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宇宙 孤独的地球——读<暗淡蓝点>

B站影视 2025-02-09 16:53 3

摘要:《暗淡蓝点》(Pale Blue Dot)是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于1994年出版的一本科普著作,副标题为“探寻人类的太空家园”。书中回顾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介绍了迄今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成果,探讨了人类未来在太空中的发展前景。

张聚恩/文

《暗淡蓝点》(Pale Blue Dot)是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于1994年出版的一本科普著作,副标题为“探寻人类的太空家园”。书中回顾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介绍了迄今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成果,探讨了人类未来在太空中的发展前景。

美国宇航局(NASA)在1977年8月和9月先后发射了两艘太空探测器(船)(旅行者2号和旅行者1号),至今仍在天上飞行。1990年2月24日,旅行者1号处在太阳系边缘之际,于黄道面32度之上,接受指令(据说就是萨根的推动),回望和拍摄它所探访过的行星。

NASA从中编译出60帧照片,辑成了一幅太阳系全家福,其中一张照片刚好把地球摄于镜内。地球在这张从60亿公里外拍摄的照片中,只是一个渺小的“暗淡蓝点”,其大小仅占整张照片的0.12像素。

这张照片使卡尔·萨根受到强烈震撼和得到灵感,写成了这本著作《暗淡蓝点》。这张被称为“新圣图”的照片和这本书,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宇宙和地球,引申出对人类在宇宙中地位以及何去何从的深入思考。

书中有一段话,最令人动容。这段话既是科学真知的写照,又是政治和哲学的说教。如今,这段话已经成为理智认识地球、抨击人类丑行、向往美好未来的箴言与号召。这段话出现在中译本的第7-第8页,让我恭敬地抄录它(个别几处译文稍有调整),并再次诵读(也希望读者和我一起诵读):

再看看那个光点,就在这里。这是家园,这是我们。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的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我们的欢乐和痛苦聚集在一起。数以千计的自以为是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每一个猎人与采集者,每一个英雄与懦夫,每一个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每一个国王与农夫,每一对年轻爱侣,每一个母亲、父亲和满怀希望的孩子,每一个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一个德高望重的教师,每一个腐败的政客,每一个“超级明星”,每一个“最高领导者”,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圣人与罪犯,都生活在这里——一粒悬浮在太阳光中的细小尘埃上。

在浩瀚的宇宙剧场里,地球是一个极小的舞台。想想那些帝王将相杀戮得血流成河,他们的辉煌与胜利使他们成为这个光点上的一部分的转瞬即逝的主宰;想想这个像素的一个角落里的居民,对某个别的角落里的居民,几乎不加区别所犯的无尽暴行,他们的误解何其多也,他们多么急于互相残杀,他们的仇恨何等强烈。

我们自鸣得意,我们妄自尊大,我们自以为在宇宙中拥有某种特权地位的错觉,都受到这个苍白光点的挑战。在浩大的包容一切的暗黑宇宙中,我们的行星是一个孤独的斑点。由于我们的低微地位和空间的广阔无垠,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从别的什么地方会有救星来拯救我们脱离自己的困境。地球是目前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世界。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无法迁居到别的地方。访问是可以办到的,定居还不可能。不管你是否喜欢,就目前来说,只有地球,才是我们生存的地方。

有人说过,天文学令人感到谦卑,且塑造品性。除了我们的这个小小世界的这幅远方图像外,大概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可以揭示人类狂妄自大是何等愚蠢。对我来说,它强调说明我们应该彼此善待,保护和珍惜这个暗淡蓝点——这是我们迄今所知的唯一家园。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段话,我查到了它的原文,也抄录于此;,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Look again at that dot. That's here. That's home. That's us. On it everyone you love, everyone you know, everyone you ever heard of, every human being who ever was, lived out their lives. The aggregate of our joy and suffering, thousands of confident religions, ideologies, and economic doctrines, every hunter and forager, every hero and coward, every creator and destroyer of civilization, every king and peasant, every young couple in love, every mother and father, hopeful child, inventor and explorer, every teacher of morals, every corrupt politician, every 'superstar,' every 'supreme leader,' every saint and sinner in the history of our species lived there—on a mote of dust suspended in a sunbeam.

The Earth is a very small stage in a vast cosmic arena. Think of the rivers of blood spilled by all those generals and emperors so that, in glory and triumph, they could become the momentary masters of a fraction of a dot. Think of the endless cruelties visited by the inhabitants of one corner of this pixel on the scarcely distinguishable inhabitants of some other corner, how frequent their misunderstandings, how eager they are to kill one another, how fervent their hatreds.

Our posturings, our imagined self-importance, the delusion that we have some privileged position in the Universe, are challenged by this point of pale light. Our planet is a lonely speck in the great enveloping cosmic dark. In our obscurity, in all this vastness, there is no hint that help will come to us from elsewhere to save us from ourselves.The Earth is the only world known so far to harbor life. There is nowhere else, at least in the near future, to which our species could migrate. Visit, yes. Settle, not yet. Like it or not, for the moment, the Earth is where we make our stand.

It has been said that astronomy is a humbling and character-building experience. There is perhaps no better demonstration of the folly of human conceits than this distant image of our tiny world. To me, it underscores our responsibility to deal more kindly with one another and to preserve and cherish the pale blue dot, the only home we've ever known.

另一张“暗淡蓝点”照片——“卡西尼号”(1997年发射的另一具太空探测器,它所携带的名为“惠更斯号”的探测器软着陆在土卫六的表面,这是人类实现的最遥远的软着陆)在探测土星时为地球拍摄,照片中那个标注的小亮点就是我们的家园(网络图片)

萨根用这段极为动人、妙笔生花的文字强调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提醒人们注意,无论是何国家、种族、宗教,所有生活在此的人都是这个蓝色家园的居民。我们需要共同去保护家园,而不是破坏它;并尖锐指出,我们常常因为并非不可并存的差异而争斗不休,而从宇宙的视角看,这些纷争毫无意义。

作者带领读者回顾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从古代的天文学家到现代的太空探索任务。他讲述了人类如何通过科学和技术创新,逐渐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逐一介绍了对于太阳系内行星及其卫星(如果有的话)从无到有的认知,特别是对金星、火星、土星的探索所得。

他认为,人类的未来离不开对宇宙的探索,人类必须保有对未知的渴望和勇气。萨根在让人感到谦卑的同时,又让人充满希望。他的思想本色是乐观的。他鼓励道:我们有责任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作者谈到了阿波罗工程。说:这个计划的主旨不是科学,甚至也不是太空,它代表的是意识形态对抗和核战争。我们采用的委婉说法是世界的领导地位及国家威望。......不管阿波罗计划原先发起的理由是什么,也无论它在冷战时期的民族主义和在成为毁灭人类的工具的泥坑中陷得多深,它使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整体,并且它很脆弱。

让我感到特别受教的是,整个第六章《“旅行者号”的胜利》,作者详述了1977年发射的那两颗“旅行者号”,在太阳系内的深空探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称以它们为代表的行星探测是对美国和全人类做过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当然也是美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旅行者所发现的“宝藏”属于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为全人类所利用。“近几十年来,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只有少数受到普遍一致的赞誉,太空探测技术便是其中的一项。”

对于两艘“旅行者号”是否飞出了太阳系的问题(这也是我极为关心的问题),萨根是这样回答的,是否飞出去,取决于“怎样定义“太阳王国”的边界,如果说这个边界是太阳系最外面的大行星轨道,那么早飞出去了;如果说这个边界为海王星外更外面的小行星轨道,或者太阳风(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流)层顶,那么可能再有几十年,可能飞出太阳系;但是,如果把太阳系的边界定义为太阳不再能控制天体在轨道上绕它运转的距离,那么“旅行者号”在几百个世纪内都不会离开太阳系。这是迄今我读到的最明确的回答。我倾向于最后一个定义,因此可以粗略地认定,任何人造飞行器都难以飞出太阳系(只要想想几百个世纪和一代人生命周期之间强烈的时长对比)。

萨根还不忘再“补上一刀”:太空几乎是空无一物的,因此任何一艘“旅行者号”飞船实际上都没有机会进入另一个太阳系。即使宇宙中每一颗恒星都有行星伴随,情况也是如此。

相对于“旅行者号”的成就,作者还委婉地评论了载人航天,称“把几名航天员送入320千米高处的一个小密闭舱,无穷无尽地绕地球旋转,......和遥控探测装置的光辉成就相比,载人飞行取得的基础科学发现少得令人吃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载人航天飞行似乎并没有取得与所花代价相称的成就”。这和我在第729篇《航空航天一家亲——悼黄志澄先生》里介绍的去年2月辞世的我国航天专家黄志澄先生的观点相近,他认为低轨卫星是最主要的航天商业场景。从功效的可替代性、经费成本等方面权衡,他不认为空间站具有继续发展的必要性。当然,他也不赞成马斯克殖民火星的计划,认为那救不了人类。萨根倒是认可到火星上去的,他说:无论我们是否有迫切的、言之有理的理由,我都确信(除非人类先把自己毁灭掉)人类置身于火星之上的日子总会到来。

不过,整本书的风格是睿智和有趣的。到处散发着独立、自由、批判而耀眼的思想光芒。整章整章的、大段大段的,读着,不禁被打动、受感染,或停下来品味,或会心一笑。我不忍独占,挑一些短金句,与尚未读此书的友人们分享:

科学似乎太理想化,太按部就班,也太不顾个人情感了。它的结论来自对自然界的疑问的解决,而全然不是为满足人们的需要而预先设定的。——P.49

近代科学揭示出宇宙的宏伟壮丽。一个强调宇宙如此宏伟壮丽的宗教,无论是老的还是新的,也许都能博得传统信仰很难得到的尊重和敬畏。这样的宗教迟早会出现。——P.51

我们一旦克服了由于人类渺小而产生的恐惧,就会发现自己站在一个辽阔和令人敬畏的宇宙的入口。这个宇宙使曾让我们的祖先感到惬意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舞台在时间、空间和潜力上都绝对相形见拙。——P.52

我们生来就是知识饥饿者,这是我们的一切苦难的根源。......只要我们没有好奇心,也很恭顺,我们便可以用自高自大和中心地位来安慰自己,并告诉自己,宇宙就是为我们创造的。——P.54

在几百千米之上和之下都没有人烟,除了在地球表面有一个薄薄的生命层,偶尔有一艘勇猛的宇宙飞船,以及一些无线电干扰之外,我们对宇宙的影响几乎等于零,宇宙对我们也毫无所知。——P.58

饱含国与国之间的敌对和仇恨情绪的太空飞行导致了一种令人震惊的超越国界的见解。你只要在环地轨道上花一点点时间凝视大地,你的心中铭刻最深的国家主义观念就会开始消散。国家主义就像一粒杏子上面的小虫之间的争吵。——P.182

危险的技术也许扩散得太广了。腐化可能到处泛滥。太多的领导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项目而不是长期项目上。种族、国家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争吵也许太多了,使得正确的全球性改革无法进行。——P.314

我们自己造成的所有环境问题,我们的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是科技的产物。......科技把改变世界的力量赋予我们,它要求我们具有前所未有的深思和远见。......要解决我们的问题不能不依靠科学。威胁我们的技术与免除这些威胁的办法具有相同的来源。——P.322

如果我们继续只聚集权力而不是智慧,我们肯定会毁灭掉自己。我们想在遥远的未来生存下去,正是这一点,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制度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变得比现在更残暴、更短视、更无知和更自私一些,那么几乎可以肯定,我们不会有未来。——P.335

毫不夸张地说,《暗淡蓝点》是一本值得每个人阅读的书。它是一本航天航宇、认识宇宙的科普著作,更是一本思考人类过往、当下和未来的哲学读物,在激发我们对科学的热爱的同时,也启迪我们以更宏大的视野,以更为谦卑的态度,看待人类自身,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可以的话,请读读这本书。

在此文的最后,我要真诚地感谢赠书者——张小瑜女士。小瑜是一位在英国求学,而后工作和生活在塞浦路斯的颇有些传奇色彩的江西姑娘,是网络名家“马卡耶夫”牵线,使我们得以相识。她的本业是法律与咨询,却深爱航空航天,还在学飞行驾照呢。她喜欢这本书,并赠予我阅读;我们有好多好多共同语言。现在,她在异国他乡的事业看好,正在和一位深爱她、也被她深爱的塞族年轻人共筑爱巢。祝福她幸福!

来源:航空之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