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哥哥患了晚期肺癌,45岁的林先生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体检,查出双肺多发结节(左肺3个,右肺2个),最大的直径为1cm。经多方咨询后,林先生选择了对结节进行微创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显示,最大的结节为微浸润性腺癌,还有2个为原位癌。
因为哥哥患了晚期肺癌,45岁的林先生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体检,查出双肺多发结节(左肺3个,右肺2个),最大的直径为1cm。经多方咨询后,林先生选择了对结节进行微创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显示,最大的结节为微浸润性腺癌,还有2个为原位癌。
“自己不吸烟,也没有明显的粉尘接触史,怎么就得了肺癌?”林先生感到十分疑惑。接诊的福建省立医院张振龙副主任医师告诉他,肺癌有家族聚集现象,遗传基因是重要的风险因素,其他还包括日常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
根据今年4月福建发布的肿瘤登记年报,福建“癌王”是肺癌,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一位。因此对于家族中有肺癌病史的人来说,了解这种家族聚集性现象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肺癌有家族聚集现象
一家人患同一种癌症的现象被称为家族聚集性癌症,可能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比如不良饮食习惯、吸烟等,也可能因为他们拥有相同的缺陷基因,增加了患上特定癌症的风险。肺癌的遗传基因易感性在女性非吸烟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果家庭中有人患肺癌,除了要考虑遗传因素外,还应从日常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比如,戒烟是预防肺癌最重要的措施。此外,还要避免接触石棉、砷、镍等致癌物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
低剂量螺旋CT(LDCT)可早期发现肺结节和肺癌,尤其是对无症状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降低20%肺癌死亡率,因此建议这类人群50岁以后,每年筛查一次。但筛查有一定的假阳性和过度诊断风险,需权衡利弊。常规体检的胸片由于分辨率较低,容易漏诊小结节,因此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LDCT筛查。
查出了肺结节该怎么办?
肺结节是发现肺癌的重要线索,特别是一些早期无症状患者。结节可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大部分肺结节为良性,如炎症、结核等引起。仅有少部分肺结节为恶性,即为早期肺癌的表现。因此,发现肺结节不必恐慌,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对于良性结节,建议定期随访,动态观察。但复查CT如果发现结节持续生长,尤其是倍增时间(指结节体积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400天者,恶性可能性大;结节边缘呈分叶状、毛刺状改变提示恶性可能;混合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越多,恶性风险越高;结节越大,恶性风险越高,直径>8mm者风险明显升高;年龄>50岁、重度吸烟、恶性肿瘤病史等为高危人群,恶性风险高。有上述风险因素者,经医生综合评估后,建议进行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既是诊断也是治疗,在明确诊断结节的性质的同时,可以把高危的肺结节病灶切除干净。
高危肺结节手术怎么做?
目前肺结节的微创治疗创伤较小,手术及住院时间较短,康复较快。早期肺癌(Ⅰ期和部分Ⅱ期)通过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可达70%—90%以上,而晚期肺癌预后较差。因此,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近年来,以LDCT筛查、精准微创外科手术、靶向药物、免疫治疗为代表的肺癌防治新技术不断涌现,肺癌的预后正在得到改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胸腔镜微创手术也已进入新时代,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张振龙副主任介绍说,比如“无管化”(Tubeless)手术,术中不进行气管插管、不放置引流管、尿管等常规管道,极大程度减轻了患者术后不适感。这既节省了治疗成本,也有助于促进术后的康复,改善患者的手术体验感。
来源:对话大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