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活的闲聊中,健康话题总是备受关注。不知从何时起,一个关于耳朵的传言悄然兴起:“耳朵有褶儿是心梗、猝死等疾病的预警信号”。这个说法就像一阵风,吹进了大街小巷,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深信不疑,仿佛找到了身体警报的 “密码”;也有人一笑置之,觉得这不过是无稽之谈
在生活的闲聊中,健康话题总是备受关注。不知从何时起,一个关于耳朵的传言悄然兴起:“耳朵有褶儿是心梗、猝死等疾病的预警信号”。这个说法就像一阵风,吹进了大街小巷,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深信不疑,仿佛找到了身体警报的 “密码”;也有人一笑置之,觉得这不过是无稽之谈。那么,耳朵上的折痕,真的和心脏健康有着神秘的联系吗?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层面纱,探寻背后的真相。
“我奶奶的两只耳垂都有折痕,不少人都说是心脏不好的表现,但我奶奶每年都体检,心脏是很健康的!” 小李在家庭聚会上,一脸困惑地分享着自己的经历。他的奶奶,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平日里生活规律,热爱散步和养花。可自从周围人开始谈论耳垂折痕与心脏病的关系后,一家人心里都多了一丝担忧。每次看到奶奶的耳垂,小李总会忍不住琢磨:这真的是健康隐患的标志吗?
“谁说的耳朵有褶儿就可能是心脏病呢?我都 70 多岁了,心脏也没什么问题呀!” 隔壁的张大爷听到这个话题,也凑了过来。张大爷是个老顽童,每天都在公园里和老朋友们下棋、打太极,身体硬朗得很。他指着自己的耳朵,笑着说:“我这耳朵褶儿都有好些年了,要是真有问题,早该发作了吧!”
这一来一回的对话,让大家对这个传言更加好奇了。看似简单的耳垂折痕,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医学秘密呢?
耳垂折痕与冠心病:似是而非的关联
故事要从一位美国科学家 Frank 说起。多年前,Frank 在研究中敏锐地发现,有些冠心病患者在早期会出现耳垂折痕的表现。这一发现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他将这种耳垂上一道斜 45 度的折痕命名为 “Frank 征”,从此,这个名词开始在医学领域和大众视野中传播开来。
但问题来了,是不是出现了耳垂褶皱,就意味着患上了冠心病呢?为了寻找答案,科研人员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研究。他们收集了近 35 年的流行病学数据,涉及 10885 例受试者。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如同耐心的侦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们仔细对比了有耳垂皱褶和无耳垂皱褶人群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病情况。
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耳垂皱褶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是对照组的 1.09 倍。从数据上看,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耳垂褶皱就是冠心病的 “判决书”。目前为止,我们只能说耳垂折痕与冠心病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简单来说,耳垂没有折痕的人,不一定不会患冠心病;而耳垂有折痕的人,也不一定就会被冠心病找上门。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教授陶宁博士对此有着专业的解读:“仅凭耳垂皱褶并不能得出患有冠心病的结论,它只是提示可能存在这个风险。一旦发现耳垂有折痕,我们要及时重视并进行检查。但同时,没有耳垂皱褶的中老年人也不能掉以轻心,同样要高度重视冠心病,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就像我们收到了一封没有明确内容的预警信,虽然不能确定危险是否真的存在,但也绝不能忽视它。
真正的猝死信号:身体发出的紧急求救
在探讨了耳垂折痕与冠心病的关系后,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更为严峻的话题 —— 猝死。猝死,这个看似遥远却又可能突然降临的健康杀手,常常让人们猝不及防。它指的是平常身体看起来很健康的人,突然在短时间内死于自然疾病。而导致猝死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9》数据显示,我国预计每年会发生 54.4 万例心脏性猝死,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个生命因猝死而倒下。这一个个冰冷的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悲痛。那么,猝死真的毫无征兆吗?其实不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医师张健提醒我们:猝死虽看起来事发突然,但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猝死来临前身体会发出下面几个求救信号。
不明原因的疲乏
想象一下,你最近并没有进行高强度的工作或运动,却总是感到莫名的疲乏,甚至伴有水肿。这时候,你可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劳累,而要警惕心肌病、心肌炎等疾病在作祟。尤其是年轻人,在感冒一两周后,如果出现胸闷、疲乏等症状,更要小心急性心衰的发生。就像身体的能量电池突然电量不足,而且还伴随着一些异常的 “电量损耗”。
心慌
不定期的心慌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信号。如果你时常感到心慌,而且这种心慌没有明显的规律,那就要警惕快速心律失常所致。特别是当室性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更要警惕室颤的发生。心慌的感觉就像心脏突然乱了节奏,原本稳定的心跳变得杂乱无章,让人心里直发慌。
突然加重的胸闷
对于那些以前就有胸闷症状的人来说,如果胸闷症状突然加重,那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这很可能是急性心梗来临的信号。就好比原本只是轻微堵车的道路,突然陷入了严重的交通瘫痪,心脏的供血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晕厥
晕厥是猝死重要的前兆之一。当你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甚至失去意识,这很可能是心跳突然减缓,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的。不明原因的晕厥就像身体突然断电,一定要提高警惕,尽早排查原因。
心跳过缓
人体的起搏细胞就像心脏的 “指挥官”,负责发起心脏的跳动。如果起搏细胞功能下降,就可能引发心跳过缓。严重的心跳过缓,甚至可能出现心脏停搏,这无疑是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 “炸弹”,甚至引发猝死。
肢体发麻和眼前发黑
脑卒中也是猝死的重要诱因。当你出现不明原因的肢体发麻、乏力或眼前发黑时,要警惕脑卒中来临。这种感觉就像身体的某个部位突然失去了联系,视觉也出现了短暂的 “故障”。
预防猝死:从生活点滴做起
面对猝死这个健康威胁,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胡厚祥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让我们从生活中做起,为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健康合理饮食
饮食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在饮食上,我们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它们就像身体的 “清洁剂”,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同时,要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规律和适度。每一口食物都像是给身体加油,加对了油,身体才能跑得更稳更远。
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很多人陷入了过度劳累和经常熬夜的困境。但我们要知道,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需要定期的维护和休息。平常要避免过度劳累,尽量做到劳逸结合。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一样,我们的身体也需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放松,才能保持最佳状态。
拥有乐观的心态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压力和挑战,但我们要学会适当的纾解压力,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不良情绪就像身体的 “毒素”,长期积累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聊天等方式,释放内心的压力,让心灵保持阳光。
适当锻炼
适当运动就像给身体注入了一股活力源泉。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壮。平常要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比如跑步、游泳、瑜伽等。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让身体动起来,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定期随访体检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来说,定期进行体检筛查尤为重要。这就像给身体做一次全面的 “安检”,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一旦出现异常问题,要尽早进行治疗,控制疾病的进展。不要等到身体出现严重不适才想起去医院,预防永远大于治疗。
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传言和困惑。但只要我们保持科学的态度,不盲目相信,也不轻易忽视,就能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从了解这些健康知识开始,用行动为生命增添光彩 。
来源:生活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