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极限运动装备思维遇上剃须刀——未野,这个拒绝营销噱头的硬核品牌,专为对剃净度、贴合度等剃须标准要求极高的运动人群打造,在CCTV展播背书,运动员实测认证下,用五层浮动刀头、21000转纯铜电机和598HV德国钢刀片,撕开了千元内剃须刀的性能天花板。
#第三期数码搜索种草计划#
当极限运动装备思维遇上剃须刀——未野,这个拒绝营销噱头的硬核品牌,专为对剃净度、贴合度等剃须标准要求极高的运动人群打造,在CCTV展播背书,运动员实测认证下,用五层浮动刀头、21000转纯铜电机和598HV德国钢刀片,撕开了千元内剃须刀的性能天花板。
今天就来说说我与这台手动剃须终结者-未野MRX的故事。
颠覆剃须认知!未野五刀头狂魔剃须刀测评:21000转高频震颤,喉结沟壑寸草不生
作为一名每天清晨7点半就要出门的打工人,我与胡茬的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从学生时代用老爸的旋转式剃须刀刮得满下巴血点,到后来斥巨资购入某国际大牌却总在喉结处留下顽固胡茬,直到1个月前遇见未野这款"性能怪兽",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剃须自由"。
一、拆箱实录
撕开黑色哑光包装的瞬间,我就知道这货不简单——盒面烫银LOGO在灯光下折射出金属光泽,而流线型机身则泛着极限装备特有的冷光,上手握住略带磨砂的质感外壳与轻巧的机身重量完美契合。
但真正让我瞳孔地震的是刀网:刀身与刀网接缝处的0.2mm精密咬合清晰可见,薄得几乎透明的金属网膜,在灯光下能看到精密排列的蜂巢状切割孔,这和我之前用过的"铁栅栏"刀网完全不是一个物种。
二、第一次剃须实测
收到货当晚其实已经迫不及待开始了实测:
1.开启开关的刹那,21000转的电机发出战斗机引擎般的蜂鸣(后来发现静音模式可降低30%音量......真是吃了不看说明书的亏!)
2.刀头接触皮肤的瞬间,我下意识屏住呼吸——以往被夹须的惨痛记忆让我条件反射性后缩,但这次刀网就像抹了润滑剂的冰刀,顺滑地掠过下颌角,甚至没来得及用力按压!
3.三分钟后摸向喉结处常年残留的"胡茬三角区",手指触感竟像抚摸刚抛光的大理石台面~
那晚我像个变态似的对着浴室镜用手机灯检查了半小时,连下巴拐角处蛰伏多年的几根"顽固分子"都被连根拔起。
老婆探头说了句:"你下巴反光晃到我了",这大概是我听过最硬核的赞美。
三、与手动剃须刀的正面PK
作为天生毛发旺盛的北方汉子,我的胡须硬度堪比野猪鬃毛。之前每周总要有一天用传统剃须刀做"深度清洁",每次都要花20分钟还免不了见血。
所以这次我做了个对比实验:左脸用未野,右脸用手动剃须刀,对比结果如下:
在经历一天的对比PK之后,手动剃须刀果断被我收进了洗漱柜的最下层!
现在我的剃须流程从复杂的"打泡沫-热敷-三遍刮剃"简化到打开开关直接上脸,省下的时间够多我出门在楼下吃个早餐。
而那个号称"德国进口598HV不锈钢刀片"的玩意儿,硬是把我钢刷般的胡须切出了丝绸感,每天的剃须体验感都拉满。
三、30天长期使用总结
1、连直男都惊叹的魔鬼细节
作为一个细节控,头一次在剃须刀上得到了满足:
●晨跑前5分钟闪充:有次忘充电,红灯闪烁时插上充电器,刷完牙居然就能完成全脸剃须;
●刀头自清洁黑科技:IPX7防水性能让机身直接在水龙头下冲洗,对着水龙头冲10秒就干净,不像以前要用毛刷折腾半天;
●痘痘肌救星:爆痘期间,V-ZUS 3.0算法自动感知到我浮肿的皮肤,动力输出明显变柔和,刀网在脓包周围自动悬浮避让的技术堪称玄学!
对产品细节长期吹毛求疵的朋友,这款剃须刀也能让你打心里满意。
如果你也受够了拉扯感、残留胡茬和充电两小时剃须五分钟的窘迫,是时候让这款"千元性能怪兽"接管你的面子工程了。相信我,第一次剃净后摸着自己光滑的下巴傻笑的样子,绝对值得被载入人生高光时刻。
来源:小猪的美食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