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和一家大企业HR的朋友吃饭,她说今年一个职场现象刷新她的认知:白天西装革履的白领们,下班后都变成了卖烘焙的手艺人、教吉他的培训老师、甚至塔罗占卜师。
前几天和一家大企业HR的朋友吃饭,她说今年一个职场现象刷新她的认知:白天西装革履的白领们,下班后都变成了卖烘焙的手艺人、教吉他的培训老师、甚至塔罗占卜师。
这让我想起上个月在写字楼电梯里看到的场景:三个不同公司的白领,手机里不约而同传出"支付宝到账XX元"的提示音。
说实话,当前很多年轻人没有工作、即将被裁失去工作,那些有工作的人中很大一部分微薄的收入也远远满足不了自己的消费。
但是,另外也有一些明智的年轻人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正在经历静悄悄的商业觉醒。
这些人已经知道未雨绸缪,开始着手或规划做自己的小生意。
他们开始意识到:真正的好生意,可能就藏在你的微信对话框里、潜伏在你的周末时光中、甚至寄生在你刷短视频的手指上。
一、拆掉思维的承重墙
去年有个95后读者让我印象深刻。他带着20万存款找我咨询,开口就问:"我是开奶茶店还是加盟便利店?"我反问他:"你每天通勤两小时都在刷汽车测评视频,为什么不试试做汽车博主?"半年后,他的账号每月广告收入已经超过工资。
这个事情暴露了传统创业思维的三大误区:
把"生意"等同于"固定场所"将"投资"换算成"装修押金"认为"成功"必须"辞职+全职"其实,在当前经济形势不佳的大环境下,真正的好生意应该像蒲公英种子,能在任何缝隙生根发芽。
我的一个同学的闺女小雨,就是在月子期间用手机给新手妈妈做育儿咨询,现在团队发展到30人,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二、搭建你的商业三脚架
观察过上百个轻创业案例后,我发现可持续的小生意都有三个支点:
能力杠杆:把碎片技能变成产品会计小张把Excel技巧录成网课,月入5万
护士小林开发静脉注射教学,年营收破百万
连小区保安都开始直播"安防知识小课堂"时间复利:让每份产出无限增值
对比两种赚钱模式:
传统兼职:家教200元/小时(单次变现)
知识产品:录播课199元(无限次销售)
某程序员把调试代码的过程录成系列视频,三年累计播放量破亿社交货币:把人脉变成精准流量池在某乎上看到95后茶艺师小美,通过给企业定制茶歇服务,把每个客户都变成品牌体验官。现在她的私域社群有3000+精准用户,新品茶包上线当天就能卖出500份。
三、启动生意的三个关键动作
也许很多人说,我也想做点小生意创业,我也不乏头脑和技能,但不知道从哪里着手。
那么下面,我就告诉你如何破局,开始行动。
动作一:绘制你的技能地图
拿张A4纸列出:
① 别人常夸你的3个优点
② 你愿意免费做的3件事
③ 朋友圈最常问你的3类问题
这三个圈的交集处,往往藏着你的商业密码
动作二:设计最小盈利单元
不要等完美了再出发,参考这个公式:
MVP(最小可行性产品)= 基础技能 + 显性交付 + 定价勇气
比如会做PPT≠要接5000元的全案设计,可以先从9.9元的模板开始
动作三:搭建自动成交系统
记住这个模型:
流量入口(短视频/文章/朋友圈)→信任培育(免费资料/直播答疑)→成交场景(训练营/1v1咨询)→复购裂变(会员体系/转介绍奖励)
四、警惕新创业时代的三个陷阱
很多人在创业时有些误区,很是可惜,这些误区可能会让你费时费力走弯路。
陷阱1:虚假仪式感
比如,买最新款MacBook、租共享办公室、定制高档名片...这些"创业cosplay"正在吞噬年轻人的启动资金。记住:真正的生意始于第一个付费用户,而不是第一张营业执照。
陷阱2:技术松鼠病
总想学完所有课程再开始,就像等所有红绿灯都变绿才敢出发。但你不知道的是,你现有的技能,足够让100个人愿意买单。
陷阱3:平台依赖症
把全部身家押注某个平台,不如建立"自媒体平台+私域+线下"的三栖模式。之前看到一个做穿搭的博主就是犯了个错误,她每次直播都引导观众加微信,现在她的线下买手店月流水超80万。
结尾:
上周末在798看到个有趣展览,主题是"21世纪新职业图鉴"。策展人收集了300多种新兴职业:游戏捏脸师、直播剧本医生、元宇宙房产中介...这些十年前不存在的岗位,正在创造惊人的财富。
这个时代最妙的生意经,往往写在朝九晚五的夹缝里。当你开始用商业思维打量生活,会发现每个兴趣都能长出摇钱树,每项技能都可化为印钞机。
重要的是先种下第一颗种子——可能是朋友圈第一条专业分享,可能是知识星球第一个付费帖子,也可能是闲鱼上架的第一件手工制品。
记住:所有百亿市值的企业,都是从第一个付费用户开始的。
你打算什么时候收获自己的"第一桶金"?
来源:资深职场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