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隔着屏幕,看着主播们大快朵颐,仿佛自己也能品尝到那些美食的滋味。然而,这看似简单的吃播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乱象,犹如一座外表华丽实则内部腐朽的城堡,一旦深入探究,便会让人触目惊心。
你浪费掉的食物,是他们求而不得的幸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吃播以一种独特的姿态闯入大众视野。
人们隔着屏幕,看着主播们大快朵颐,仿佛自己也能品尝到那些美食的滋味。然而,这看似简单的吃播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乱象,犹如一座外表华丽实则内部腐朽的城堡,一旦深入探究,便会让人触目惊心。
01为了走红、为了流量、为了博眼球,有些人竟将做人的底线一降再降。连央视都曾直接批评部分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尤其是吃了又吐的恶劣行为。
吃播最初不过是单纯地分享美食、享受进食的快乐,可不知何时起,却逐渐变味,沦为了夺人眼球的闹剧。
吃100根烤肠、100个鸡腿、1000只小龙虾之类的内容屡见不鲜。
但并非人人都是真正的大胃王,很多人吃不下就选择通过剪辑视频和后期处理来“欺骗”观众,只留下镜头前大口进食的画面,而将转身吐掉食物的丑陋行为剪辑得干干净净。
他们实际吃下去的食物寥寥无几,浪费的却堆积如山。若不是那次未经剪辑的吃播原片意外上传,又有谁能知晓那一个个点赞背后隐藏的竟是如此不堪的真相!
然而,令人愤怒的是,此类行为并非个例。
B站某美食up主上传至YouTube的视频,就因剪辑失误暴露了随便咀嚼几下便吐出来的全过程。满满一口的肉,如同难以下咽的毒药般被吐了出来;还有主播生无可恋地塞了满嘴甜点,一转身就吐掉了,明明吃不下,却还在那拼命往嘴里塞。
这种盲目追名逐利的行为,不仅是对食物的极大浪费,更是对生命的漠视与摧残。
2020年6月,沈阳一位吃播网红在从事吃播半年后,体重从200斤疯涨到280斤,在最后一次直播前,突然身体发麻、头晕目眩,最终抢救无效死亡。还有19岁的孙艺轩,以及千万级网红泡泡龙,都倒在了暴饮暴食的路上。
更令人唏嘘的是,泡泡龙还曾被视频公司戏弄,拍摄倒立喝油的视频,视频里他无奈地喊着 “喝这,喝完我就得死厕所,那不能够,你还得倒立喝”,最终被强行摁着喝了下去。
吃播乱象的存在,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也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它浪费食物,误导大众,违背了健康饮食和珍惜粮食的理念。
02在纪录片《时代我》中,纪录片画面里袁隆平爷爷曾回忆过去饿肚子的艰难岁月,语重心长地强调要珍惜粮食。
无论出于何种理由,浪费粮食都不应被认同。
打着吃播的旗号,行浪费食物之实,这是何等的愚蠢与无知!当这些人在名利场上春风得意之时,可曾想过,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上,还有人在和泥制饼,饱受饥饿之苦?
还是在前几年疫情期间,当时的一则新闻看得人心如刀绞。在非洲肯尼亚,一位单亲母亲,丈夫被黑帮残忍杀害,她独自抚养8个孩子。
疫情在非洲爆发后,她失去工作,生活陷入绝境,根本买不起任何粮食。家里的8个孩子总是饿得哭闹不止,无奈之下,她只能把石头放进锅里煮,假装在做饭,只为给孩子们营造出很快就有饭吃的假象,让孩子们在等待中能踏实地入睡。
我们常开玩笑说“吃土”,可世界上真的有人以吃土充饥。
他们用接来的雨水或从河里打来的水,将土和成泥浆,再用一块纱布简单过滤。然后往过滤后的泥浆里加点盐或糖调味,摊成一张张“面饼”状,晒干后就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这种泥饼确实能让人暂时饱腹,可也会导致消化不良,甚至有人因此失去生命。
但在饥饿面前,他们又有什么选择呢?他们明知吃泥饼无异于慢性自杀,可不吃就会饿死,吃了还能多活一阵子。在也门、阿富汗、刚果、布吉纳法索、南苏丹,约3000万人已濒临饿死;在印度,排队领取救济粮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尽头。
他们别无选择,要么排队等救济粮,换一顿温饱;要么一大早去屠宰场,等着拿走别人不要的动物内脏。在饥饿面前,很多人甚至只能在垃圾堆里寻找食物,只要能填饱肚子、能生存下去,根本顾不上干不干净。
袁隆平曾说过:“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因为有粮食,我们能吃饱喝好;也因为没有粮食,有些国家的人们正在艰难求生,甚至痛苦死去。
看着那些饿得皮包骨的年幼孩子,怎能不让人心疼?
如今,仍有很多人在聚餐时喜欢点满满一桌菜,有时是为了显示自己好客,有时只是为了“讲排场”,结果让“盛宴”变成了“剩宴”,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大量食物。
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当下人们对食物的浪费程度是多么触目惊心。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每年约13亿吨。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每9个人中就有一人挨饿。
我们有幸不用忍饥挨饿,能吃饱喝足,生活健康幸福。能不能把这份幸运留存一些呢?因为我们节省下来的,对那些在饥饿中挣扎的人来说,可能就是改变命运的“泼天富贵”。
节约粮食,并非要你过苦日子,而是希望你懂得珍惜。食物对于那些吃土、吃垃圾的人而言,是上天赐予的珍贵礼物,我们也应把这份礼物,留给更需要的人。
文本来源@牛顿顿顿 的视频内容
来源:男科孔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