、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见病,及中风、痴呆、帕金森、运动神经元病等慢性疑难性病症。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名医堂主任医师 韩振蕴

简介: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系统各类疾病,如失眠、头痛、眩晕、焦虑、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见病,及中风、痴呆、帕金森、运动神经元病等慢性疑难性病症。

《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四季周而复始,由冬天的银装素裹到春天的生机勃勃,这种新生的景象让观者心旷神怡,顿消疲惫。

中医认为春季主升发,在脏应肝。春季出产的中药多入肝经或多具有辛散的特性,下面分享几味常见的春季中药。

辛夷

辛夷也称玉兰花、木笔花、望春花等。《本草纲目》谓:“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天,所以能温中、治头面目鼻之病。”

辛夷有发散风寒、宣通鼻窍的功效,临床多用以治疗鼻渊,外能祛除风寒邪气,内能升达肺胃清气,为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方如《济生方》苍耳子散。应注意辛夷入煎剂应包煎

茵陈

茵陈采收时间不同,也有不同的称谓,民间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的顺口溜,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茵陈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其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出,为治黄疸之要药。方如《伤寒论》治疗阳黄的茵陈蒿汤。

临床研究茵陈煎汤内服或漱口,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茵陈煎汤代茶饮治疗高脂血症有良效。

蒲公英又称婆婆丁、黄花地丁等。春季较嫩,可取适量做凉拌菜食用;夏秋季,头状花序结成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的功效,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证,兼能疏郁通乳,为治疗乳痈之要药,方如《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

此外,本品还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槐花

夏季花未开放时采收其花蕾,称为“槐米”;花开放时采收,称为“槐花”。多生用、炒用或炒炭用。

槐花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可用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之证,对下部血热所致的痔血、便血等最为适宜。

本品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药理发现槐花水浸剂能够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制炭后促进凝血作用更强;其煎液有减少心肌耗氧量,保护心功能的作用。

槐角为槐的成熟果实,又名槐实。止血作用较槐花弱,而清降泄热之力较强,兼能润肠,主要用于痔血、便血,尤多用于痔疮肿痛出血之证,方如《和剂局方》槐角丸。

这几种春季出产的中药比较常见,临床应用也较多。并且随着《本草中国》的热播,全民学医学药热情高涨,“诸药所生,皆有境界”,不妨走到自然,一起去发现中药的本身。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