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多动症,别再说孩子“坐不住就是皮”|元奥科普

B站影视 2025-02-24 17:21 1

摘要:第3次被请家长时,李女士终于崩溃了。8岁的儿子把课堂变成了'游击战场'——前脚没收了他的指尖陀螺,后脚他就开始拆卸钢笔零件。'您家孩子就是缺乏管教!'班主任的指责让她整夜失眠……


第3次被请家长时,李女士终于崩溃了。8岁的儿子把课堂变成了'游击战场'——前脚没收了他的指尖陀螺,后脚他就开始拆卸钢笔零件。'您家孩子就是缺乏管教!'班主任的指责让她整夜失眠……


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也可见于部分成年人。国内儿童总患病率为 5.5%。ADHD 以注意缺陷、多动、冲动为主要的临床特征,同时或伴随认知障碍、学习困难以及神经发育障碍或延迟等为症状,严重影响学业成绩及情绪发展,对家庭关系、伙伴关系及社会功能建立产生持久的影响。


01ADHD的症状


ADHD 的症状往往具有隐匿性,很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或者被误解为孩子的 “调皮捣蛋”“不懂事”。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ADHD 的主要症状。


1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是 ADHD 患者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在课堂上,患有 ADHD 的孩子很难集中精力听讲,常常被窗外的小鸟、教室里的轻微响动等外界因素吸引,导致注意力分散。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他们的思绪却早已飘到了九霄云外,一节课下来,能真正听进去的内容少之又少。做作业时,也总是三心二意,一会儿玩铅笔,一会儿摆弄橡皮,原本半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们可能要花费两三个小时,而且还错误百出,不是计算错误,就是漏写题目。生活中,他们也常常丢三落四,早上出门忘记带课本,下午又找不到自己的文具,让家长和老师十分头疼。


2多动


很多 ADHD 儿童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总是处于活动状态。在教室里,他们很难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不是手脚不停地动,就是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仿佛椅子上有钉子一样。课间休息时,别的孩子可能只是在教室里稍微活动一下,他们却像脱缰的野马,在教室里、走廊上跑来跑去,大喊大叫,一刻也不停歇。即使在看动画片、玩游戏等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时,也难以保持安静,常常坐立不安,频繁地变换姿势。


3冲动


冲动也是 ADHD 的常见症状之一。这些孩子往往缺乏耐心,做事不考虑后果。在课堂上,老师的问题还没问完,他们就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甚至直接脱口而出,打断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思路。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也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与他人发生冲突,比如争抢玩具、游戏规则不一致等。他们还可能会突然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如在马路上奔跑、攀爬高处等,让家长时刻提心吊胆。


02ADHD的病因


ADHD 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集合,下面我将从遗传、神经生物学、围生期和环境、心理因素等方面展开分析。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ADHD 具有较高的遗传度,约 75% - 91%,这意味着遗传因素在 ADHD 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 ADHD,那么孩子患 ADHD 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多项双胞胎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同时患 ADHD 的概率明显高于异卵双胞胎。例如,有一对同卵双胞胎兄弟,哥哥被诊断为 ADHD,弟弟也表现出了类似的症状,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拖拖拉拉,在学校里经常坐不住,和同学相处时也容易冲动发脾气。这充分显示了遗传因素在 ADHD 发病中的强大影响力。


2神经生物学因素


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 ADHD 密切相关。ADHD 患者的大脑在一些关键区域存在差异,如前额叶皮质、基底神经节等,这些区域对于注意力、行为控制、执行功能等起着重要作用。前额叶皮质发育迟缓,可能导致孩子难以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难以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异常,可能影响到大脑对运动的调节,使得孩子出现多动的表现。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也发现,ADHD 患者在执行注意力相关任务时,大脑的激活模式与正常人不同,这进一步证明了神经生物学因素在 ADHD 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地位。


3围生期和环境因素


母亲孕期的不良因素,如吸烟、饮酒、感染、接触有害物质等,都可能增加孩子患 ADHD 的风险。一项针对孕期吸烟母亲所生孩子的追踪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在儿童时期患 ADHD 的概率比正常孩子高出近 30%。此外,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时缺氧等围生期因素,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铅暴露、环境污染等,也都可能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造成损害,进而增加 ADHD 的发病风险。


4心理因素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关系紧张、家庭破裂、教养方式不当(如过度溺爱或过于严厉)、父母性格不良等,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增加 ADHD 的发病几率。比如,有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总是批评指责孩子,导致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行为问题。另外,孩子在学校遭遇的挫折、被同伴孤立等不良经历,也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诱发或加重 ADHD 的症状。


由此可见,ADHD 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遗传、神经生物学、围生期和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 ADHD,为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5肠道微生物因素


随着近年来对肠道菌群的研究增多,发现肠道菌群可能也与ADHD的发生发展有关。ADHD儿童的肠道菌群与健康儿童存在差异,ADH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可能受到影响,一些研究发现他们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低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α多样性是用来衡量个体肠道内菌群多样性的生态学指标,α多样性程度低主要影响个体运动水平与应激反应,其可通过促进相关神经递质产生,导致患儿出现冲动、多动等症状。某些特定的菌群与ADHD症状的发生有相关性,如肠杆菌属、气味杆菌属和枸橼酸杆菌属在ADHD儿童肠道中较多,而韦荣球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普氏栖粪杆菌较少。


03ADHD的治疗


ADHD 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长培训和学校干预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合。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 ADHD 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核心症状。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哌甲酯;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托莫西汀。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帮助患者提高注意力,控制冲动行为,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


以哌甲酯为例,它能够增加大脑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使大脑的注意力和执行功能区域更加活跃,让孩子能够更专注地听讲和完成作业,减少多动和冲动行为。许多孩子在服用哌甲酯后,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药物治疗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症状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 ADHD 的治疗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交技能。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和社会技能训练等。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学会用更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比如,通过训练,让孩子学会在冲动行为发生前,先在心里默数 10 个数,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思考行为的后果,从而避免冲动行事。家庭治疗则侧重于改善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家长学会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技巧,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鼓励。社会技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学习和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巧,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减少因社交问题带来的困扰。


3肠道微生态疗法


肠道菌群为ADH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潜在的干预靶点,益生菌补充剂和特定的饮食模式可能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从而对ADHD症状产生积极影响。微生物靶向调节剂如倍维星是基于“菌-病”关系研究的创新型微生物靶向调节的功能食品/微生物靶向调节剂(MDFs)。针对神经发育障碍和退行性病变菌群特征,通过多种益生元、膳食纤维、类药营养素的科学复配,达到靶向特定菌群增殖,改善肠道菌群失衡和代谢异常的目的,并为修复肠道和血脑屏障、降低肠道和中枢神经炎症水平、促进和修复神经系统功能提供潜在可能。此外肠道菌群移植能快速重建肠道微生态,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ADHD 虽然是一种困扰许多人的神经发育障碍,但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包括正确的认识、科学的治疗、有效的预防以及全社会的关爱,ADHD 患者一定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 ADHD 患者点亮希望之光,帮助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元奥生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