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林海雪原》轰动全国,罗荣桓拍板作者:回部队授上校军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9 15:03 1

摘要:70多年来,这部作品多次出版,并被编成电影上映,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20世纪50年代,他因一部作品爆火,罗荣桓提议让他回部队,授上校军衔。

70多年来,这部作品多次出版,并被编成电影上映,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曲波,一部《林海雪原》,成为几代人的红色记忆。

《林海雪原》是一部文学性与教育意义兼备的经典长篇小说。

小说的作者曲波是山东人,15岁参加八路军,曾在东北地区参加革命活动。

后来在辽沈战役中受了腿伤,便转到地方,从事与工业相关的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曲波想到了从军期间的生活,想起了曾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心中感慨万千。

他本就喜欢看小说,在工厂的这几年时间里,又因种种原因有充足的阅读与学习时间,所以就有了利用空闲时间写一部小说的想法。

那时的小说以军旅为主,恰好曲波也对部队生活十分熟悉,就准备好素材,计划写下自己经历过的故事。

小说《林海雪原》的历史背景是1946年解放军剿匪的岁月。

当时国民党兵败后四散逃窜,有一支部队到了东北的林海雪原,并占山为王改行做了匪徒。

这伙匪徒中,有一个人称座山雕的人是土匪头子,为人奸诈狠毒,无恶不作,周边村民深受其害。

为了剿灭这些欺压百姓的匪徒,侦察英雄杨子荣深入土匪老巢威虎山,与敌人斗智斗勇。

在杨子荣与战友的里应外合下,威虎山土匪被擒,任务圆满完成。

1956年,曲波完成了这部小说,与妻子坐车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想看看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够发表。

出版社看到曲波抱着一个大包袱前来,心里十分好奇。

打开包袱后,一摞摞写满了文字的稿纸,又让他们有些意外。

曲波离开出版社的几天时间里,心中十分忐忑,他没有在如此重要的报社发表过小说,摸不清出版社的态度。

几天后他接到出版社电话时,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甚至先入为主的认为稿件要被退回。

事实上,这部作品的质量符合出版标准,只是有些细节需要改动。

1957年,《林海雪原》正式出版,曲波因此结识了《人民文学》的编辑,以及当时风头正盛的作家老舍。

《林海雪原》出版后,得到了很好的反馈,也让曲波的文学之路更加顺畅。

不久后,他在《大公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等报刊中频繁发表文章。

1959年,罗荣桓元帅对身边的人说,曲波写的作品很好,可以把他调到总政文化部工作。

曲波回到部队后,被授予上校军衔,开始以军人的身份进行创作。

由于他的作品早传遍全国,名气也越来越大,所以曲波还以中国复员军人代表的身份,访问过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重要城市。

从苏联回来后,曲波继续潜心写作,后来也常有优秀作品发表,但他最为人所熟知的经典作品还是《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得到过我国诸多领导人的青睐,其中陈毅元帅与曲波谈完工作后,还跟他闲聊,开起了玩笑。

贺龙元帅在医院与曲波相遇,因为不认识他,无意中谈到了《林海雪原》,还建议他好好看看这本书。

彭德怀元帅在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直截了当的建议大家都去读读《林海雪原》。

从一个作家的角度来说,自己的作品能得到这么多人的重视和认可,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总结:

2002年,曲波因病去世,但是他的作品依然广泛流传。

其中2014年上映的电影《智取威虎山》,就是以《林海雪原》为范本改编的。

这部电影播出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并在金像奖、金马奖等国内知名颁奖典礼上多有斩获。

因为一部作品,曲波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因为这部作品,让军人的精神更加具象化。

来源:报君知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