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药学学霸跨界当导演,《哪吒》里藏着多少中医药密码?

B站影视 2025-02-08 11:10 1

摘要:饺子,本名杨宇,这位在动画界大放异彩的导演,其求学背景却与动画看似毫无关联。他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本应在药学领域发光发热,却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动画创作之路 。

大家都知道哪吒的两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哪吒之魔童闹海》,从开头一直到结尾,无疑是细节满满。但大家可知道,电影里的细节居然能细到这种程度。

饺子:从药学学子到动画导演的跨界

饺子,本名杨宇,这位在动画界大放异彩的导演,其求学背景却与动画看似毫无关联。他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本应在药学领域发光发热,却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动画创作之路 。

大三时,一次偶然的机会,饺子接触到了三维动画软件 MAYA,那一刻,仿佛一道光照进了他的世界,儿时对动画的热爱瞬间被重新点燃。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他就靠着软件自带的教程、网上搜索到的资料,一点点摸索,常常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毕业后,他先在广告公司担任动画师,可商业项目的种种限制让他难以施展拳脚,于是 2004 年,他辞职回家,全身心投入动画创作,开启了长达三年半的 “啃老” 时光。在这期间,他靠着母亲每月 1000 多元的退休金生活,却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才华,创作出了 16 分钟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这部短片没有一句台词,却凭借精彩的画面和深刻的战争与人性主题,在国内外各大动画赛事中斩获 30 多个奖项,让饺子一夜成名。

从药学学子到动画导演,饺子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跨界。这段独特的经历,也为他的作品注入了别样的灵魂。药学学习过程中培养的严谨、专注与对细节的把控,在他的动画创作中得以延续。而当他将所学的中医药知识融入电影时,更是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

《哪吒》中的中医药元素初现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有这样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又充满巧思的情节:一场大战过后,陈塘关百姓损伤惨重,李靖列出了一张采购中药的单子。这张单子上写着三七、冰片、苏木、血竭、红花、当归等多种药材 。乍一看,或许很多观众只是一扫而过,并未在意这些陌生的药名,但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

三七,作为伤科要药,有着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神奇功效。无论是体内外的各种出血症状,还是跌打损伤后的瘀血肿痛,它都能大显身手。当人体受到外力撞击,出现瘀血时,三七就像一位英勇的战士,深入身体内部,将那些瘀滞的血液一点点化解,让气血重新畅通起来。在电影的激烈战斗场景后,百姓们受伤流血、筋骨受损,三七的出现就显得尤为必要。

冰片,有着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作用。它就像是夏日里的一阵清风,能迅速驱散体内的热气与疼痛。当受伤的百姓因疼痛难忍而烦躁不安,或者因伤口感染而发热时,冰片便能发挥它的功效,让疼痛减轻,让身体的燥热退去。

苏木,以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为专长。它能够深入到受伤部位的血脉之中,将瘀血一点点散开,缓解因瘀血阻滞而产生的肿胀和疼痛。在大战后的陈塘关,百姓们的身体上满是跌打损伤造成的淤青和肿痛,苏木的加入,就像是给受伤的身体带来了一丝希望。

这些药材在电影中的出现并非偶然,它们与剧情紧密相连,不仅体现了导演饺子的专业知识,也为影片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底蕴。每一味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张救治百姓的良方,也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药方里的大学问

在这张救治百姓的药方中,还有更多值得细细品味的药材。蒲黄,性平味甘,归肝、心包经,有着止血、化瘀、通淋的功效。它就像一位默默守护的卫士,当人体出现吐血、咯血、尿血等各种出血症状时,它能迅速发挥止血作用,同时还能将体内的瘀血化解,让血液重新恢复正常的流动。在电影中,百姓们在战斗中受伤,出血情况肯定不少,蒲黄的加入,无疑是为他们的伤口愈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且,它对于因跌打损伤导致的胸腹刺痛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能够减轻百姓们身体上的痛苦 。

茜草,有着凉血、祛瘀、止血、通经的功能。它就像是一股清凉的泉水,能够将体内因瘀血而产生的热毒清除,在止血的同时,还能让受伤部位的气血恢复畅通。当百姓们受伤后,身体内部可能会因为瘀血的阻滞而产生燥热,茜草的出现,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让身体重新恢复清凉与舒适 。

血竭,堪称天然疗伤圣品,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的功效。在战场上,受伤的百姓伤口往往容易流血不止,血竭能够迅速止血,还能让瘀血消散,减轻疼痛。更重要的是,它对于伤口的愈合有着神奇的功效,能够促进新肉的生长,让受伤的皮肤重新恢复生机,帮助百姓们尽快从伤痛中恢复过来 。

红花,作为妇科常用药,有着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作用。在电影里,它对于受伤百姓的瘀血肿痛同样有着很好的疗效。它能够深入到血脉之中,将瘀血一点点散开,让气血运行更加顺畅,缓解百姓们因跌打损伤而产生的疼痛,让他们的身体逐渐恢复健康 。

当归,以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为主要功效。在治疗外伤时,它通过补血活血,为身体的恢复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伤口的愈合。同时,它还能缓解疼痛,让受伤的百姓在恢复过程中少受一些痛苦。它就像是一位温柔的守护者,默默地为百姓们的身体恢复贡献着力量 。

这些药材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它们针对百姓们在战斗中出现的各种跌打损伤症状,从止血、化瘀、消肿、止痛到促进伤口愈合,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全。饺子导演巧妙地将这些中医药知识融入到电影情节中,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中医药在救治伤病方面的独特作用,也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不止于药,还有中医理念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中医药元素,可不只是表面上的几张药方和药材,其背后还蕴含着中医的核心理念。影片中的主角哪吒和敖丙,就像是中医里的阴阳两极,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哪吒代表着阳,他性格火爆,充满力量,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焰,热情奔放却又带着几分莽撞。敖丙则代表着阴,他冷静沉稳,内敛含蓄,宛如平静的湖水,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藏汹涌。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一旦阴阳失调,疾病便会随之而来。哪吒和敖丙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在对抗中不断寻求平衡,就如同人体阴阳在动态变化中追求和谐。这种平衡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故事,也反映了中医对世界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影片中还有一个极具深意的设定,那就是哪吒的肉身是用莲藕重塑的。在中医里,人体被视为一个小宇宙,与自然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莲藕,这种生长在水中的植物,有着独特的结构和寓意。它的九孔与人的九窍相通,在中医的观念里,九窍是人体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它们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用莲藕重塑哪吒的肉身,不仅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创作,更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体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相互关联。

这种中医理念的融入,让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娱乐作品,更像是一场文化的盛宴。它让观众在欣赏精彩剧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中医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独特见解。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的方式,无疑为电影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也让观众对中医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

“迷迷眠眠丹” 与药学小彩蛋

除了药方和深刻的中医理念,电影中还有一些隐藏的小细节,同样体现了饺子导演的药学背景。其中,“迷迷眠眠丹” 的情节就十分有趣。在电影里,哪吒为了能安稳睡觉,服用了 “迷迷眠眠丹” 。第一次服用时,他因为吃多了,结果在去打土拨鼠的过程中,竟然因为产生了 “抗药性” 而醒了过来。这一情节看似简单,却巧妙地运用了药学中的 “抗药性” 概念 。

在现实生活中,抗药性是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的现象。当我们长期或大量使用某种药物时,身体会逐渐适应药物的作用,使得药物的疗效减弱。饺子导演将这一专业概念融入到电影台词中,不仅让熟悉药学知识的观众会心一笑,也为影片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趣味 。这个小小的情节,就像是一颗隐藏在电影中的彩蛋,等待着细心的观众去发现。它体现了导演对细节的把控和对专业知识的巧妙运用,也让观众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了药学与动画的奇妙融合 。

中医药元素对电影与文化的意义

饺子在电影中融入中医药元素,这一做法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看,这些元素为影片增添了丰富的细节和独特的质感。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那一张写满药材的单子,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窗口,透过它,观众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生动的陈塘关世界。它让电影中的战争场景不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延伸到了对战争后果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关怀。这些中医药元素,就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电影的故事链条上,让整个故事更加饱满、富有层次。

从文化传播的层面来说,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经验。将其融入电影,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拥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通过电影,这些原本可能只存在于医学典籍和中医课堂上的知识,走进了千家万户,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认识。观众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接触到了中医药文化,对它产生兴趣,进而去深入探究。这不仅有助于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在当下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电影中的中医药元素也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随着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开始关注中国电影。而这些独特的中医药元素,就像是一个个文化符号,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

来源:游戏八卦热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