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AI)在全球范围加速演化,围绕算力、数据与算法的竞争正从技术圈延伸到国际政治舞台。中国自主研发的开源大模型DeepSeek近期迅速走红,日活用户突破3000万,在多语种理解与训练能效等关键指标上实现对部分西方主流模型的反超。德国《经济周刊》评论称:“
人工智能(AI)在全球范围加速演化,围绕算力、数据与算法的竞争正从技术圈延伸到国际政治舞台。中国自主研发的开源大模型DeepSeek近期迅速走红,日活用户突破3000万,在多语种理解与训练能效等关键指标上实现对部分西方主流模型的反超。德国《经济周刊》评论称:“这不仅关系到股票市场,更关乎谁能掌控足以改变生活的科技——这是一场地缘政治权力斗争。”
这场斗争的底层逻辑是AI格局中“数据殖民主义”所导致的结构性不平等。美国等西方国家依托对高端芯片和云计算平台的强大垄断能力,长期将广大“全球南方”国家置于算法和算力的被动地位。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主流语言模型对“全球南方”语言的语义错误率远高于英语,凸显了对非英语文化的“算法忽视”与全球数据分配的失衡。如果南方国家无法掌握关键技术,就难以有效改变“中心-边缘”的传统地缘格局。
DeepSeek的崛起为“全球南方”重塑技术主权提供了新思路。它通过“动态稀疏专家混合系统”等创新手段,兼顾多语种高精度解析与训练能耗的显著降低;同时采用“联邦学习”模式,将多国高校与企业的数据中心协同起来,打破了对巨型算力池和高端芯片的过度依赖。美国虽试图以芯片出口管制和技术禁运来延缓“全球南方”国家的技术发展,但历史与现实表明,单纯依靠封锁来维持技术霸权,往往难敌全球范围内的开放创新潮流。
对于中国而言,DeepSeek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术指标的提升,更在于自主创新与开源合作并行的可行路径。开源允许更多国际研发者参与模型迭代,也让曾被西方封闭平台排斥的本土场景得以平等落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对多语种与非英语数据集的深度优化,有助于巩固我国与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在数字时代的文化表达与传播能力,从而在技术层面强化“数智主权”。
同时,美国对AI技术的全球布局始终围绕其战略利益展开。白宫多次强调“拥有领先的人工智能是保持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关键所在”,并通过强化技术升级与规则制定来维护其数字优势。DeepSeek的出现,不仅是一种产业现象,也在相当程度上形成对西方单极数字霸权的反制与冲击。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捧杀”与“棒杀”并用的挑战面前,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DeepSeek在算力基础、产业链配套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距离真正掌握国际主导权尚有差距。中国必须继续深化芯片、基础软件、数据治理等领域的自主化,并积极与金砖国家等伙伴加强技术协同,特别是在模型开源、人才培养与市场应用等方面构建综合优势。与此同时,也要警惕某些发达国家采取更多贸易壁垒和“数智马奇诺防线”手段、阻挠“全球南方”AI生态发展壮大的可能性。
全球数智传播秩序将走向何方?DeepSeek的出现充分证明,技术红利不应只属于少数垄断巨头。随着多极化趋势加速演进,南南技术合作正孕育更具包容性的AI生态,为人类社会带来可持续与普惠发展的机遇。中国应顺势而为,在开放与自主相统一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推动建立“算力共享、数据合规、算法透明”的全球数智治理体系。未来必定属于那些能够将技术潜能与多元文明活力充分结合的国家与地区,也属于能够让世界更多人共同受益的开放创新模式。(作者分别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