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产大模型DeepSeek爆火,“碰瓷”付费课的生意随之火爆。据北京晚报报道,春节假期后,各类DeepSeek付费课在网上铺天盖地,有知识付费博主宣称4天内就轻松卖课近20万元。然而,记者购买多个“DeepSeek高效使用教程”发现,部分教程注水严重,不少用户
国产大模型DeepSeek爆火,“碰瓷”付费课的生意随之火爆。据北京晚报报道,春节假期后,各类DeepSeek付费课在网上铺天盖地,有知识付费博主宣称4天内就轻松卖课近20万元。然而,记者购买多个“DeepSeek高效使用教程”发现,部分教程注水严重,不少用户投诉“课程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很鸡肋”。2月6日晚,DeepSeek官方发表声明:一切声称与DeepSeek官方群组有关的收费行为均系假冒。
“用DeepSeek做自媒体,0粉丝起号接广告”“如何用DeepSeek赚到100万”“DeepSeek带你躺着赚钱”……尽管DeepSeek官方已发出声明,但五花八门、耸人夸张的付费课程依旧在线,俨然掀起“卖课狂欢”。这些课程或以“赚钱”“速成”为诱人噱头,或以“被AI时代抛弃”“改命最后机会”为耸人标签,瞄准的是用户对新技术、新概念的学习需求和焦虑心理,使用的却是“割韭菜”老套路。据报道,不少卖课账号都是新近注册,显然是“有备而来”;课程内容严重注水,显然是“无米之炊”。不少用户买课后发觉上当受骗,投诉相关课程“鸡肋”“敷衍”“忽悠”。
网络卖课广告。图据北京晚报“卖课”场景似曾相识。过去几年,每当出现一种新技术、新业态、新知识之时,就有人挖尽心思,打着知识付费的旗号“碰瓷”,打造人设,鼓动话术,传播贩卖焦虑。从元宇宙到区块链再到ChatGPT等,都曾上演类似的“卖课”戏码,比如区块链兴起时,诸如“三天两夜8.8万元学费”“投资660元年赚10万元”等虚假广告就曾大行其道。不是所有付费课都一无是处,部分付费课确实满足了特定用户的需求,但“嫁接”某个新技术的课程、教程和培训,货真价实者少,浑水摸鱼者多。涉嫌货不对板、虚假宣传不说,严重者更涉嫌诈骗,危及消费者财产安全。
围绕DeepSeek的“卖课狂欢”,既是对用户的侵害,也是对新技术的亵渎,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讲师资质、课程质量等乱象,需要监管力量出手治理。
说到底,“碰瓷”新技术、新业态的付费课套路屡屡重现,主要原因还是入局成本低、经济获益大。当牟利收益远远大于违规违法的成本时,乱象不可避免地野蛮生长。监管部门和平台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勒紧“碰瓷”新技术牟利的博主和账号的缰绳。既要明晰知识付费课程尤其是涉AI新技术课程的门槛、资质、内容等标准,也要用大数据、“红黄牌”等监管技术,堵住借机搞钱者“打一枪换一炮”的退路。DeepSeek是开源、免费的大模型。需要提醒的是,用户抱有学习热情、积极拥抱新技术无可厚非,但如果妄想借此发大财,头脑发热,就极易坠入“掘金者”埋下的套路。无论是为了维护DeepSeek的声誉,还是为了用户利益,监管都应当及时给DeepSeek“卖课热”泼一泼冷水。
来源:北京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