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人物|箕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2 21:11 2

摘要:商纣王最初制作象牙箸时,箕子悲叹道:“他现在制作象牙箸,将来就一定还要制作玉杯;制作玉杯,就一定想把远方的稀世珍宝占为己有。车马宫室的奢侈豪华也必将从此开始,看来国家肯定无法振兴了。”

箕子(约公元前11世纪),名胥余,商纣王诸父,官居太师。周灭商后,走之朝鲜,建立了延续千年的箕氏王朝,为古朝鲜第一个开国君王。

商纣王最初制作象牙箸时,箕子悲叹道:“他现在制作象牙箸,将来就一定还要制作玉杯;制作玉杯,就一定想把远方的稀世珍宝占为己有。车马宫室的奢侈豪华也必将从此开始,看来国家肯定无法振兴了。”

纣王淫佚无度,箕子曾多次进谏,但纣王听不进去,仍一意孤行。有人对箕子说:“您应该离开纣王了。”箕子回答:“作人臣的向君主进谏,君主置之不理,臣子便离他而去,这是张扬君主的恶行,哗众取宠于百姓,我不忍心这样做。”于是,箕子披头散发,假装疯癫,纣王怕他逃走,便把他当做奴隶,囚禁起来。箕子隐忍不走,弹琴聊以自慰。后人将他弹的曲子称为《箕子操》。

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武王立即将箕子释放。武王访箕子,问“殷何以亡”,箕子不忍心说商纣王的昏庸无道,而告以已灭之国所失,现存之国所宜。武王也觉问得唐突,于是向箕子问起天道。箕子回答说:“早先鲧堵塞洪水,扰乱了上天五行的规律,上帝就怒气冲冲。不按照天道大法九种,常理就会受到败坏。鲧被杀死,禹接续治水,上帝赐给禹天道大法九种,常理因而有了顺序。这种大法,一叫五行,二叫五事,三叫八政,四叫五纪,五叫皇极,六叫三德,七叫稽疑,八叫庶征,九叫飨用五福、畏用六极。”接着又一一作了解释。武王一边听,一边让史官记下来。箕子讲完了,他才如醉方醒,口里不停地念叨:“好!好!”后来,他召集公族和群臣,感叹地说:“商纣若用箕子、比干、微子,吾今仍会困居西隅。尔等记下来:国有贤臣,社稷洪福也;《洪范》九章,治国大法,谨慎地遵守,千万不要改变。”

箕子不愿为周臣,率领殷人五千东去朝鲜。武王封箕子为朝鲜王。箕子入朝时,把中土的诗书礼乐、医药卜筮都带到朝鲜,教化臣民,使朝鲜习行中国礼乐制度,其衙门官制、饮食衣服全随中国。箕子教民八条化移其俗,民夜不闭户,无为盗者,妇人守贞不淫,男婚女嫁,不重聘礼,无买卖婚姻,人民节俭敬睦,无争讼私斗。

箕子朝周,经过故殷墟亳都(今曹县城南)凭吊汤王,眼见商汤故都宫室毁坏坍塌,禾苗丛生,殷商六百年江山已失,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想大哭一场,觉得随行人众,不合适;想小声抽泣,又感到近于妇人品格,不禁脱口吟道:“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獞兮,不与我好!”殷的遗民听了,个个都痛哭流涕。箕子最后一次朝周时,殇于中土。殷民葬箕子于亳西,与汤陵东西相望。箕子墓在今曹县郑庄乡王胜普村南,韩国箕氏后裔多次来此拜谒祖先。

箕子在古朝鲜建立的箕氏王朝延续了近千年,最后一个君王箕准被燕人卫满驱赶至马韩。朝鲜平壤乙密台立有箕子衣冠冢, 世称箕圣陵。

(朝鲜平壤乙密台萁子衣冠冢)

朝鲜古代三大诗人之一的李齐贤,在《题长安逆旅》中,把自己的祖国称为“海上箕封礼义邦”;并且赞扬朝鲜与中国的关系是“河山万世同盟国”。孔子曾叹比干、箕子、微子为“殷之三仁”。班固《汉书·古今人物》列箕子为“仁人”。

首页

方圆视界看历史+订阅

方圆视界看历史

原创 · 2025-02-27 15:30

+订阅

文︱曹县检察

留一方坟茔 传箕子圣名

Ji zi Tomb

在曹县西南十公里太行堤下沿郑庄街道办王胜普村东南,有一座小小的坟茔。不同于其西南方两公里的庄子庙那般恢弘气派,这座坟茔冷清孤寂,没有墓舍相衬,也没有庙宇相映,只是在空旷的田野中隆起这样一座小小的“土馒头”,三块墓碑矗立在坟头,碑文上记录着墓主人箕子的生平,与之相伴的只有那荒草、绿树和白驹过隙般的时光。它就如同一个隐士,孤傲地存在于天地之间,又似乎已与这天地融为一体。

人们很难想到,就在这座小小的“土馒头”的下面,掩藏着一段千年前的神秘往事和一段辉煌与沧桑的岁月,还有一位圣人临终时被时光湮没许久的情怀与忧伤。

箕子墓

对于箕子,我并不是很熟悉。翻开历史,才慢慢对这个建立了朝鲜侯国的殷商太师有了一定的了解。看过90版《封神榜》的小伙伴们对于武王伐纣的那段历史肯定记忆犹新,那个被妲己蛊惑纣王挖心的比干就是殷商时期的一个著名太师,而箕子和比干以及微子齐名,并称“殷末三贤”。

箕子

论及亲情,箕子还是纣王的叔叔。但那时候的纣王已经荒淫无道,他的三个太师中比干被杀了,箕子被囚了,微子也出奔了,最后纣王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于是周武王兴兵伐纣,在牧野决战,纣王兵败自焚,六百年的商汤王朝彻底覆灭。箕子也在这个时候乘机逃脱了纣王的囚禁,逃往箕山(此箕山非鄄城的箕山,而是山西陵川棋子山)过起一段短暂的隐居生活。在箕山隐居期间,箕子利用天然的黑白两色石子摆卦占方,借以观测天象,参悟星象运行、天地四时、阴阳五行、万物循变之理。求贤若渴的周武王访道太行,在陵川找到了箕子,恳切请教治国的道理。箕子便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陈述给武王听,史称箕子明夷。武王听后,十分钦佩,便想请箕子出山治理国事,但箕子早对他的朋友微子说过:“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他不愿作周武王的顺民,因此不肯再出山,武王无奈而走。因怕武王再次来请,箕子在武王走后,便迅速率领弟子与一批殷商的遗老故旧一大批人,匆匆离开箕山向东方而去,他们先在辽河流域作短时间休养生息,而后他们渡过鸭绿江,进至大同江流域驻扎下来。箕子及其族人与当地人民和平相处,共同生产生活,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建都王俭城(今平壤)。箕子想起自己从朝歌去箕山的路上听到人们用“朝阳鲜明”的诗句赞颂新朝,在迁移的路上听到齐地百姓歌唱“东方明矣,朝既昌矣”,而自己新立之国比商周之地偏东,能更早看到太阳升起,于是他就以“朝鲜”命名自己的国家。箕子朝鲜的历史延续千余年,可以说是朝鲜半岛文明的开化之始。相传箕子到朝鲜后便建筑房屋、开垦农田、养蚕织布、烧陶编竹,还施用八种简单的法律,来防止和解决人们的争执,并把故国的文化传播开来,把围棋传向四面八方。

箕子墓

后来当周武王知道箕子远避东方时,便派人到朝鲜邀请箕子回乡探望。箕子感念周武王的盛情,也是因为想念故土,便从朝鲜回到国都前来朝见周天子姬发。在途经殷墟亳都(今曹县城南闫店楼土山集)凭吊汤王,见宫室毁坏荒凉,遍地野生麦黍,昔日歌舞升平之地如今已破败不堪,想到殷商六百年江山已归为尘土,心甚伤之,欲哭而不可,欲泣则近于妇人。亡国之痛涌上心头,只好以诗当哭,乃作《麦秀歌》,其诗曰:

麦秀歌

《史记》

麦秀渐渐兮,

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

不与我好兮!

等到箕子朝周归来,他的朋友宋国君微子陪他再经故殷墟,凭吊了涂山汤王陵(曹县闫店楼土山集)、历山太甲陵(鄄城闫什镇历山庙一带)、曹南盘庚陵(曹县青岗集燕陵堌堆),亳东伊尹墓(曹县大集殷庙),亳北仲虺墓(曹县郑庄潘白刘村),瞻拜列祖列宗先代功臣陵丘,心里越发伤心,终于一病不起,殇于中土。箕子的最终愿望是能够常伴于殷商的开国国君汤王身边,最后他的朋友微子率隐民葬箕子于毫西,与商汤陵东西相望。

而在朝鲜也有一个 “箕子陵”, 原在平壤城的西北部。

据《高丽史》记载:肃宗7年(公元1102年)10月壬子朔,“礼部奏:我国教化礼仪,自箕子始,而不载祀典。乞求其坟茔,立祠以祭。”肃宗准奏,次年在平壤牡丹峰下修建箕子衣冠冢,并在墓旁建立了箕子庙,朝鲜人民统称为“箕林”,尊为圣地。从那时起,箕子陵受到朝鲜历代王朝的祭扫。不过那只是箕子的衣冠冢,箕子的尸骨就埋葬在曹县王胜普村东南的坟茔里。

2005年6月,前大韩民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曾到曹县郑庄王胜普村的箕子墓前凭吊箕子。

朝鲜箕子墓

纵观箕子翩若惊鸿的一生,实如天马行空般洒脱,却又能时刻保持自己的本心和原则。在其道不得行、其志不得遂之时,他没有像屈原一样弃之而去甚至投身汨罗,而是选择守在不重用他也不被他看好的君王身边;在国破之际,他没有学那些没骨气的降将攀附曲迎,也没有如同伯夷、叔齐一般固执死节,而是选择自己的道路,隐遁深山;而在昔日的敌首、如今的君王问之以治国之道时,箕子没有敝帚自珍,而是倾囊相授;在国君盛情邀请他出山为政时,他又远遁而去,深藏功与名。

对于这样一位“圣人”来说,箕子的墓地未免有些简陋、清冷,箕子的“身后名”也不如其他圣贤来得响亮,既没有纪念他的节日,也没有信奉他的信徒,甚至连曾经殷商的臣民后裔们也慢慢把他遗忘了,如今曹县的村民又有几人能够知道曾经的殷商太师长眠于此呢?似乎只有那一方小小的坟茔证明着几千年前他曾经在历史上云淡风轻地走过。不过,这也正是他的性格和他的魅力所在,任凭时光飞逝、白云苍狗,箕子在历史上作出的贡献永远不会被磨灭,箕子心中的道义也永远不会改变。正如墓碑上那副对联所说:“箕子侯国万古传,明夷之贞不可息。”

来源:老虎6909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