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研究生过年放假回家,父亲嫌她不挣钱,凌晨被薅起来审判

B站影视 2025-02-09 14:30 3

摘要:原因竟然是她不挣钱,还在读书,并且这位父亲的“审判”可谓是句句扎心,可怜的女研究生,满腹委屈,却无力反驳。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过年回家,本该是阖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刻,可对一些年轻人来说,却是负担。

今年过年期间一位女研究生就吐槽自己过年回家的“悲惨”遭遇:半夜一点被爸爸从床上叫起来。

原因竟然是她不挣钱,还在读书,并且这位父亲的“审判”可谓是句句扎心,可怜的女研究生,满腹委屈,却无力反驳。

一边是父母的殷切期望和经济压力,一边是自己的学术追求和人生规划,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这到底是“中国式父母”的过度担忧,还是当代年轻人的“不自立”?

凌晨的拷问

2025年2月5日,本该是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新春佳节,对于一位东北的女研究生来说,这个夜晚更像是噩梦。

半夜一点,正当她沉浸在甜蜜的梦乡中时,却被父亲从床上叫了起来,睡眼惺忪的她还没反应过来,劈头盖脸的一顿数落就来了。

原来在父亲以及一些亲戚眼中,这个还在读研究生的女儿俨然成了家族里的“异类”别人家的孩子都工作赚钱了,就是她还在“啃老”。

这位父亲的“审判”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挣钱,在他看来,女儿读研深造纯属浪费时间,不如早点出来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

他翻来覆去地数落女儿“天天就知道玩手机”“不思进取”“好高骛远”“看不起人”。

甚至还把几年前高考填报志愿、考研二战、去深圳打工的旧账都翻了出来,每一件事都能成为他批评女儿的罪证。

他认定女儿不听他的“金玉良言”才导致如今的困境,完全无视女儿在学业上的努力和付出。

其实这种“恨铁不成钢”的焦虑,正是许多“中国式家长”的典型写照,在他们的思维模式里,经济收入几乎成了衡量子女成功不成功的唯一标准。

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赚更多的钱,至于个人兴趣、自我实现等,在他们看来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这件事被委屈的女生发到网上曝光后,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人批评女研究生太娇气,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应该早点自立。

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双方都有问题,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理解。

例如,一位网友评论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教育方式确实有问题,应该多鼓励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

还有网友则表示:“都研究生了,还伸手向家里要钱,确实不应该,应该体谅父母的难处。”

形形色色的评论,反映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也能看出来当代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困境。

教育投资回报焦虑

女研究生父亲的“读书无用论”其实也不是个例,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对教育价值的质疑。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学历人才的供过于求,让“读书无用论”似乎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

尤其在经济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教育投资回报率的下降更让一些家长对子女的求学之路产生了焦虑和怀疑。

他们担心高额的教育投入换不来相应的回报,子女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甚至面临失业的风险。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激烈的竞争让高学历不再是就业的金钥匙,许多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而且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各种新兴职业,一些低学历的创业者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机遇,也获得了成功,这更让很多人觉得读书没用了。

网络上时常能看到类似的新闻报道:某985高校硕士毕业生送外卖、某博士生找不到工作被迫转行等等。

这些事例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也反映了高学历人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不学习,不受教育。

正如一些教育学家所指出的,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仅仅是获得一份工作,而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全面型人才。

虽然教育投资的回报周期可能变长,回报方式也可能更加多元化,但教育的价值不能被否认。

家长们与其焦虑地质疑“读书无用”,不如积极引导子女,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当代青年的选择

回到那位深夜被“审判”的女研究生身上,除了委屈和不解,她其实也有自己的迷茫。

她努力考研深造,是为了提升自己、追求理想,却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反而被指责为“不务正业”“浪费时间”。

这种来自家庭的压力,也会增加她的焦虑感。

这正是当代青年群体普遍面临的困境,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

考研意味着继续深造,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未必能够获得理想的回报,考公意味着追求稳定,但竞争异常激烈,成功率也并不高。

就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不确定的经济形势,创业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他们也希望早点赚钱养家,但是怎么做,其实她们也没有一个答案。

新闻中的女研究生和父亲的争执,正是这种迷茫和焦虑的体现,父亲希望女儿能够早点工作赚钱,过上安稳的生活。

而女儿希望能够继续深造,追求自己的学术理想,两代人在价值观和人生观上的差异,导致了沟通的障碍和冲突。

而这种问题也催生了“躺平”“内卷”等社会现象,“躺平”是年轻人面对巨大压力的一种消极应对方式,他们选择放弃努力,降低期望,得过且过。

“内卷”是过度竞争的产物,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年轻人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

这些现象都能看得出来现在的年轻人是真的压力满满。

结语:

看完女研究生的故事,是不是感觉五味杂陈?翻翻评论区,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上演。

“中国式父母”的爱,总是那么浓烈又让人窒息,他们把子女的“钱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

“读书有用”还是“读书无用”,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成功有很多种定义,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信源

https://www.douyin.com/user/MS4wLjABAAAAJ2PcIMSMvGcxP7tLnpAwTUW2ZvaC_2NxMRZ7Ttl5bwGJqOvVzmlcC7sb2nIWtUsF?from_tab_name=main

来源:牧留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