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空降”体育馆演员“倾倒”无威亚——揭秘亚冬会开幕式满满细节

B站影视 2025-02-08 08:00 2

摘要:昨晚,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正式开幕,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开幕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开幕式结束后,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及主创团队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仪式及表演中或震撼,或神奇,或温暖的细节一一进行解读。

昨晚,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正式开幕,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开幕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开幕式结束后,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及主创团队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仪式及表演中或震撼,或神奇,或温暖的细节一一进行解读。

2月7日,演员在开幕式上表演。本报记者 潘之望 摄

科技破局

有效空间造无限视效

本着节俭原则,本届亚冬会开闭幕式均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举行。主创团队利用原有场馆进行科学规划改建,使开幕式舞台兼顾舞台表演区、冰上表演区、仪式旗台区等复合功能,在有限空间内打造了良好的观赏体验。

据总导演沙晓岚介绍,由于场馆本身是会展中心,所以上空不能做悬吊,地板也不可能下沉或放置升降机械装置,给创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主创团队放弃了吊威亚及地面升降方案,转而设计了一块灵动的大屏幕,所有背景及裸眼3D图像、舞美都靠屏幕展示。三维动画团队、AR团队和虚拟团队全员100余人在哈尔滨加班加点两个多月,不断打磨,最终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由于场地有很多局限,我们必须以更好的演艺科技来包装节目。”对于开幕式的科技元素,沙晓岚娓娓道来:“AR技术在每一个节目中都有展现,比如当冰灯启梦的时候,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够看到一片片雪花落下。节目还运用了诸多裸眼3D技术,比如采冰人采出的‘头冰’绑着红绸跃然升起,从地屏一直到立屏上。还有节目中演员穿着的发光服,从质量到品质都是世界一流水平。”

此外,电视观众能够看到场馆顶棚开启,场内出现巨大的雪山,滑雪运动员从山上飞驰而下衔接到场内,这样的视觉效果运用了AR技术和五条帷幕与演员进行互动。演员几乎达到180度倾倒,是因为脚上穿戴了反重力倾倒装置。“这些科技手段都让节目的体育元素变得更‘燃’了。”沙晓岚说。

演员“瞬移”

双会场联动冰火接力

点火仪式历来是大型运动会开幕式最受关注的环节。本届亚冬会点火仪式创意满满,地点设在了开幕式分会场——冰雪大世界,并让主会场的小演员完成了“瞬间大挪移”。

冰雪大世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冰雪主题乐园,此番也是亚冬会开幕式首设分会场。主火炬塔点燃后,园内标志性设施——雪花摩天轮上象征着亚洲47个国家和地区的轿厢瞬间喷发出特效焰火,亚冬圣火与摩天轮圆心重合,象征着“亚洲同心”,留下了亚冬会历史上的经典一幕。

组委会大型活动部副部长周巍表示,为克服“在极寒天气下完成点火程序”这一难题,呈现一场别开生面、极具创新的点火仪式,相关工作团队历经实践、反复测试,秉承坚持与努力、认真与细致,最终保证了点火仪式圆满成功。开幕式开始阶段在迎宾表演中点亮冰灯的几位小演员,从主会场以最快速度被转运到冰雪大世界,和火炬手一同完成了点火,讲述了从启梦、追梦到圆梦的关于冰雪梦想的故事,最终串联起了开幕式的整体篇章。

而由四位黑龙江籍奥运冠军完成最后四棒火炬接力,既体现了哈尔滨冰雪和体育运动的积淀,也展现了这座“冠军之城”对运动精神与体育事业的传承。

冠军转身

冬奥名将解锁新身份

除四位火炬手外,在开幕式演职人员名单中,还有多位黑龙江籍奥运会及冬奥冠军的名字。

中国首位花样滑冰冬奥会冠军赵宏博,此次作为亚奥理事会会旗执旗手亮相开幕式。他回忆道,自己首次参加亚冬会就是1996年在哈尔滨,“现在哈尔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是全球性‘网红’城市。我在这里看到了很多年轻运动员,相信他们一定会令这届亚冬会呈现更多精彩,让更多人关注中国冰雪事业。”同为执旗手的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冠军韩聪也表示非常开心和荣耀,尤其能和恩师赵宏博并肩执旗,“对我和中国花滑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而韩聪的搭档隋文静,此次则是以节目导演的身份参与到开幕式工作中。北京冬奥会后,她便进入北京舞蹈学院学习编导,希望尝试更多人生的可能性。去年,她为国家青年队选手编排的节目,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次开幕式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鼓励,这种创新性的融合,让我觉得花样滑冰这项运动可以在更多平台和场景中去展示、呈现。”隋文静说,“未来我希望继续以花样滑冰为载体,创作出更多作品。无论在大型活动中,还是在花滑专业领域,我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表达,让花样滑冰走向更大的世界,传播更多中国文化和中国声音。”

本报哈尔滨电 记者 王笑笑 邓方佳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