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看,我说什么来着,小兰肯定是忙,回不来了。”刘大妈放下电话,拿起一家的合照眼里满是失落。
“你看,我说什么来着,小兰肯定是忙,回不来了。”刘大妈放下电话,拿起一家的合照眼里满是失落。
张大爷猛地拍了一下桌子,“胡说,这是规矩,出嫁三天必须回门,除非她不认我这个父亲了!”
“别气,别气,伤身子。”刘大妈安慰道。
“我倒要看看,她到底多久不回来...”张大爷嘟囔着,眼神却不断往门外瞟。
屋内,老俩口早已做好饭菜等着女儿回来,可却迟迟不见女儿身影....
01
张大爷坐在自家门前的小板凳上,目光不停地朝村口张望。
今天是女儿小兰出嫁后的第三天,按照当地习俗,新娘子应该回门看望父母。
家里的饭菜早已准备好,刘大妈从早上开始就忙活着做女儿最爱吃的菜。
红烧肉炖得软烂,鱼香肉丝的香气四溢,连平日里舍不得喝的十年陈酿也摆上了桌。
“你说她会不会忘了?”刘大妈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抹布,一边擦着早已擦得锃亮的桌子,一边问道。
张大爷哼了一声,“哪有女儿出嫁第三天忘了回门的?”
“城里规矩可能不一样。”刘大妈小声嘀咕。
“规矩就是规矩,不管是乡下还是城里。”张大爷的声音严肃而坚定。
时针已经指向下午四点,还是不见女儿的身影。
刘大妈忍不住拿起电话,拨了女儿的号码。
“嘟嘟嘟”的声音响了很久,电话那头始终无人接听。
刘大妈又试着拨了一次,依然无人应答。
“怎么不接电话?”张大爷紧张地问。
刘大妈摇摇头,眉头紧锁:“不知道,可能在忙吧。”
“再打一次!”张大爷命令道。
刘大妈再次拨号,这次电话接通了,但只听到了冰冷的语音信箱提示音。
“小兰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请稍后再拨...”
刘大妈叹了口气,放下电话:“还是打不通。”
张大爷的脸沉了下来,眼中的期待变成了担忧和失望。
“要不给赵明打个电话问问?”刘大妈提议。
张大爷摆摆手:“不用,既然他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又何必自讨没趣。”
晚餐时,两位老人默默地吃着为女儿准备的一桌丰盛饭菜。
饭菜虽多,却怎么也吃不出往日的味道。
张大爷坐在空荡荡的堂屋里,目光落在墙上女儿的婚纱照上。
照片里的小兰穿着洁白的婚纱,面带微笑,站在一个高大英俊的年轻人身旁。
那是她的丈夫赵明,在省城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年轻工程师。
记忆回到一个月前的婚礼。
那天,村子里张灯结彩,锣鼓喧天。
小兰穿着传统的红色嫁衣,坐在装饰着彩带和气球的婚车里,缓缓驶出村子。
张大爷记得自己当时站在院子里,看着女儿的车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道路的尽头。
“老头子,别看了,进屋吧。”刘大妈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流下了泪水。
婚礼在省城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举行,隆重而喜庆。
小兰换上了白色婚纱,在赵明的陪伴下向父母敬茶。
“爸,妈,谢谢你们养育之恩。”小兰的声音微微颤抖,眼中含着泪水。
张大爷接过茶杯,喝了一口,强忍着不让泪水掉下来。
“好女儿,以后要好好过日子,常回家看看。”张大爷轻声说道。
“会的,爸,我一定经常回来。”小兰用力点头。
一旁的赵明也恭敬地跪下,“爸妈,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小兰,三天后我亲自送她回门探亲。”
赵明的父母也走过来,和张大爷夫妇握手。
“老哥,你放心,我们会把小兰当亲闺女看待。”赵父拍着胸脯保证。
“是啊,我们都是一家人了。”赵母笑着说。
一切都那么美好,那么令人期待。
可现在,婚后第三天,女儿却食言了。
02
第四天早晨,张大爷起得很早。
他没睡好,一夜之间似乎憔悴了许多。
刘大妈也是眼圈发黑,显然也没休息好。
“昨晚做梦梦见小兰回来了。”刘大妈一边煮粥一边说。
张大爷坐在桌前,闷声不吭。
突然,电话铃声响起,打破了沉闷的气氛。
刘大妈急忙接起电话,“是小兰吗?”
“阿姨,是我,赵明。”电话那头传来女婿的声音。
刘大妈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还是礼貌地问道:“小明啊,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小兰想让我跟你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她没能按时回门。”赵明的声音有些犹豫。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刘大妈立刻紧张起来。
张大爷听到后,也凑了过来。
“别担心,小兰没事。”赵明急忙解释,“就是她公司临时接了个国外的项目,昨天晚上就紧急出差了,可能要一个月才能回来。”
“一个月?”刘大妈惊讶地重复道。
“她为什么不自己打电话告诉我们?”张大爷抢过电话,质问道。
“叔叔,她是昨晚临时接到通知的,一大早就赶往机场了,现在应该已经登机了。”赵明解释道,“她怕国际漫游费用太高,就让我打电话告诉你们。”
“她去哪个国家了?”张大爷追问。
“好像是新加坡。”赵明的回答听起来有些不确定。
“什么叫好像?你是她丈夫,连她去哪都不知道?”张大爷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不是,叔叔,我知道是新加坡,只是具体哪个城市我没记清楚。”赵明急忙解释。
通话结束后,张大爷和刘大妈面面相觑。
“你信吗?”张大爷问道。
刘大妈迟疑了一下,“女婿不像是会撒谎的人啊。”
“新婚燕尔,突然出差一个月,你不觉得奇怪吗?”张大爷皱起眉头。
“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说不定真有这种事。”刘大妈试图安慰丈夫。
“我看是不是赵家人刁难她,不让她回门。”张大爷越想越气。
刘大妈叹了口气,“别胡思乱想了,等过几天再打电话问问。”
接下来的几天,张大爷和刘大妈度日如年。
他们每天都期盼着女儿的电话,但电话却迟迟不来。
一周过去了,小兰依然杳无音信。
刘大妈实在按捺不住,决定出门打听一下现在城里年轻人结婚后的情况。
她来到邻居王婶家,王婶的女儿也嫁到了城里。
“现在城里人结婚后很忙的,不像我们这里讲究那么多规矩。”王婶一边给刘大妈倒茶一边说。
“可是回门是传统,总不能连家都不回吧?”刘大妈不解地问。
王婶摇摇头,“我闺女结婚后三个月才回来一次,说是工作太忙,请不了假。”
“那你不生气吗?”刘大妈惊讶地问。
“一开始挺生气的,后来想想,孩子在外打拼不容易,咱们老人家就别添乱了。”王婶叹了口气。
刘大妈若有所思地回了家。
与此同时,张大爷在村口的茶馆里和几个老伙计聊天。
“老张,听说你闺女结婚了,人呢,怎么不带回来给我们看看?”一个老头问道。
张大爷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她工作忙,没时间回来。”
“现在的年轻人啊,眼里只有工作,没有父母。”另一个老头摇头感叹。
“我看不是工作的事,八成是女婿家看不上咱们农村人,不让孩子回来。”第三个老头压低声音说。
这句话如同一根刺,深深扎进了张大爷的心里。
03
回到家,张大爷把在茶馆听到的话告诉了刘大妈。
“你别听他们瞎说,人家赵明和他父母对我们挺好的。”刘大妈劝道。
“那为什么小兰连个电话都不打?”张大爷固执地问。
正说着,手机响了,是赵明发来的微信。
刘大妈打开一看,是几张照片,照片上的小兰站在一栋现代化的大楼前,笑容满面。
“看,小兰在新加坡工作呢,挺开心的。”刘大妈给张大爷看照片。
张大爷盯着照片看了半天,“怎么感觉这照片是在国内拍的?”
“你想多了,人家大楼上都写着外国文字呢。”刘大妈指着照片上模糊的招牌说。
张大爷不置可否,只是沉默地走开了。
又过了几天,依然没有小兰的直接联系。
一天晚上,刘大妈突然说:“老头子,我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张大爷问。
“与其在家天天惦记着,不如我们也出去走走?”刘大妈提议道。
“出去?去哪?”张大爷一脸茫然。
“听王婶说老年旅行团挺好的,咱们也去旅游一趟,散散心。”刘大妈兴致勃勃地说。
张大爷皱起眉头,“那小兰回来了怎么办?”
“她要回来会提前说的,再说了,她都不着急见我们,我们为何要一直等她?”刘大妈难得地强硬起来。
张大爷沉思片刻,缓缓点了点头。
决定既下,两人立刻着手准备。
刘大妈找到村里办旅行团的李阿姨,报名参加了一个为期一个月的西北五省游。
“这可是咱们头一回出远门。”刘大妈一边收拾行李一边说。
“嗯,年轻时候太忙,没空出去,现在老了,反倒有机会了。”张大爷帮着整理衣物。
临行前一天,刘大妈给小兰发了一条微信。
“你爸爸和我决定出去旅游一个月,你回来的话,钥匙在老地方。”
消息发出后,一直没有回复。
刘大妈又打了个电话,直接进入语音信箱。
“算了,她忙,我们别打扰她了。”刘大妈放下电话,语气里有些失落。
第二天一早,两人锁好门窗,拿着行李站在村口等旅游大巴。
邻居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张,你们这是要去哪啊?”
“出去玩玩,散散心。”张大爷简短地回答。
“你们家小兰知道吗?”有人好奇地问。
“她出国工作了,一时半会回不来。”刘大妈代为回答。
大巴缓缓驶来,停在村口。
两人拖着行李上了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车窗外,熟悉的村庄渐渐远去。
刘大妈不禁回头望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舍。
“后悔了?”张大爷问道。
刘大妈摇摇头,“没有,就是想起了小时候带小兰出门的样子。”
张大爷轻叹一声,不再说话。
车子驶上高速公路,向西北方向驶去。
窗外的风景飞速后退,他们的心情也渐渐轻松起来。
“看,前面那片油菜花,好漂亮啊!”刘大妈指着窗外金黄的花海,兴奋地说。
张大爷也不自觉地被美景吸引,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恼。
04
旅行团的导游是个年轻姑娘,热情洋溢地介绍着沿途的景点和风土人情。
队伍里有二十多位老年人,气氛温馨和睦。
大家很快熟络起来,相互介绍,分享各自的故事。
“我们是孩子送我们出来玩的,说我们天天在家也是闲着。”一对六十多岁的夫妇笑着说。
“我们是自己想出来走走,趁着还能动。”另一位老太太说。
轮到张大爷和刘大妈,刘大妈笑着说:“我们是女儿结婚后太忙,没时间回家看我们,我们索性出来散心。”
这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忙得很,哪有时间陪父母啊。”
“是啊,能理解他们,但心里总归有点失落。”
听着大家的话,张大爷和刘大妈感到一丝安慰。
原来不只是他们,很多老人都有类似的经历。
夜晚,他们住进了西安的一家酒店。
刘大妈躺在床上,仍然兴奋不已:“老头子,咱们这是第一次住这么好的酒店呢!”
张大爷嗯了一声,翻出手机看了看,依然没有小兰的消息。
刘大妈察觉到丈夫的情绪,轻声说:“别想那么多了,好好享受这次旅行吧。”
张大爷放下手机,闭上眼睛,尝试着入睡。
窗外,西安的夜色静谧而美丽。
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
张大爷和刘大妈早早起床,准备去参观兵马俑。
酒店的自助早餐让两位老人大开眼界。
“这么多吃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城里人日子真好。”刘大妈一边夹菜一边感叹。
张大爷难得地笑了笑,“吃吧,好好享受。”
兵马俑的宏伟壮观让两位老人震撼不已。
“这得多少人,花了多少时间才能造出来啊。”刘大妈仰望着排列整齐的陶俑,不住地感叹。
“秦始皇为了自己的长生不老,动用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张大爷若有所思地说,“可到头来,还不是一样要死。”
听到丈夫这番话,刘大妈转头看了他一眼。
“想什么呢?”刘大妈问。
“没什么,就是觉得人这一辈子,真的很短暂。”张大爷语气中带着某种领悟。
参观完兵马俑,他们又去了大雁塔和钟鼓楼。
在回酒店的路上,他们遇到了一对和他们年纪相仿的夫妇。
那对夫妇操着浓重的北方口音,听说他们是第一次出远门旅行,显得很惊讶。
“我们每年都出去旅游两三次,孩子们都在国外,十年才见一面,与其在家郁闷,不如出来走走。”那位老先生爽朗地说。
“你们不想念孩子吗?”张大爷忍不住问道。
“想啊,怎么不想,但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那位老太太温和地说,“与其整天盼着他们回来,不如自己过得开心点。”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张大爷陷入了沉思。
晚上回到酒店,张大爷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他在想那对老夫妇的话,也在想小兰。
“在想什么呢?”刘大妈轻声问道。
“今天那对老夫妇说的话,你觉得有道理吗?”张大爷问。
刘大妈沉默了一会,“我觉得有道理,孩子大了,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不能一直拴着他们。”
“可是回门是规矩啊。”张大爷固执地说。
“规矩是人定的,也可以变的。”刘大妈难得地反驳丈夫,“重要的是心意,不是形式。”
张大爷没有回答,但刘大妈知道,他一定听进去了。
05
旅行继续,他们来到了敦煌。
站在莫高窟前,望着那些历经千年风霜却依然色彩斑斓的壁画,张大爷不禁感慨万千。
“这些画都是古人留下来的,他们早就不在了,但他们的作品却流传至今。”导游介绍道。
“人生百年,能留下什么呢?”张大爷喃喃自语。
身旁的刘大妈轻轻握住了他的手。
“留下了小兰,还有我们的爱。”刘大妈柔声说。
张大爷转头看了看妻子,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容。
在敦煌的日子里,刘大妈迷上了拍照。
团里的年轻导游教会了她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拍照,还帮她下载了社交软件。
“阿姨,你拍的照片可以发到朋友圈,让亲朋好友也看到你们的旅行。”导游热心地说。
刘大妈来了兴趣,很快学会了发朋友圈。
她把每天的旅行照片都发到了朋友圈,还配上简单的文字。
令她惊喜的是,这些照片收获了不少点赞和评论。
村里的姐妹们纷纷留言:“大妹子,没想到你这么时尚了,会用智能手机了!”
“看你们玩得这么开心,真羡慕!”
甚至连小兰也点了赞,虽然没有留言。
这让刘大妈心里一阵暖意。
“老头子,你看,小兰看到我们的照片了,还点赞了!”刘大妈兴奋地给张大爷看手机。
张大爷凑过去看了一眼,脸上的表情柔和了许多。
“她还是关心我们的。”张大爷轻声说。
刘大妈点点头,眼里含着泪水。
旅途中,有一件事让两位老人特别感动。
那就是年轻导游对他们的照顾。
导游小林发现张大爷走路有些吃力,就特地放慢步伐陪着他。
“张爷爷,您慢点,不着急。”小林总是这么说。
在景区用餐时,她还会特地为老人们挑选容易消化的食物。
“阿姨,这个汤不错,您尝尝。”小林把一碗热汤递给刘大妈。
这些小小的关怀,让两位老人感到无比温暖。
“现在的年轻人,其实挺好的。”刘大妈悄悄对张大爷说。
张大爷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半个月过去了,旅行已经过半。
张大爷和刘大妈早已适应了旅行的节奏,每天都满怀期待地迎接新的风景和体验。
他们不再总是惦记着小兰的事,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旅行中。
刘大妈的朋友圈成了她的新乐趣。
她每天都会精心挑选照片发布,配上简单却充满感情的文字。
“今天看到了美丽的青海湖,蓝得像天空一样。”
“张大爷在沙漠里骑骆驼,哈哈,看他紧张的样子。”
这些朴素的文字,配上生动的照片,获得了不少关注和喜爱。
远在省城的小兰每天都会关注母亲的朋友圈,默默地点赞。
偶尔,她也会留下简短的评论:“爸妈玩得开心,注意身体。”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却让刘大妈高兴不已。
06
一天晚上,刘大妈收到了小兰的私信。
“妈,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我真的很高兴。”
“你爸还生我的气吗?”
刘大妈看着这条消息,心中百感交集。
“你爸没生气,就是有点想你。”刘大妈回复道。
“等我忙完这阵子,一定回去看你们。”小兰承诺道。
“不着急,你忙你的,我们挺好的。”刘大妈回复。
发完这条消息,刘大妈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她发现自己不再那么患得患失,不再那么在意小兰是否回家。
张大爷也在这段旅途中有了不少变化。
他变得更加开朗,更加愿意与人交流。
在旅游团里,他交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老伙计,经常一起下棋聊天。
“老张,你闺女的事,别太放在心上。”一位老伙计劝道。
“现在想通了,孩子有孩子的生活,我们有我们的生活。”张大爷豁达地说。
听到丈夫这番话,刘大妈惊讶地看着他。
这哪是那个固执己见、一心要女儿回门的张大爷?
看来,旅行真的改变了他。
或者说,是他自己选择了改变。
晚上,躺在酒店的床上,刘大妈问张大爷:“老头子,你真的不在意小兰没回门的事了?”
张大爷沉默了一会,才缓缓说道:“在意,但也理解。”
“这次旅行让我明白,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与其执着于那些形式,不如看重真情实意。”
“只要小兰过得好,什么时候回来都行。”
刘大妈感动地握住丈夫的手。
“老头子,你变了。”
张大爷笑了笑,“人总是要变的,不然怎么跟得上时代?”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的隔阂仿佛在这一刻完全消融。
第三周的旅程更加精彩。
他们领略了大漠的壮美,感受了草原的辽阔,体验了高原的神秘。
每一个风景,每一次体验,都让他们感到生命的丰富和多彩。
“以前总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老了还能看到这么多美景。”刘大妈感叹道。
“是啊,早知道这么好,我们应该早点出来走走。”张大爷附和道。
在一次篝火晚会上,导游请每个团员分享自己的感受。
轮到张大爷时,他站起来,有些腼腆地说:“我这辈子没出过远门,一直觉得家里最重要。”
“这次出来才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大,这么美。”
“谢谢大家的陪伴,让我这个老头子也过了把新鲜滋味。”
简朴的话语引来了大家的掌声。
刘大妈看着丈夫,眼中满是骄傲和爱意。
旅行即将结束,两人开始计划回家后的生活。
“我想把咱们的照片都洗出来,贴在墙上。”刘大妈提议。
“好啊,我还想学摄影,下次出来能拍得更好。”张大爷说。
“你还想下次?”刘大妈笑着问。
“当然,趁着还能动,多出来走走。”张大爷坚定地说。
两人畅想着未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对了,小兰最近有联系你吗?”张大爷突然问道。
“有啊,她说等她忙完这阵子就回来看我们。”刘大妈回答。
“那就好,不着急,让她忙她的。”张大爷点点头,语气轻松。
刘大妈心中感慨万千。
一个月前,为了女儿不回门,他们赌气出游。
而现在,他们不仅收获了美好的旅行记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这或许是这次旅行最大的礼物。
07
一个月的旅行结束了,张大爷和刘大妈满载而归。
他们买了不少特产和纪念品,打算送给邻居和亲友。
当然,也给小兰准备了一份礼物。
回家的大巴在村口停下,两人拖着行李走向自己的家。
一路上,遇到了不少邻居,大家纷纷打招呼。
“老张,老刘,回来啦?玩得怎么样?”
“看你们晒黑了不少,肯定玩得很开心吧!”
两人笑着回应,心情舒畅。
走到家门口,张大爷从口袋里掏出钥匙。
他发现信箱里塞满了广告传单,显然这一个月没人来过。
“小兰还没回来过啊。”张大爷轻声说,语气里没有责备,只有一丝淡淡的失落。
刘大妈拍拍他的肩膀,“没事,她忙。”
张大爷点点头,插入钥匙,转动门锁。
门开了,张大爷和刘大妈踏入屋内,突然僵在了原地。
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目瞪口呆,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家里一片狼藉,墙壁上的白灰斑驳脱落,天花板有明显的漏水痕迹。
客厅中央积了一大滩水,家具被水浸泡得变了形,发霉变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霉味。
刘大妈捂住嘴,眼泪夺眶而出。
“这...这是怎么回事啊?”她声音颤抖地问道。
张大爷缓缓走向客厅中央,蹲下身,用手触碰地上的水渍。
“是楼上漏水了。”
他们的家是老式的两层楼房,楼上住着另一户人家,常年在外打工。
“我们辛辛苦苦几十年的家,就这样毁了...”刘大妈靠在门框上,泪如雨下。
张大爷站起身,环顾四周。
墙上悬挂的照片相框已经被水浸泡得面目全非。
那是他们和小兰的全家福,是他们最珍视的记忆。
沙发、茶几、电视柜,都已经泡得变形。
最让人心疼的是刘大妈精心收藏的瓷器和纪念品,大部分都已经损坏。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和交谈声。
“应该是这家,邻居说他们今天回来。”一个年轻女性的声音传来。
“小心台阶,这边。”一个年轻男性的声音紧接着说。
张大爷和刘大妈循声望去,看到了小兰和赵明。
小兰一看到父母,又看到屋内的惨状,立刻惊呼出声:“爸!妈!”
她快步冲上前,抱住了刘大妈:“你们没事吧?什么时候回来的?”
赵明也紧随其后,关切地问候张大爷:“叔叔,没受伤吧?”
张大爷摇摇头,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刘大妈在女儿怀里抽泣着:“小兰,你怎么来了?”
“我们接到邻居王婶的电话,说你们家漏水了,所以赶紧过来看看。”小兰解释道,“没想到这么严重。”
赵明环顾四周,皱起眉头:“看起来是楼上的水管爆裂,漏了很久了。”
他仔细检查了天花板和墙壁:“至少有一个星期了,得尽快修理,不然墙体会受损。”
张大爷这才回过神来:“什么时候开始漏的?谁发现的?”
“前天王婶路过你们家,发现门缝里有水流出来,就给我们打了电话。”小兰回答道。
“我们昨天赶过来,但没有钥匙,进不去。”赵明补充道,“今天听说你们要回来,我们就过来接你们。”
刘大妈一边擦眼泪一边问:“你不是出国了吗?怎么回来了?”
小兰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妈,我没出国,是公司临时有个项目,我一直在加班。”
“那赵明怎么说你去新加坡了?”张大爷疑惑地问。
小兰转头看向赵明,后者尴尬地挠挠头:“叔叔,是我擅自做主,怕你们担心。”
“小兰一直在省城,就是特别忙,几乎天天加班到半夜。”
08
客厅里,四个人围坐在尚未被水浸泡的椅子上。
水渍已经被初步清理,但屋子里依然潮湿闷热。
小兰深吸一口气,决定坦白一切。
“爸,妈,其实我没有出国,也没有什么特别紧急的项目。”
“那你为什么不回门?”张大爷直截了当地问。
小兰低下头,声音有些哽咽:“我和赵明结婚后,经济压力很大。”
“我们买的房子贷款每个月要还一万多,加上日常开销,根本存不下钱。”
“赵明的父母帮了我们不少,我不想再让你们操心。”
刘大妈惊讶地看着女儿:“孩子,你怎么不早说?”
“我怕你们担心,怕你们把积蓄都给我们。”小兰抬起头,眼中含着泪水。
“回门那天,我本来打算回来的,但公司临时有个项目,主管说如果能完成,就有奖金。”
“我想着多赚点钱,就接了下来,打算做完再回来看你们。”
“可是一拖再拖,项目做完了又来了新的,我就...”小兰说不下去了,泪水夺眶而出。
赵明接过话头:“叔叔,阿姨,是我的责任,我应该坚持让小兰回来看你们的。”
“我知道回门对你们很重要,但我当时也想着多赚点钱,减轻经济压力。”
“对不起,是我考虑不周。”
张大爷沉默片刻,突然问道:“你们为什么要买那么贵的房子?”
赵明回答:“叔叔,我们想给将来的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房子在学区内,周边配套设施也好,虽然贵了点,但我们觉得值得。”
听到这里,张大爷露出了释然的表情。
“你们啊,有什么困难跟我们说啊,何必这样瞒着我们?”
刘大妈拉住女儿的手:“妈不在乎你有没有按时回门,只在乎你过得好不好。”
“以后有困难,一定要说出来,我们是一家人啊。”
小兰点点头,泪流满面:“妈,我错了,我应该坦白的。”
赵明从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叔叔,阿姨,我已经联系了装修公司,这是他们设计的修缮方案。”
“房子需要彻底翻新,我们会承担所有费用。”
张大爷摆摆手:“不用不用,这是我们自己的房子,我们自己来修。”
“叔叔,这是我们的责任。”赵明坚持道,“如果我们按时回来,或许能早点发现漏水,不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刘大妈看了看女婿,又看了看女儿,心中一阵感动。
“好吧,那就一起来修,大家出出力,出出钱。”她温和地说。
赵明点点头,开始详细介绍修缮方案。
小兰注意到了父母放在门口的行李箱。
“爸妈,你们这次旅行玩得怎么样?看朋友圈上的照片,好像挺开心的。”
刘大妈的脸上立刻绽放出笑容:“可好了,我们去了好多地方,见了好多风景。”
她拿出手机,给女儿和女婿展示旅行照片,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旅途中的见闻。
09
晚饭是在附近的小饭馆解决的。
四个人围坐在一张圆桌前,点了几个家常菜。
饭桌上,小兰完全坦白了所有的事情。
“爸,妈,其实我和赵明结婚后,经济状况真的很紧张。”
“首付是赵明父母帮忙付的,每个月的房贷要一万二,加上日常开销,基本上月光。”
“我们俩都在拼命工作,想多攒点钱,将来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
张大爷皱眉问道:“这么紧张,为什么不早说?”
小兰摇摇头:“爸,我知道你们辛苦了一辈子,那点积蓄是你们的养老钱,我怎么能要?”
“而且我和赵明都有工作,只要努力,总能熬过这段难关的。”
赵明补充道:“叔叔,我父母已经帮了我们不少,我不想再让小兰的父母操心。”
“我觉得作为一个男人,应该自己扛起这个责任。”
张大爷看向女婿的眼神明显柔和了许多。
他夹了一块红烧肉放在赵明碗里:“好小子,有志气。”
赵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谢谢叔叔。”
“那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实情,偏要编出国这种谎言?”刘大妈仍有些不解。
小兰叹了口气:“妈,我怕你们看出我们的压力和疲惫。”
“每天加班到深夜,周末也不休息,我整个人都瘦了一圈,怕你们担心。”
“本来打算等工作稳定了,攒够了钱,再回来看你们的。”
“没想到拖着拖着,就成了现在这样。”
刘大妈握住女儿的手:“傻孩子,妈不在乎你有钱没钱,只在乎你过得好不好。”
“你这样瞒着我们,反而让我们更担心。”
赵明问道:“叔叔阿姨,你们是怎么突然决定去旅游的?”
刘大妈老实交代:“其实我们是生气小兰不回门,赌气出去旅游的。”
“想着你们不在乎我们,我们何必一直在家等着。”
小兰听了,眼泪又涌了出来:“爸,妈,对不起,都是我的错。”
“不怪你,不怪你。”刘大妈连忙安慰,“现在想想,这次旅行反而是件好事。”
“要不是出去走走,我们可能一辈子都闷在家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赵明举起杯子:“叔叔阿姨,我敬你们一杯,谢谢你们对小兰的养育之恩,也谢谢你们的宽容。”
“我保证,以后一定好好照顾小兰,也常回来看望二老。”
张大爷和刘大妈也举起杯子,和女婿碰杯。
这一刻,隔阂消融,四人如同真正的一家人。
第二天一早,装修公司的工人就来了。
在赵明的安排下,他们开始评估损失并制定详细的修缮计划。
“叔叔阿姨,房子需要彻底翻新,可能要两到三个月。”装修公司的负责人说。
“在此期间,你们有什么安排吗?”
小兰立刻提议:“爸妈,要不你们搬到我们那里住吧?”
张大爷和刘大妈犹豫了一下。
“会不会打扰你们?”刘大妈担忧地问。
赵明摇摇头:“阿姨,这怎么会是打扰呢?我们巴不得你们来住呢!”
“是啊,妈,你们来了,家里也热闹。”小兰附和道。
看到女儿和女婿的真诚邀请,张大爷和刘大妈最终点头同意。
收拾行李时,刘大妈发现很多衣物和日用品都被水浸泡了,无法使用。
小兰安慰道:“妈,没事,到城里我们再买新的。”
10
临走前,张大爷站在院子里,深深地看了一眼这个住了几十年的家。
“别担心,爸,房子修好后会更舒适的。”小兰走过来,轻轻搂住父亲的肩膀。
一行四人乘坐赵明的车,向省城驶去。
到了城里,小兰和赵明的家是一套位于市中心的两室一厅。
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很整洁,充满了年轻人的活力。
“爸,妈,你们看,这是我们给你们准备的房间。”小兰打开客房的门。
客房虽小,但布置得温馨舒适,窗外还能看到城市的风景。
“这里比我们家好多了。”刘大妈由衷地感叹。
“妈,这也是你们的家。”小兰柔声说。
接下来的日子里,四人开始了共同生活。
起初,张大爷和刘大妈还有些不适应城市的节奏和环境。
但很快,在小兰和赵明的帮助下,他们渐渐融入了城市生活。
小兰工作依然忙碌,但她开始学会平衡工作和家庭。
每天晚上,她都会抽出时间陪父母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赵明也表现得体贴周到,经常带两位老人去附近的公园散步,或者陪他们看电视。
周末,一家人会一起去超市购物,或者去郊外踏青。
张大爷开始在小区的活动室里下棋,认识了不少同龄朋友。
刘大妈则加入了广场舞队,每天早晚都去锻炼身体。
与此同时,老家的房子修缮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每周末,一家人都会回去看看进度,提出修改意见。
房子按照原来的格局进行修缮,但增添了许多现代化的设施。
三个月后,老家的房子终于修缮完毕。
焕然一新的房子既保留了传统风格,又增添了现代化的便利设施。
张大爷和刘大妈决定搬回老家居住。
“爸,妈,要不再住一段时间?”小兰依依不舍地挽留。
张大爷摇摇头:“城里虽好,但我们还是习惯老家的生活。”
“再说了,你们小两口也需要自己的空间。”
小兰理解父母的想法,不再坚持。
但她保证:“爸,妈,我每个月至少回家一次,有什么事就打电话,我随时都能回来。”
搬回老家那天,村里的邻居们纷纷前来帮忙。
“老张,老刘,你们总算回来了,村里都冷清了。”王婶热情地说。
“这房子修得真好,跟新的一样!”另一位邻居赞叹道。
晚上,一家人坐在焕然一新的客厅里,享用团圆饭。
饭后,小兰突然神秘地说:“爸,妈,我和赵明有个礼物要送给你们。”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父母。
张大爷打开信封,发现是两张去三亚的机票和酒店预订单。
“这是...”张大爷惊讶地问。
小兰笑着解释:“爸,妈,这是我和赵明送你们的礼物,下个月带你们去三亚度假。”
“你们不是一直想看海吗?这次我们一家人一起去!”
刘大妈感动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这得花不少钱吧?”
赵明摆摆手:“阿姨,不算什么,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最近公司效益好,发了奖金,正好可以犒劳一下全家人。”
张大爷和刘大妈相视一笑,心中满是幸福和满足。
回到房间,刘大妈忍不住感慨:“老头子,你说这事闹的,我们赌气出去旅游,结果反倒让一家人的关系更亲密了。”
张大爷点点头:“人生啊,总是充满意外。”
“说起来,还要感谢那场漏水,不然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理解小兰的难处。”
“是啊,每一次看似的灾难,或许都是转机。”刘大妈若有所思地说。
张大爷拍拍妻子的手:“以后啊,我们就安安心心在家养老,让孩子们去闯荡。”
“有空了,我们也可以出去走走,看看这个大世界。”
刘大妈笑着点头:“好啊,趁着还能动,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第二天,小兰和赵明回城了。
临行前,小兰再三叮嘱父母注意身体,有事就打电话。
目送女儿和女婿的车远去,张大爷和刘大妈站在门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口的桃花又开了,春风拂面,满是生机。
就像他们的生活,虽然经历了风雨,但终究迎来了新的开始。
来源:小灰灰游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