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肿瘤患者怎样与癌细胞和平共处,实现带病生存?

B站影视 2025-02-09 20:45 3

摘要:从癌细胞悄悄埋伏在体内,到癌症被确诊、恶化,这个过程不仅难以察觉,而且速度十分快。更可怕的是,癌细胞还具备超强的“转移能力”。

从癌细胞悄悄埋伏在体内,到癌症被确诊、恶化,这个过程不仅难以察觉,而且速度十分快。更可怕的是,癌细胞还具备超强的“转移能力”。

2022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表于顶级期刊《Nature》的一项研究发现,癌细胞也“内卷”,即使在阻力环境下,癌细胞也能通过“锻炼”移动得更快,这无疑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癌细胞转移的神秘面纱,并探讨如何在与癌细胞的“共处”中找到生存的新希望。

#01

癌细胞的偏爱路径:转移的多种方式1-4

癌细胞的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通过体内的淋巴管、血管以及其他途径被带入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在那里持续生长,导致侵入部位出现癌变。癌转移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直接浸润:肿瘤会向原发病灶连续的组织扩散生长,如膀胱癌可直接浸润至直肠

淋巴转移多数情况下,癌细胞会按照顺序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但也有个别肿瘤会出现跳跃式转移,直接转移到远处的淋巴结。淋巴转移是许多癌症的常见转移方式,如肺癌通常引起肺门、纵隔淋巴结的转移

血行转移: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转移到远处的器官,如肺、肝、骨骼和脑等。血行转移是远端转移的主要方式,也是癌症进入晚期的重要标志

种植性转移:主要发生在腹腔、盆腔内的癌症,如肝癌、胃癌、卵巢癌等。癌细胞可以像撒种子一样播散在脏器表面,形成转移性结节。

不同类型的癌细胞有自己喜欢的转移路径,先后侵犯的器官也不相同。例如,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在病变早期就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而绒毛膜癌、肾癌、前列腺癌等多由血道进行转移

#02

癌细胞转移的特点与生物学特性4-6

癌细胞转移的特点与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恶性肿瘤细胞具有强大的生长和侵袭能力,它们能够穿透组织屏障,进入淋巴管和血管,并通过这些管道被带到全身各处

近端转移:癌细胞可能向周围组织发生侵袭、浸润,形成局部病灶

远端转移:通过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癌细胞可以到达远处的器官,形成新的转移性病灶。这些病灶与原发病灶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病理证实后,二者确实具有同源性

种植转移:癌细胞可以在体腔内广泛播散,形成转移性的结节或肿瘤

癌转移的发生不仅与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关,还受到患者身体状况、免疫力等因素的影响。身体状况较差、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其肿瘤转移的机会更高。

#03

与癌细胞和平共处,实现带病生存7-8

面对癌细胞的转移,许多患者感到无助和恐惧。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带病生存已经成为可能。

以下是一些与癌细胞和平共处、实现带病生存的智慧:

积极治疗,遵循医嘱:与医生紧密合作,遵循医嘱,坚持规律治疗。无论是化疗、放疗还是靶向药物,都需按时按量进行,不擅自更改治疗方案。积极的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饮食,均衡营养:均衡的营养摄入对恢复至关重要。高蛋白、高铁质的食物有助于造血功能的恢复;同时,多吃新鲜蔬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增强免疫力,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适当的体育活动能够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是不错的选择,但切记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加心理咨询或病友团体活动。心理的支持同样重要,它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良好的心态可以激发身体的自愈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定期检查,及时调整:即使病情稳定,也不能掉以轻心。定期的体检和血液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已经出现转移的患者,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寻求中医药调治:中医药调治癌症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症状、抑制癌细胞增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患者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尝试中医药治疗,以辅助治疗和缓解症状。

癌细胞的转移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积极治疗、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心理调适、定期检查和中医药调治等多种手段,患者可以与癌细胞和平共处,实现带病生存。

参考文献

[1]Bera K, Kiepas A, Godet I, et al. Extracellular fluid viscosity enhances cell migration and cancer dissemination. Nature. 2022 Nov;611(7935):365-373.

[2]川农.探寻癌细胞扩散之谜[J]. 2020.

[3]蔡璐.癌症为什么会转移?[J].科学世界, 2021(7).、

[4]https://mp.weixin.qq.com/s/q4ayZ54KPbxX0UZrvbrPEw

[5]梁海燕.循环肿瘤细胞的分析,分离和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D].福州大学,2015.

[6]耿松梅.干细胞与皮肤肿瘤[C]//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0[2025-01-22].

[7]叶志华.晚期肺癌不要怕,多种方法助力"带癌生存"[J].健康世界, 2024, 31(01):53-55.

[8]孙清廉.带癌生存有学问[J].饮食科学, 2022(3).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