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拟建设数字智能病理基地

B站影视 2025-02-09 17:44 3

摘要:“等不及姗姗来迟的病理诊断,只好让做完手术的肿瘤病人先出院”——由于医院病理科诊断能力有限,外送标本报告也跟不上节奏,上海市松江区二甲医院方塔医院肿瘤科主任惠双感到深深的无奈。

推动区域病理智慧诊断水平的提升和病理相关试剂研发和设备制造产业的联合升级。

来源丨康湾病理诊断

“等不及姗姗来迟的病理诊断,只好让做完手术的肿瘤病人先出院”——由于医院病理科诊断能力有限,外送标本报告也跟不上节奏,上海市松江区二甲医院方塔医院肿瘤科主任惠双感到深深的无奈。

相较之下,上海康湾病理诊断中心(以下简称“康湾病理”)自行研发的病理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可谓神速:以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为例,无论是活检、电切、还是根治的标本,系统平均分析时长仅为几秒;对于数据特别多的复杂标本,通常也只需半分钟左右。

两者之间巨大的差异,正是康湾病理提议成立松江区数字智慧病理基地的主要原因:由区委区政府和区卫健委牵头,康湾病理携国际先进的病理人工智能研发水平躬身入局,联合打造一个率全国之先的高水平区域数字智慧病理基地,以此推动区域病理智慧诊断水平的提升和病理相关试剂研发和设备制造产业的联合升级。

康湾病理的书面汇报引起松江区发改委有关产业部门的高度重视。2024年12月下旬,经产业部门协调松江区卫健委副主任,区疾控局局长何晓燕带领区卫健委及松江有关医疗机构的病理和肿瘤专业负责人士,赴康湾病理参观调研,并就建设松江区域数字智慧病理基地事宜举行了主题座谈会。

区域病理发展座谈会

基层病理的多样化诉求

肿瘤科主任惠双,作为人才引进来到松江工作,他从中部某省的三甲肿瘤专科医院来到方塔医院工作一年,惠双对基层病理诊断的“慢”感触尤深:大医院今天手术明天拿病理报告是常事,而薄弱的基层病理最长曾让病人等了15天,他觉得亟需优化流程、提高病理诊断工作效率。尤其是肿瘤科的肿瘤相关病人,他们在超过15天的漫长等待,往往非常焦虑,在不信任的基础上就会到其他上级医疗去就诊,而上级医疗机构往往是来自全国的病人排队时间漫长,有可能耽误病人的就医时间。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基层医疗机构感受最深:就诊患者中的老年人比例特别高,高龄或体质较差的老人取活检不易,往往也会影响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方塔医院正在创建三级医院,“特别需要一个软硬件都能匹配的病理科”,惠双说。

来自泗泾医院病理科的樊金双主任表示,虽然泗泾医院规模不大,每年的常规标本量在6000例左右,外加7000例细胞学样本;但由于是综合性医院,标本的多样化很明显,诊断颇费踌躇,如果遇到疑难病例更是束手无策,她说“希望能和国际一流病理专家曹登峰教授领衔的精准病理机构合作”。

松江区中心医院每年的标本量7万左右,其中细胞学和液基样本2万,还在不断地增长。虽然该院病理科同时是松江区的区域病理中心,但装备比较落后,仅有的一台数字扫描仪已经用了七、八年。病理科主任杨育生医师介绍,消化道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病理诊断是中心医院的特色,每天的标本量就达500例,如果有病理人工智能的加持,学科建设会有加速度。

松江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的李瑾介绍,去年区里开展肿瘤专项筛查,阳性检出率30%,共发现早期肿瘤1000多例。如果利用病理人工智能辅助开展高危人群的筛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就能够事半功倍地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松江区卫健委医政医管处李芬富主任表示,基层病理人手少,业务量却普遍都在快速增长,因此压力很大。康湾病理作为顶尖的专业的第三方病理诊断机构,如果在人员培训和病理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给予区内同行支持,将极大地缓解病理专业人员缺口,同时有效地降低漏诊误诊,提高诊断质量,从而带动松江区医疗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病理诊断相关产业的高质量提升和发展。

病理诊断的第四次飞跃

康湾病理创始人、首席病理专家曹登峰教授曾在中美两国的一流医学院学习和工作,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曾两次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核心专家组成员、参与编写WHO肿瘤分类的著名华人病理学家。这样的医学专业成长路径周期漫长,可谓绝无仅有;但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把高水平病理专家的诊断能力和标准病理诊断案例复制并运用,不失为一条解决病理精准诊断的捷径。

曹登峰教授在做介绍

座谈会上,曹登峰向松江区卫健委及医疗机构的同仁们介绍了病理人工智能的应用,即通过数据分析和标注模式识别,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具体而言,病理人工智能前期可以完成阳性病例的辅助初筛,疑难罕见病例的诊断以及查漏补缺等可以让专家团队集中处理和会诊,在条件许可的情形下,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多模态的诊断也可以实现,这样的分阶段实施可以引领病理学科的发展。

病理专家和肿瘤专家踊跃发言

据介绍,人工智能病理诊断在前列腺项目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经能够达到国际顶级专家的水平,借助这一工具,可以提高普通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同时帮助专家提升工作效率,对于“病理基础常规诊断”提高效率,对于病理工作“容易疲惫和漏诊”,精准赋能。松江区域数字智慧病理基地的建设,将有助于下一步打造病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垂直模型的应用场景。

上海康湾病理诊断中心组建了一支由病理学专家和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团队成员在病理学、计算机科学和机器学习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为康湾病理人工智能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康湾病理的短期目标是拓展亚专科模型覆盖范围、产出病理通用大模型。首先借鉴现有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及肾癌的成功案例,新增消化道疾病与乳腺疾病亚专科,充实病理诊断谱系。接下来开发病理通用大模型:依托现有AI算法实践与大数据分析能力,构建适用于多类疾病的基础病理诊断框架,提高诊断效率与准确率。

康湾病理的细胞病理专家和妇科病理专家程宁莉老师(程宁莉老师也是海外归国病理专家)表示,临床医学已经从微创时代迈向AI时代,未来对病理人工智能也必将产生极大的需求。

康湾病理的海归青年人工智能工程师还现场演示了他们研发的人工智能前列腺癌病理诊断demo。据介绍,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与海量数据库中5张标注最相似的切片进行比对,从而得出准确的病理诊断参考。

康湾工程师演示

康湾病理的介绍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针对基层病理同行关于“切片质量会不会影响人工智能识别”的提问,曹登峰教授介绍,人工智能在接受训练时,素材切片的来源就各不相同;同时人工智能系统也有泛化质控的功能,会在后台进行颜色的修补,因此完全不用担心技术问题。

康湾病理检索平台示范

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数字切片扫描和存储问题,曹登峰教授指出,现在最先进的数字扫描仪已经扩容至1200片,双通道、甚至三通道工作,速度相当快;在病理诊断完成后,只需保留一部分最为重要的数字病理切片,辅以物理形态的切片作为补充,存储问题应该也能够应对解决。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袁琳认为,人工智能一定是继形态学、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之后,病理诊断的第四次飞跃。她表示,国内病理学科的发展相对滞后,整体而言人员数量和诊断水平都跟不上临床和公众对于病理精准诊断日益增长的需要。如果康湾病理这样的专业的病理诊断机构带头建设数字智慧病理基地,可望带动整个病理行业加速发展。

共建区域数字智慧病理基地

康湾病理在其书面汇报中提议:政府、医院和康湾病理共同参与、整体规划,建设一个区域型的“数字化智慧病理诊断和服务平台”,由康湾病理负责运营管理,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升技术能力,推动区域内病理学科整体发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康湾病理行政总裁朱芝凯介绍,这一“数字化智慧病理诊断和服务平台”是松江区数字智慧病理基地的核心载体,包括病理诊断服务学科建设体系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依托康湾病理国际一流水平的专家团队和全球顶级病理整合诊断能力,服务区域内外各级别医疗及科研机构,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联通,由平台给出统一诊断并及时反馈。

与之相配套,同时建设区域病理数据平台,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病理质控、病理报告标准化、数字化临床教学和智能辅助诊断决策支持,并赋能医疗人工智能及创新药研发。

届时,将根据平台数据规范,整合松江区的病理数据,实现区域内数据脱敏共享;并根据交易机制推动数据价值最大化。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病历、数字影像、数字病理切片、病理精准诊断数据,药物临床数据等,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疾病病因、病理和药效等,加速学科和相关医学科研进程。

卫健委病理同行在实验室参观讨论

康湾病理邀请的医疗健康投资人唐蓉介绍,病理人工智能的联合创新国外已有先例: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和在学术界具有全国领先性的数字和计算创新者,组成的PathLAKE(Pathology image dataLake for Education,Analytics and Discovery),其联合会员都是国际病理人工智能领域前沿企业,该组织旨在推动英国病理学的人工智能创新,并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含注释标记的数字病理切片图像库。

唐蓉表示,在康湾病理前期研发的基础上,如果能在松江落地建成区域数字智慧病理基地,将为全国率先探索病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模式,未来并可望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松江区卫健委副主任,区疾控局何局长做小结

松江区卫健委副主任,区疾控局何局长何晓燕表示,区卫健委对康湾病理的提议非常重视,各部门将根据各自的职责在合规合法的基础上予以支持,共同探索如何将数字智慧病理基地落地。她同时鼓励区域内医疗机构支持本区的生物医药企业进行相关研发,称“人工智能数据是申报医疗器械二、三类证的数字财富”。

关于康湾病理

曹登峰教授是国内唯一的曾两度作为WHO核心专家参与编写WHO肿瘤分类的著名海归病理专家,他领衔的康湾病理专家团队全部具有在美国一流大学医学院及医疗机构学习工作的经历,持续致力于为国人提供比肩全球顶尖水平的病理诊断服务。

上海康湾病理诊断中心是一家由国际顶尖水平的海外全职归国医学专家团队创建,康湾病理目前在上海松江临港(长三角—体化产业龙头-G60科创走廊)建设中心实验室,在浦东张江建设人工智能研发中心。

康湾病理具备病理形态学诊断—免疫组化检测—分子病理(基因)检测—分子病理(基因)检测报告解读—国内外专家多学科会诊(MDT)“五位—体”的整合病理诊断能力,可为各级医院提供综合病理解决方案,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各类病理结果的解释和报告解读服务。

中心按照国际标准配备先进的取材、脱水、石蜡及冰冻切片制作、自动染色封片和免疫组化等仪器设备;分子病理实验室拥有全球领先的分子病理检测平台,覆盖高通量测序、全基因组芯片、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液体活检(CTC&ct DNA)等技术服务。

中心建有视讯一体的现代化培训教室及奥林巴斯多头教学显微镜,超万例经典病理教学切片和数字病理切片库,采用国际先进的病理医生培训体系,可为相关医疗机构培养病理人才。

中心专家团队的资深病理学家和临床医学科学家在美国一流大学医学院及医疗机构工作20年以上。首席病理专家曹登峰博士为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和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核心专家组成员,曾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并带领科室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心同时组建了多个亚专科病理专家团队及多学科诊疗MDT跨国专家顾问团。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