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研学六尺巷,感悟传统魅力,启迪成长之路

B站影视 2025-02-24 18:06 1

摘要: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是清代大学士张英与邻居吴家因宅基地发生纠纷时,张英主动让出三尺,吴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从而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这条巷子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体现了“和为贵”“邻里和睦”“宽容礼让”的传统美德。如今,六尺巷已成为著名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是清代大学士张英与邻居吴家因宅基地发生纠纷时,张英主动让出三尺,吴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从而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这条巷子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体现了“和为贵”“邻里和睦”“宽容礼让”的传统美德。如今,六尺巷已成为著名的文化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某学校组织学生前往六尺巷研学旅行,学生们在参观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有的学生表示,六尺巷的故事让他学会了宽容和谦让;有的学生则认为,这种文化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请结合材料,以“研学感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体会。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研学六尺巷,感悟传统魅力,启迪成长之路

阳光洒满了古老的石板路,我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期待,踏上了六尺巷的研学之旅。这条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小巷,宛如一位智慧的长者,静静地伫立在岁月的长河中,向我们诉说着 “和为贵”“宽容礼让” 的动人故事。

六尺巷的宽容礼让,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现代社会的天空中闪耀,传承它能照亮我们的道德之路。漫步在六尺巷,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张英大学士那豁达的身影。面对宅基地纠纷,他没有选择针锋相对,而是以一纸家书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展现出了非凡的宽容与大度。这份宽容,不仅化解了邻里间的矛盾,更成为了千古佳话。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摩擦与纷争。在学校里,同学之间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吵不休;在生活中,邻里之间也可能会因为一些琐事而闹得不愉快。若我们能传承六尺巷的宽容精神,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计较,那么这些矛盾或许就能迎刃而解,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和谐美好。

传承六尺巷 “和为贵” 的理念,似一条坚韧的纽带,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紧密相连,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六尺巷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邻里纠纷解决案例,更是一种 “和为贵” 文化的生动体现。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似乎越来越忙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冷漠。然而,六尺巷所传达的 “和为贵” 理念,却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能吹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当我们在公交车上主动为他人让座,当我们在与他人意见不合时能心平气和地沟通,当我们在面对他人的错误时能给予宽容与谅解,我们就是在践行 “和为贵” 的理念。这种理念的传承,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让六尺巷的故事在现代社会中传颂,像播撒温暖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传承传统美德的力量。通过这次研学旅行,我深刻地认识到,六尺巷的故事不应仅仅停留在历史的书本中,更应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可以将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六尺巷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宽容礼让的美德,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当六尺巷的故事在社会中广泛传颂,当宽容礼让的美德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我们的社会必将变得更加美好。

研学六尺巷,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思考。它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我明白了宽容礼让、“和为贵” 等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我愿将这份感悟铭记于心,在未来的生活中,以六尺巷的精神为指引,努力成为一个宽容、友善、懂得礼让的人,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老熊作文高中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