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知丨陶瓷3D打印超薄非预备二硅酸锂贴面

B站影视 2025-02-24 17:07 1

摘要: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牙科修复领域逐渐得到应用,尤其是在牙齿修复材料的生产方面。传统的牙齿修复方法通常需要对牙齿进行一定的预备,导致牙齿结构的不可逆损伤。为克服这一问题,非预备贴面(no-prep veneers)应运而生,成为一种保守且美观的牙齿修复方案。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牙科修复领域逐渐得到应用,尤其是在牙齿修复材料的生产方面。传统的牙齿修复方法通常需要对牙齿进行一定的预备,导致牙齿结构的不可逆损伤。为克服这一问题,非预备贴面(no-prep veneers)应运而生,成为一种保守且美观的牙齿修复方案。

近日,柏林查理大学Alexey Unkovskiy教授带领团队在《Journal of Esthetic and Restorative Dentistry》发表了题为《3D‐Printed Ultra‐Thin Non‐Prep Lithium Disilicate Veneers: A Proof‐of‐Concept Clinical Case》的研究,探讨了3D打印技术在牙科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超薄非预备锂铝硅酸盐(Li2Si2O5)贴面的制作方面,作者旨在验证3D打印的锂铝硅酸盐贴面是否能够实现无预备(no-prep)治疗,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原文链接: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88498404
奇遇科技官网:https://www.adventuretech.cn
如无法打开,请拷贝网址到浏览器查阅。

研究内容

近年来,使用LCM技术制造氧化锆和二硅酸锂材料已被证明是可行的。研究表明,LCM制造的二硅酸锂树脂具有优异的印刷精度和机械性能,且能够在同一天完成制作。此外,LCM技术还被用于制造厚度为0.2mm的非预备贴面,展示了其在微创修复中的潜力。然而,现有文献中缺乏关于LCM制造陶瓷非预备材料的临床应用报告。本文通过一个临床病例,介绍了LCM技术制作的非预备二硅酸锂贴面在额叶区的初步应用经验。

临床病例介绍

一名女性患者因上颌前牙严重磨损而转诊至柏林大学医院口腔修复科,寻求修复额上切牙的长宽比例,以改善微笑美学。患者不需要重建咬合垂直尺寸(VDO)。使用口腔内扫描仪(IOS)数字化牙列,并通过CAD软件进行3D微笑设计,调整长宽比从100%至80%。患者批准后,设计了6个非预备二硅酸锂贴面。

这些贴面通过LCM打印技术制作,打印后,贴面经过脱脂、烧结处理,最终由高级牙科技师染色并进行试验。

△图1, |一名女性上颌前牙磨损患者的初始情况。

讨论

混合树脂陶瓷的3D打印修复成为一种可行的临床选择,Prause等人报告了超过12个月的临床应用,结果令人满意。当前的概念验证案例展示了3D打印非预备陶瓷贴面在数字工作流程中的临床应用。LCM技术已被证明能够精确制造零件,最大偏差为50μm,修复体的内部适应性在100-20μm之间,这与传统的热压和研磨修复体的准确性相当,足以满足临床需求。当前的3D打印陶瓷非预备贴面表现出良好的模型适应性和临床效果。

△图2,(A)初始情况;(B) 3D微笑设计,调整后的上颌前牙长宽比。

△图3,(A)上颌骨6个非准备贴面的最终设计;调整(B)犬引导;(C)超薄非准备贴面,修复厚度低至0.1毫米。

△图4,lcm制造的二硅酸锂非制备单板;(B)后处理后的超薄二硅酸锂的最终视图。

△图 5. 在前区对6个LCM制造的非准备单板的试用情况的最终视图。

目前,修复体通常以45°角打印,这是使用树脂-陶瓷材料的最佳选择,但未来仍需研究最佳建造角度。CeraFab系统S65医疗平台能够一次打印最多61个超薄贴面,每个打印运行时间不到3小时,且后处理时间约2分钟,显示出比传统二硅酸锂修复体更高的时间效率。此外,多个修复体可同时进行打印和后处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未来,二硅酸锂的3D打印可能引入多色打印技术,这将减少人工个性化工作,推动完全椅边制造的发展。关于3D打印二硅酸锂修复的成本,主要包括材料、设备折旧和人工后处理,与传统减法制造相比,3D打印具有成本优势。

然而,目前的临床病例未考虑3D打印修复体的力学和粘附性能。由于非预备修复较脆弱,未来研究应重点评估弯曲强度、粘接性能及表面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来源:奇遇科技ADT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