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儿,还得从英国“台球皇帝”亨得利的一番话开始说起——“赵心童拿世锦赛冠军,丁俊晖心里能痛快”。
看来“见不得别人好”这句话,是放在哪国都适用。
谁能想到,赵心童获得冠军都过了好几天了,续集竟一个接一个,演个没完:
先是黑料不断被曝,后来是恋情被扒。
这吃瓜群众还没消化完,英国“台球皇帝”亨得利又来整活儿了。
可不巧的是,他碰上了中国台球“扛把子”丁俊晖,直接被怼的哑口无言。
这事儿,还得从英国“台球皇帝”亨得利的一番话开始说起——“赵心童拿世锦赛冠军,丁俊晖心里能痛快”。
这话一传出来,大家可坐不住了,都等着看丁俊晖怎么接招呢。
也不知道是无心,还是有意借此机会澄清。
中国台球“扛把子”丁俊晖开了直播,直接吸引了七百多万人挤进直播间,关于怎么看待亨得利的发言被刷了满屏。
说到亨得利,其实如果要论资排辈的话,亨得利确实称得上是台球界的“活化石”。
可这老爷子,这回算是看走眼了:中国人搞体育,从来都不是“你上我下”的玩儿法。
而且,丁俊晖和赵心童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外人以为的“瑜亮之争”。
再说了,两人都是伍文忠的徒弟,也算是师出同门。
不过,抛开这些关系,还是丁俊晖在直播间里说的更实在:“赛前我发了消息希望小童能获得好成绩,赛后也第一时间道了贺。等小童大满贯那天,指定让他请吃饭。而且,咱们中国人的体育讲究的是接力赛,从来不是单打独斗。”丁俊晖这句话听着提气!
想当年丁俊晖闯荡英国那会儿,赛场上连个递矿泉水的中国人都找不到。
而如今,赵心童夺冠的时候,观众席上坐满了挥着五星红旗的同胞。
而丁俊晖踏平的荆棘路,如今成了后辈的康庄大道。
这哪是亨得利能够理解的?
这就像丁俊晖在直播间里说的:外国人不懂咱中国人的骨气,前赴后继、薪火相传他们更是难以理解,但是这几个字却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然而,说到“薪火相传”,就不得不提丁俊晖办的斯诺克学院了....
丁俊晖现在不光自己打球,还掏钱在谢菲尔德搞专业的训练基地。
要说,以丁俊晖现在的成就,为啥要费这么老大的劲,搞个学校?
丁俊晖在直播间说了实话:我小时候什么都没有,条件差,连正儿八经的球房都难找,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闯出来的,现在有条件、有技术了,就不想让孩子们再吃这个苦。
聊到年轻一代的球员时,丁俊晖还反复给媒体和球迷叮嘱:不能给吴宜泽、斯佳辉他们太大的压力,指望一出道就包揽冠军,这是没有道理的事情。
这话倒是说的在理,什么时候教育都讲究循序渐进,哪能一口吃个胖子?
在被问到,斯诺克比赛会不会搬到中国的时候,丁俊晖表态:早该搬了,也支持搬来中国。
其实,这话也不是胡说的,想当年斯诺克是英国人得天下,现在中国选手不也是隔三差五的就拿冠军。
而且,前车之鉴摆着呢:乒乓球不就是英国人发明的,现在不也成了中国的国球。
如果斯诺克世锦赛真的来中国办,满场飘着五星红旗,看着多气派。
然而,被问到赵心童已经获得世锦赛冠军,而丁俊晖目前还有短板的时候。
丁俊晖说:一直都有坚持改,可这多年以来形成的习惯,改起来没有那么顺手,但在慢慢调整。
他还自嘲:"有人说我老一轮游,还打啥劲儿?可是,没人能永远赢,但能永远不放弃。就算我输球,也得让全世界知道,台球场上永远有个中国人在坚持!"
这话说得实在,可最让人动容的,还是他说坚持的理由:"总要有人在低谷里站着,让后来人看见希望。"
中国斯诺克的发展从丁俊晖单枪匹马闯英国,到现在赵心童等年轻队员们组团冲锋,不就是靠着这股"愚公移山"的劲头?
回头再看亨得利那番话,倒像是拿错了剧本。
老爷子可能忘了,中国体育从来不爱搞"瑜亮相争"的戏码。
从乒乓球到跳水,哪个不是"老带新"的传帮带?
就拿赵心童自己来讲,17岁接受采访时就说"要成为丁俊晖那样的人",这不比亨得利说的"一哥之争"带劲多了?
说到底,丁俊晖这波回应舆论的操作,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
中国体育的江湖里,从来不讲"王权更替",只认"开枝散叶"。
就像他说的,哪天赵心童真拿了大满贯,必须得请吃火锅,才对得起这滚烫的传承。
来源:六猩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