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款厚度仅8.93毫米的超薄机型,不仅承载着OPPO对高端市场的野心,更映射出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路径的深刻转型——从早期依赖性价比的规模扩张,转向以技术创新、本地化深耕为核心的高价值出海。
作者:周源/华尔街见闻
2月20日,OPPO发布新一代折叠旗舰Find N5。
这款厚度仅8.93毫米的超薄机型,不仅承载着OPPO对高端市场的野心,更映射出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路径的深刻转型——从早期依赖性价比的规模扩张,转向以技术创新、本地化深耕为核心的高价值出海。
在这一转变背后,是OPPO十五年出海历程中积累的战略定力与系统性方法论。
渐进式推进OPPO全球化版图扩张遵循着清晰的“渐进式”逻辑:2009年,OPPO以泰国为起点,切入东南亚;2018年进军欧洲成熟市场,2020年后开始探索拉美等新兴市场;2023年,在巴西启动建厂。
这种“由易到难、由点及面”的策略,既降低了试错成本,又形成了市场间的经验传导,形成了可规模化复制的策略体系。
在东南亚,OPPO通过本土化产品创新迅速崛起。比如,针对印尼多雨气候强化防水性能,为泰国用户优化自拍算法,在越南铺设密集的售后网络。
2024年,OPPO在东南亚市场份额稳居前三,印尼市场连续四年销量第一。
这一成功的关键在于“厂商一体化”模式:将国内成熟的经销体系迁移至海外,赋能本地零售商和销售伙伴。
比如在印尼,OPPO与经销商共同搭建了覆盖全岛的零售网络,专卖店不仅售卖手机,还融入咖啡角等社交场景,成为年轻人聚集地。
更重要的是,OPPO在印尼的市场拓展,深度落地了“本地化”策略。华尔街见闻曾在当地发现,印尼OPPO高端旗舰店,从店长到店员,甚至区域CMO,都是印尼本地人。
“最好的全球化就是本地化。”OPPO海外营销总经理张川洲对华尔街见闻表示,“我觉得最好的就是把本地化做好,根据当地特色和差异化做出产品和技术的相关调整。”
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OPPO全球化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市场都认为OPPO是本土创新的代表。
除了在全球市场贯彻本土化策略,在拉美市场,OPPO还采用了“高举高打”策略。
2023年,OPPO进入墨西哥时,选择与美洲电信集团合作,聚焦400-500美元价位段推出Find X系列影像旗舰。
通过“窄渠道精准打击+高端产品快速铺货”,OPPO三年内冲进墨西哥市场前四,并在中高端价位段占据65%的市场份额。
很多中国出海公司都遇到一些类似的问题,比如,拉美用户对品牌溢价接受度高,但厌恶“廉价中国货”标签。因此,中国公司必须用产品实力消除这种偏见。
在这一点上,OPPO用构建差异化的技术壁垒,实现全球化突围。
OPPO采用了双旗舰战略,以Find X系列(影像直板)与Find N系列(折叠生产力)为双轴,与苹果和三星展开正面竞争。
比如,Find X8系列搭载的自研超光影影像系统,通过AI算法实现无影抓拍、多焦段人像优化,在印度、墨西哥等市场的高端用户中引发热潮。
在马来西亚,OPPO甚至根据当地用户普遍的圆形面部轮廓和较深肤色,调整美颜算法的光影过渡参数,使自拍效果更自然。
这也是OPPO本地化策略的一部分:技术没有通用答案,必须在不同的国家,去研究当地人文特色,比如适配不同人种的面部特征。OPPO影像工程师利用机器人模拟用户在真实环境的拍摄,基于大量测试训练数据,对人像肤色、面部影调层次和纹理细节做持续优化。
Find N系列则瞄准商务场景痛点:OPPO Find N5的8.93毫米超薄机身与悬停交互设计,适配视频会议、文档编辑等需求。
在东南亚市场,OPPO折叠屏份额一度高达81%,甚至倒逼三星调整产品策略。
这一成功源于对本地需求的精准洞察——例如印尼用户偏爱大屏观看短视频,OPPO便优化折叠屏的铰链耐用性与外屏交互逻辑;针对当地商务场合的仪式感需求,在Find N3发售时附赠定制手写笔,销量同比提升40%。
本地化深潜OPPO全球化方法论的核心,是将“本地化”贯穿研发、生产和营销全链条。
首先,实现制造本地化,构建抗风险供应链。
OPPO在印度、印尼、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巴西、埃及7个国家自建工厂。
其中,OPPO在印度与印尼等设有工厂的市场,绝大多数产品在当地自建的工厂生产,包括旗舰产品旗舰机型本地化生产率超90%。
这种布局不仅规避关税壁垒(如印度对整机进口征收22%关税),更通过技术输出提升当地产业水平——孟加拉工厂引入SMT贴片技术后,本土电子制造能力提升30%;印尼工厂95%的管理人员为本地人,形成“中国经验+本土智慧”的融合模式。
其次,文化融入,推动从产品到营销的在地化。
在泰国,OPPO连续十年赞助泼水节活动,专卖店设计融合传统图腾;在墨西哥,与美洲电信合作推出“足球主题”AI影像功能,精准触达拉美用户的社交需求。
这种文化适配甚至延伸到组织架构:欧洲市场90%员工为本地招聘,印尼团队自主研发的“快速充电+超长续航”方案,成为东南亚爆款基因。
对于OPPO来说,全球化不是单方面输出,也是OPPO与当地社会实现共同成长。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当地消费者会把OPPO看成“自己人”,而非“外来者”,便于OPPO扎根当地,拉进与当地用户的情感距离。
第三,技术出海,当下及在可见的未来,目标是完成AI普惠,手段是用技术专利实现过程护航。
在AI技术布局上,OPPO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
OPPO与谷歌、微软合作开发轻量化AI模型,使生成式AI功能覆盖全价位机型。
到2024年底,OPPO在全球的5000万用户已体验AI消除、文案生成等实用功能。
拉美用户通过AI一键生成世界杯主题短视频,东南亚小商户用AI设计商品海报,技术普惠价值凸显。
OPPO在5993件全球AI专利中,70%集中于影像领域。
例如,“AI光影重建”技术,在逆光场景下动态优化2000+图层,成为高端机型差异化卖点。
这种技术优势甚至转化为商业模式创新——OPPO向拉美厂商收取影像算法授权费,开辟软件服务新收入。
OPPO在推动全球化和构筑高端化道路的过程中,有哪些挑战?
应当看到,尽管OPPO在海外市场的品牌认知越来越清晰,在很多市场甚至已超越三星——据张洲川透露,在越南和泰国,OPPO品牌偏好度与三星几乎持平;在墨西哥,OPPO品牌认知度已超过三星——但总体而言,OPPO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也在遭遇地缘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
看上去,OPPO正在分别从技术标签、分散供应链和推动生态协同努力破局。
OPPO仍在强化技术标签,将"超光影影像系统"与哈苏联合调校成果前置传播,在巴黎设立影像创新中心;构建供应链多元化,比如与紫光展锐合作开发第二芯源,土耳其工厂承接30%的欧洲订单;推动生态协同,将ColorOS接入微软Teams、Adobe PDF等工具,构建商务办公生态闭环。
从全球视角出发,OPPO Find N5的发布,不仅是产品迭代,更标志着中国科技企业从“制造出海”向“技术标准出海”的关键一跃。
来源: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