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破138亿,弥补不了导演饺子心中的缺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24 23:56 1

摘要:2025年2月5日零点,《哪吒之魔童闹海》以48.39亿元登顶春节档票房冠军,两部哪吒总票房突破百亿大关。

2025年2月5日零点,《哪吒之魔童闹海》以48.39亿元登顶春节档票房冠军,两部哪吒总票房突破百亿大关。

如今,更是已经以138亿的高票房成为全球电影第8名,网友们都说,要保五争三。

影院内外欢呼声震天,社交媒体被“国漫之光”刷屏。

唯独导演饺子在庆功宴上沉默——他清楚,这串数字背后藏着三个扎心的遗憾:人族式微的隐喻、创作自由的妥协,以及一场无人敢言的行业困局。

看完电影的很多人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悲伤:谁在替我们战斗?

影片中,陈塘关百姓面对龙族屠城时的手无寸铁,成为观众最大的意难平。

李靖作为人族代表,被敖光轻易压制;殷夫人实力连海妖喽啰都不如,而且最终在天元鼎里化了仙丹。

即便主角哪吒觉醒后横扫天界,其本质仍是魔丸转世的“非人族”。

有观众犀利评论:“这部电影看似反抗强权,实则暗示人族只能靠‘异类’拯救。”

这种设定折射出更深层的文化焦虑。

当玉虚宫被解读为白宫隐喻,天元鼎上的S标志形似美元符号,影片的“反霸权”叙事反而暴露了创作者的矛盾:既想挣脱西方叙事框架,又不得不借助“他者力量”完成叙事闭环。

正如某影评人所言:“我们渴望自己的英雄,却总在神话中寻找外来者的救赎。”

饺子在庆功采访中反复提及“受之有愧”,这绝非谦辞。

当票房数字冲破天际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中国电影的百亿狂欢背后,是无数创作者戴着镣铐跳舞的无奈。

《哪吒2》立项之初,投资方明确要求延续“逆天改命”主题,导致无量仙翁的仇恨线与龙族阴谋难以展开。

饺子坦言:“填坑填到绝望,原本计划的三部曲结构被压缩成两部,许多暗线只能草草收尾。”

这种妥协并非孤例。

导演董润年曾透露,其作品《年会不能停!》因资金压力,将精心设计的年会场景从15分钟砍至8分钟,原本用无人机阵列拼出“工人万岁”字幕的震撼画面,最终沦为PPT式过场。

当市场要求“爆款必须可复制”,创作者不得不将叙事棱角磨平,把艺术表达塞进商业模具。

影片中龙族屠城的史诗级场面,耗费2亿元打造94分钟特效,却掩盖了更深层的矛盾:中国电影工业对技术的追逐,正在挤压人文表达的空间。

追光动画总裁于洲坦言,为满足观众对视觉奇观的需求,公司不得不将70%预算投入特效,导致《白蛇:浮生》中细腻的情感线被迫简化。

“我们总在讨论票房奇迹,却没人关心奇迹是怎么被写出来的。”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的疾呼,戳破了行业光鲜的表象。

《哪吒2》编剧团队曾提交过一版充满政治隐喻的剧本:玉虚宫影射国际霸权,天元鼎上的S形纹路暗喻美元体系。

但在资本和审查的双重压力下,这些尖锐表达最终被替换为“善恶二元论”的通俗版本。

这种对剧本的阉割并非个例,2024年影视公司立项的163部电影中,原创剧本占比不足30%,且超半数编剧在成片字幕中被排挤到“总策划”“艺术顾问”之后。

当《哪吒2》用百亿验证神话IP的安全性时,现实题材创作者正面临更严酷的寒冬。

导演戴墨的新作《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聚焦市井小人物的命运交织,却因“缺乏商业元素”仅获得8%的排片率。

这种“类型歧视”形成恶性循环:资方只愿押注已被验证的题材,导致2024年票房前十中七部为神话改编作品。

正如华谊兄弟CEO王中磊所言:“我们入围戛纳的《狗阵》《来福大酒店》都是‘小而美’作品,但它们在国内市场的生存空间正被挤压。”

还有为满足大数据推算的“黄金七分钟定律”,《哪吒2》强行加入哪吒与敖丙的机甲对战。

为迎合短视频传播,将申公豹塑造成“表情包制造机”。

当创作沦为数据奴仆,那些需要耐心铺垫的悲悯、需要冒险尝试的先锋性,都被票房计数器碾得粉碎。

这场百亿盛宴中,最刺眼的悖论在于:技术越先进,表达越保守;票房越高涨,创作越贫困。

当饺子看着庆功宴上欢呼的人群,他或许在怀念《哪吒1》时期那个在地下室吃泡面的自己——至少那时候,他还能自由地让哪吒说出:“去他个鸟命!”

《哪吒2》以一己之力拉动了春节档总票房,光线传媒股价涨停。

但繁荣背后,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仅425亿元,意味着全年票房不及五部《哪吒2》。这种“超级爆款+行业寒冬”的畸形生态,无疑暴露出很多危机。

2022年影视公司集体收缩,导致2024年片荒严重,观众被迫为“矮子里的将军”买单。

春节档48%排片率倾斜《哪吒2》,其他影片单日票房不足千万,形成“赢家通吃”死局。

当“支持国漫”成为道德绑架,批评声被扣上“不爱国”帽子,豆瓣上“无脑五星”占比超60%。

导演饺子的焦虑正在于此:“高票房拉高观众预期,下次接不住怎么办?” 当行业将全部赌注押注单个IP,无异于重建另一个“封神宇宙”陷阱。

值得玩味的是,影片真正引发共情的,其实并非哪吒的“开挂”,而是申公豹偷仙丹给家人的笨拙温情。

这揭示了一条破局路径:放下对宏大叙事的执念,回归凡人视角。

韩国影史冠军《鸣梁海战》聚焦李舜臣的背水一战,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借《千与千寻》讲述少女成长。

反观中国票房前十,七部依赖神话IP改编。当《哪吒2》用百亿证明“安全牌”的威力,敢问还有谁愿冒险讲述普通人的悲欢?

《哪吒2》的遗憾,其实正是中国电影蜕变的阵痛。

当观众为申公豹偷仙丹落泪,当导演为填坑失眠,当行业为百亿狂欢——这些矛盾交织的时刻,也正孕育着真正的觉醒。

或许将来的哪天,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没有魔丸转世,没有三清圣人,只有一个普通人握紧拳头对命运说:“我不认。”

而那时再回望《哪吒2》的百亿遗憾,才会明白:所有妥协与挣扎,都是为了抵达这个真实的瞬间。

来源:吉棠说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