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秋的一天,凌晨3点,云南花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星蹲在昆明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一间仓库里,对着手机屏幕反复调试一串代码。这个信息技术专业出身的80后,正试图用算法解决一个困扰中国鲜花产业30年的难题:如何让枝头绽放的玫瑰在露珠蒸发前抵达千里之外某
花伍旗下的直播平台免费在线授课。
花伍开展以花朵为主题的手工品制作。记者杨艳辉摄
2019年秋的一天,凌晨3点,云南花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星蹲在昆明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一间仓库里,对着手机屏幕反复调试一串代码。这个信息技术专业出身的80后,正试图用算法解决一个困扰中国鲜花产业30年的难题:如何让枝头绽放的玫瑰在露珠蒸发前抵达千里之外某个女孩的窗台?如今,5年时间过去,花伍这个曾经只有10多名员工的小微企业,已经依靠创新和技术,成长为行业里的重点龙头企业。
千亿市场的云端尝试
5年前,当张星决定用互联网重构鲜花这个传统行业时,没人相信这个背着双肩包的IT男能听懂花语。而今,他的花伍日均处理数百万枝鲜花,相当于每天运输能将10座足球场铺满的玫瑰。
时针拨回2019年秋。凌晨3点的滇池东岸,成吨的玫瑰与满天星在电子秤上翻飞,斗南正以每分钟数以万枝的流速,将春天的气息送往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张星目睹了“魔幻”一幕:花农老杨精心培育的A级卡罗拉玫瑰,经过经纪人、物流层层加码,最终到上海花店的价格竟翻了20倍。“中间商吃掉了60%的利润,而花农还在为每扎花多卖两毛钱求人。”曾在互联网行业浸淫多年的他,嗅到了产业互联网的破局点。
这个发现让张星与互联网运营专家张戈、鲜花大师张绍敏迅速达成共识。3人在脑海勾勒出蓝图:打造直连花农与花店的B2B平台,用数字化穿透产业迷雾。彼时,中国鲜花电商渗透率不足5%,而荷兰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早已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这个差距,在他们眼中恰是千亿级市场的入场券。
在算法的裂缝里种花
2020年春天,疫情让斗南花市陷入困境。张星站在空荡荡的拍卖大厅发愁:怎么办呢?
拯救行业的密钥藏在云端。2021年1月,花伍App上线,只不过早期推广的艰难超乎想象:花农对网上卖花的陌生、花店对线上采购的疑虑、物流冷链的空白……团队用最“笨”的办法破冰:在云南27个鲜花主产区设立31个集货站,手把手教花农拍照上传商品;针对花店推出“先验货后付款”,自建分拣中心严把品控关。为了解决鲜花交易链路上的“隐形痛点”,张星每天搬着小板凳去仓库观察收花、售花的过程,再根据实际需求改进系统流程。
花伍App随后迎来爆发。那些曾对“手机卖花”将信将疑的花农,像潮水般涌向这个数字方舟。68岁的李大姐每天清晨5点戴着老花镜上传鲜花照片,她惊喜地发现,简单按下几个按钮,山东某县城的花店居然愿意多付20%价格预订她的洋桔梗。
在上海静安区的一栋写字楼里,周敏正在整理刚到货的弗洛伊德玫瑰。这个曾经的投行女精英,如今经营着3家花店。通过花伍线上直播学习,她不光售卖鲜花,还制作气球和纸艺装置。她的店铺在外卖平台上常年保持4.9分好评——当顾客线下购买,屏幕这边下单后,昆明晋宁的大棚里,带着露珠的鲜花才被切下。
“以前总觉得卖花是风花雪月的事,现在才知道这是门精密科学。”周敏的手机不断弹出新订单提示。此刻在云南某个大棚里,农艺专家正在指导花农老王使用荷塔化肥,这款由花伍科技引进的荷兰配方肥料,让他的玫瑰茎秆比往年粗壮了三分之一。
科技正在重塑整个产业链。张星的团队把计算机视觉技术引入分拣车间,那些曾经凭老师傅“手感”判断的鲜花等级,现在被激光传感器精准量化;区块链溯源系统覆盖田间地头,每枝玫瑰都可追溯至具体种植户——这是中国鲜花产业第一次拥有“数字基因”。
“我们搭建的不是交易平台,而是信任的桥梁。”张星说。传统渠道需要7天完成的交易,在这里被压缩到24小时,那些曾经在层层转手中枯萎的鲜花,从未如此有尊严地被郑重剪下、抵达终点。
新一代云南鲜花人的创造
花伍的成长就像电影里的励志剧:曾经在仓库里诞生、只有不到10名员工的小微企业,在短短几年间成为拥有400余名员工、覆盖全国的花卉交易平台,累计帮助云南花农卖出数亿枝鲜花,带动上下游就业数万人。
在官渡区的惠企政策支持下,花伍搬进了超过5000平方米的写字楼,拥有了14000平方米的鲜花分拣中心。公司墙面挂满近些年的荣誉和一个个新型专利,云南花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云南省第十九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
办公楼上的培训教室里,玻璃墙映照着花艺培训师拂苏的脸。这个曾经的花店店员,如今是全网拥有超百万粉丝的明星花艺师。在花伍直播教室里,她正演示如何用不受欢迎的花色通过结构搭配调出莫兰迪质感的捧花,镜头外近千名学员的电脑上,同步跳动着平台的实时花价,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缅甸等10多个国家。
“我们培养的不是插花机器,而是掌握流量密钥的新一代鲜花从业者。”遇见花植培训学校校长张文丽翻开2024级学员档案:北大硕士、上海外企白领、东北全职妈妈、墨尔本花店店主……这些带着各自人生故事的学员,要完成从色彩理论到插花艺术的技能考核。结业典礼上的钢印证书,既是传统手艺的传承信物,更是打开未来世界大门的密钥。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做培训、做直播?”来自湖南的明星花艺师晓宇抚摸着刚包好的花束说,“因为鲜花从来不是商品,而是情感的载体。”在他的直播间里,豌豆花、小盼草等代表云南的非传统花材都被用于制作花束。一束从滇池绿道边采下的油菜花裹着嫩绿的包纸,见证了前一晚上1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的盛况。
这或许就是技术的温度。当代码拆解鲜花交易的每个原子,算法优化供应链的每个纳米,新一代云南鲜花人真正创造的,是让每个人都能拥有“开花”的权利——无论你是在黄浦江畔的摩天大楼,还是在怒江峡谷的傈僳族村寨。
此刻,昆明仓的传送带正将最新鲜的玫瑰送上冷链车,这些花朵的静脉里流淌着昆明的技术、云南的产业、中国的算法,以及无数人对美好的向往。如今,这些美好正在通过代码和光纤,传向更远的远方。(昆明日报 记者任翊翔)
来源:昆明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