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流量成为互联网的硬通货,“黑红也是红”的畸形逻辑催生了一批以无底线炒作牟利的投机者。2025年2月8日,抖音平台一纸封禁公告,将张兰、汪小菲及其关联账号永久关停,揭开了这场“流量狂欢”的遮羞布。这场封禁不仅是对个体违规行为的惩戒,更是对“作恶流量”变现路径的
当流量成为互联网的硬通货,“黑红也是红”的畸形逻辑催生了一批以无底线炒作牟利的投机者。2025年2月8日,抖音平台一纸封禁公告,将张兰、汪小菲及其关联账号永久关停,揭开了这场“流量狂欢”的遮羞布。这场封禁不仅是对个体违规行为的惩戒,更是对“作恶流量”变现路径的强力斩断。
事件的导火索是明星徐熙媛(大S)的逝世。在公众哀悼之际,张兰团队借机炮制“汪小菲包机运送大S骨灰”“大S为具俊晔购买21份保险”等谣言,并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大肆传播,甚至以点赞、推荐等方式推波助澜,将逝者家属的悲痛转化为直播间流量。其员工账号“我是夏小健”发布的虚假包机信息,经辟谣后仍被张兰用作营销工具,单场直播观看人次超930万,销售额破百万。
这种将悲剧事件“商业化”的操作,不仅伤害逝者家属情感,更践踏了社会公序良俗。正如抖音副总裁李亮所言,相关账号“屡次违规且拒不改正”,平台最终以“无限期封禁”亮明态度: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道德与法律的底线不容逾越。
封禁虽是大快人心,但公众质疑声未止:为何从谣言滋生到平台出手,间隔长达数日?在此期间,张兰等人通过持续炒作收割流量红利,而辟谣信息却淹没于舆论场的喧嚣。这种“谣言跑赢真相”的怪象,暴露了平台治理的迟滞与漏洞。
更值得警惕的是,“黑流量”背后是一条完整的利益链。博眼球的内容吸引关注,流量转化为直播带货收益,平台则通过分成机制间接获利。这种“共谋”关系,使得部分违规账号即便被封禁,其前期攫取的巨额利益仍未被追回,变相鼓励了“短期牟利、封禁认栽”的投机心态。
此次事件中,中国广告协会明确表态支持封禁,呼吁商业主体“以德兴商”,守住道德底线。专家指出,张兰等人的“翻车”是自食恶果,也为行业敲响警钟——公众人物的示范效应若被滥用,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污染整个网络生态。
值得反思的是,流量经济的评价体系亟待重构。流量本无原罪,但其属性应有黑白之分。平台需建立更精准的识别机制,将“黑流量”剔除出推荐算法,避免其获得正反馈;同时,对恶意炒作所得利益,需探索追偿机制,从根源上遏制投机冲动。
封禁张兰、汪小菲账号,是平台治理的一次“亮剑”,但绝非终点。当“作恶流量”的变现之道被彻底阻断,当“唯流量论”的畸形价值观被摒弃,互联网才能回归理性与温度。逝者已矣,生者更需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对底线的敬畏,亦是流量时代不可丢弃的文明底色。
来源: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