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调查问卷显示,申论高峰者会建立属于自己的政策性文件,民生案例,好词金句进行记忆
写在前面
距离3月15日联考还有25天,大家准备到什么程度了?
马上就要考试了
一定要利用好黄金时段,切记不要做无用功
养成好的习惯对于我们考试事半功倍,看看你做到了几点?
习惯1:制定“三段式”备考计划
备考期间一定要制定备考计划,普遍的高分考生将备考分为基础夯实(40天)→专项突破(30天)→全真冲刺(20天)三个阶段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都设置明确的目标
努力让自己尽力的实现这些目标,并且完成刷题和复盘
清晰的备考计划,避免盲目刷题和无效备考
习惯2:用“艾宾浩斯记忆法”对抗遗忘
对高频考点,例如必须要背会的行测公式和申论的好词好句
按照1天,3天,7天,15天的方法间隔性进行记忆
这样的方法更有利于考生强化记忆考点
在刷题过程中也能融会贯通
习惯3:建立“错题因果链”
在刷行测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典型的错题
建议大家分析“错题原因→知识点漏洞→同类题变形规律”
例如图形推理题错误
需追溯到空间想象能力或规律总结方法的缺失,而非单纯记答案
习惯4:每日“黄金3小时”深度学习
每天的早8-9点、晚7-9点是大脑专注力高峰期
这两个时间段容易攻克薄弱板块儿,比如坚持刷几道数量关系或者自己的薄弱板块
写一篇申论大作文
高校利用黄金时间的考生
行测提分速度可以提升30%
习惯5:申论“热点素材库”动态更新
据调查问卷显示,申论高峰者会建立属于自己的政策性文件,民生案例,好词金句进行记忆
并且在零碎时间会强迫自己多读,多看,形成固定化记忆
即使在考场上不能完美叙述
但也能对申论有自己的理解
保证在考场上“灵光乍现”时有更敏捷的思维能力
习惯6:行测“限时实战训练”
放弃无限制刷题!
进面考生严格模拟考场节奏:言语理解35分钟、资料分析25分钟
长期限时训练的学生,考场时间把控失误率降低67%。
习惯7:结构化复盘“3W法则”
每晚用10分钟回答三个问题
What(今天学了什么)、Weakness(哪里卡壳了)、Way(明天如何改进)
坚持复盘
这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反省自己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会让自己的学习效率提升50%
习惯8:心理韧性“抗压训练”
通过*冥想、运动、模考分数波动测试等方式
提前适应考场压力
数据显示心理素质强的考生
临场发挥失常概率比焦虑者低78%。
习惯9:善用“碎片化知识晶体”
将高频考点浓缩成便携记忆单元
行测:数量关系速算口诀(如增长量比较n+1原则)
申论:公文格式模板(通知=背景+事项+要求)
也就是我们不要强迫自己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才开始学习
碎片化时间如果能充分的运用起来
会让自己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习惯10:构建“学习共同体”
可以参加线下自习室或者报班学习
定期进行真题互批、时政辩论、经验共享
调研发现
组队学习的考生坚持到最后的概率比孤军奋战者高41%
这些习惯的本质是用科学方法替代无效努力
大数据显示,即使每天仅落实3-4个习惯,进面概率仍可达74%
备考不是时间战,而是效率战——从今天起,让习惯成为你的竞争力。
大胆考吧,不要想那么多,总会上岸的!
原创不易
来源:真诚葡萄d8STA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