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和他的小米公司为什么在很多行业都能打出“爆款”?深度聊聊

B站影视 2025-02-08 16:34 2

摘要:「小米」和雷军,为什么在很多行业都能打出爆款?小米竟然推出了自己的空调!离谱的是,销量还不少,成为格力的重要竞争对手。不单是小米手机、红米手机、SU7汽车、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只要处于其生态圈之内,它都能无视自身能力圈,在每个领域都能作出爆款!它是怎么做到的

「小米」和雷军,为什么在很多行业都能打出爆款?小米竟然推出了自己的空调!离谱的是,销量还不少,成为格力的重要竞争对手。不单是小米手机、红米手机、SU7汽车、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只要处于其生态圈之内,它都能无视自身能力圈,在每个领域都能作出爆款!它是怎么做到的?

关于爆款,雷军提出“爆品是打造出来的,不是靠营销。”所以核心应该是产品本身的优势。爆品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高效生产、符合消费能力的定价、产品体验创新。同样我认为打造爆款肯定不是营销部门的事情,是话题(雷军和小米很会造话题,通过微博抖音做动态做直播,和用户聊天)。是把握人性(很会传递情绪价值,例如80万的小米Su7 ultra汽车设计了一个金标,雷军说80万做一个黄色纯金的logo不过分吧),是建立信任感(打造创始人IP人设,让老实形象的雷军、热情对粉丝服务的雷军、主动下基层到工厂大螺丝的雷军,50岁挂帅去做汽车,赌上自己一辈子的声誉最后一次创业。),是诚实(小米在格力董明珠说小米空调后主动用事实承认我们没有说是第一,我们是第四名……);

我很喜欢这张图

给我的感觉小米和雷军在打造成品是精心策划的,不仅仅是在策划产品,而且为产品做360度的传播机制和保护机制,保障爆款不仅仅能卖火,而且有持续性话题,而且再加上人和产品之间的融合形成的信任和情绪价值,可以说一个产品最终围绕了创始人、营销部、品牌部、公关部、内容部、网络新媒体部、产品设计部(小心思设计)等等的融合的结果。接下来详细聊聊!

有了打造MIUI和小米手机的根基,雷军的小米公司通过投资初创公司扩展产品线,形成生态链。这可能帮助小米快速进入不同领域,比如智能家居、手环等,同时保持产品间的互联互通,增强用户粘性。虽然不说每一款产品都是雷军深度参与,但是也能看到小米对于所有生态产品的消费定价、创新理念、体验变革以及设计语言的协调性!

在传统的家电领域,这也是小米接下来的重要零售中心,小米也完成了很多不一样的创新,能够抓住社会痛点(比如空气质量、例如空调设计考虑到了热风向上吹、洗衣机大小桶设计,同时运行洗衣洗内裤都进行了。),还提供了高性价比。

雷军在卓越网失败后学到了要顺势而为和保持现金流,这可能影响了小米的策略,比如在造车时确保充足的资金和用户基础。还有雷军强调倾听用户需求,比如通过论坛和发烧友反馈改进MIUI系统,这种用户导向的设计可能帮助小米在各个领域精准定位需求。这也是爆款效应的根基,掌握钱和人,做产品犯错误的概率就很小了!

我们不是第一,是第四,这种真实性的回应格力也很牛

当然从策略层来说,小米能做成爆款,在定项目对于洞察未来能力很强、在选择做什么的时候,精准取舍功能很强、在挖掘竞品和行业需求的时候,能够精准把握自己需要在那些技术和需要在那些供应链创新或者合作或者自研、在那些故事那些话术那些行为能够高效触达用户已经设计好了公关设计好了路线,就能在新媒体传播的时候每一个环节节点每一个话语都确保能真正走进用户心理!

当然文化基调和做事风格,以及企业文化也决定了很多事情,雷军坚持“感动人心,价格厚道”,通过高周转和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比如充电宝以低于成本价销售,靠销量摊薄成本,这种模式可能让小米在进入新市场时快速获得份额,即使初期利润低,但长远看能建立品牌忠诚度。而企业文化最好的践行者就是创始人,雷军就是这样演绎着!

这两年我们也发现小米也在快速兼容苹果生态,例如汽车支持苹果设备上车,系统支持小米设备和苹果设备实现便捷互联。例如还为苹果用户打造快充、打造支持录音的蓝牙耳机……这种做法,让小米兼容苹果生态,也能帮助小米其吸引更多用户,尤其是苹果用户,从而扩大市场。这种开放策略可能也是小米能在多个领域成功的原因之一,打破生态壁垒,让不同设备互联互通。

总结下来,我们会发现,小米的跨界爆款能力,本质上是系统化方法论(爆品模式)+生态协同(开放生态链)+商业模式创新(高周转、用户导向)的综合结果。其核心在于,将制造业的工业化思维与互联网的用户思维深度融合,持续创造“超出预期”的价值。正如雷军所言:“爆品是打造出来的,不是营销出来的”。

附带深度解析:

第一步打铁还需自身硬,产品关要过!

1、精准洞察用户需求,小米通过深度调研和用户社区互动(如早期MIUI论坛的发烧友反馈),精准捕捉用户未被满足的痛点。例如,空气净化器的推出源于2014年前后空气质量成为社会性痛点,而小米以高性价比解决了这一需求。

2、超预期的产品力和需求满足,爆品需在核心功能上做到极致,并至少有一项突破性优势。例如,小米扫地机器人初期仅聚焦“扫得快、扫得干净”,舍弃拖地等冗余功能,通过技术整合实现高效清洁。

3、惊喜定价策略在产品满足的时候,价格又能在接受的价格范围更低,小米坚持“感动人心,价格厚道”,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以接近成本价击穿市场。例如,小米移动电源以69元定价(成本约77元),通过薄利多销实现年销千万级。

4、效率制胜,通过精简SKU(减少产品型号)、优化供应链(如引入笔记本电芯技术到充电宝)和高效渠道(新零售模式),小米实现了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的高周转。

第二、单一产品的爆款不是成功,将爆款融合到生态中,就能持续成功还能产生复购!

小米的跨界成功不仅依赖单一产品,更得益于其开放生态链布局

1、生态链企业孵化,小米以“投资不控股”模式扶持初创公司(如紫米、华米等),提供方法论支持和供应链资源,快速扩展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等品类,形成跨领域的产品矩阵。

2、互联互通体验,生态链产品与小米手机深度绑定(如米家APP统一控制),并通过兼容苹果设备(如支持AirDrop互传)打破生态壁垒,吸引多品牌用户。

3、用户黏性增强,用户一旦进入小米生态圈,更换单一产品的成本极高,例如智能家居设备间的联动性促使消费者持续购买小米产品。

摆脱组装厂的标签,商业模式的创新

1、“技术为本”的底层支撑,多场合也强调技术为本,小米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如澎湃芯片、自动驾驶技术),同时通过整合成熟供应链技术(如台灯采用笔记本转轴工艺)实现快速创新。不仅如此,还做到了现有创新,持续投入资金去做创新。既能看到现在也能看到未来!

2、高周转与薄利多销,小米通过“低毛利、高销量”模式摊薄成本,例如手机业务仅需达到一定销量即可盈利,这种模式在空调、汽车等重资产领域同样适用。

3、用户共创与品牌信任,雷军强调“和用户交朋友”,通过社区运营、用户参与产品迭代(如MIUI每周更新)建立强信任关系,使新品推出时能快速获得市场响应。

跨行业突破的典型案例

空调领域挑战格力,小米空调的成功源于其生态协同(与智能家居联动)和价格优势(同等性能下价格更低),同时借助品牌积累的信任度快速打开市场。

汽车行业破局,小米SU7的推出延续了“性价比+极致体验”策略,瞄准新能源汽车市场痛点(如续航、智能化),并通过数亿手机用户的潜在转化实现销量爆发。

看完这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我写了一些我的想法,又整理了一下deepseek给的一些答案融合在一起,希望全方面的来看待小米的爆款,而不是从产品角度看待爆款,同样学习小米和雷军,可能需要从长期主义学习、从文化价值观学习、从人性角度学习、从生态需求的爆款打造角度去学习,不然可能是一次性消费,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来源:创业者李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