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社会,教育领域的一系列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曾几何时,大学生数量还在百万左右徘徊,而如今,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已飙升至1100万,甚至逼近2000万 。这一庞大群体的背后,是无数家庭倾注的心血与积蓄,父母的血汗钱被用于子女的教育投资,期望能换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在当今社会,教育领域的一系列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曾几何时,大学生数量还在百万左右徘徊,而如今,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已飙升至1100万,甚至逼近2000万 。这一庞大群体的背后,是无数家庭倾注的心血与积蓄,父母的血汗钱被用于子女的教育投资,期望能换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大学生毕业后往往陷入就业困境。在长达二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学校课程侧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却鲜少教导学生如何在毕业后真正实现经济独立、掌握挣钱的本领。大学的蓬勃发展,确实带动了诸多产业,比如为教师提供了就业岗位,刺激了学校周边的宾馆、小摊小贩的生意,推动了学区房的经济,甚至连高铁、飞机的客流量也因大学生的出行需求而增加,对GDP增长贡献显著。但唯独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上,成效甚微。
最终,就业竞争的背后,人脉与家庭经济实力似乎成了关键因素。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支撑,普通家庭的孩子就业选择十分有限,不少人选择投身直播行业,或是像父母一样跑快递、送外卖,甚至从事泥瓦工、水电工等体力劳动。所谓的好工作,仿佛只对那些有“背景”的人开放,就如同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播一般,这种就业机会的传递也充满了“家族性”。
农村教育现状更是令人担忧,随着条件好的家庭将孩子送往城里读书,农村学校生源大量流失,很多学校只剩寥寥几个老师和学生。一方面,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另一方面,他们看到孩子即便完成学业,毕业后的出路也不过是送外卖、跑快递这些低回报的工作,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接受教育显得得不偿失。即便少数学生能进入办公室工作,也不过是高级打工者,依旧难以实现经济自由,面临买不起房、车,结不起婚、生不起娃的困境。
近期,国家提出让大学生参与家政行业来解决就业问题,这一举措引发诸多质疑。难道我们国家已高度发达,家政服务都需要高学历人才参与?与高中、初中毕业生相比,大学生耗费二十年时间接受教育,最终却从事家政,这是否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这究竟是解决就业的有效手段,还是拉动GDP的权宜之计?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否是教育的重大失误。
再看农村教育的一些不良现象,部分老师本末倒置,正课教学敷衍,转而开设课外辅导、托管服务,甚至涉足托儿所、幼儿园业务,将学生从上学到放学的时间全程承包,一年收费高达万余元。这些老师摇身一变成为“包租婆”式的人物,赚得盆满钵满,却无心教学,只关注学生不出安全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成长发展漠不关心。如此教育生态,实在令人痛心疾首。这还是中国的教育吗?以后还能培养出多少人能创造地DeePseeK的这样的优秀的年轻人。难道都是为了短期的目光?一个字搞钱搞钱。大家怎么看?
来源:乐享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