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AI,豆包没火,为啥deepseek火了?

B站影视 2025-02-07 20:56 2

摘要:关于豆包和DeepSeek同为AI产品但市场反响不同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理解一下。

关于豆包和DeepSeek同为AI产品但市场反响不同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理解一下。

产品定位差异

豆包像是"全家桶套餐":作为字节跳动出品的AI助手,功能涵盖聊天/写作/翻译等日常场景,但缺乏让人记住的"招牌菜"

DeepSeek更像"米其林餐厅":专注技术领域深耕(如代码生成/数学推理),用"垂直领域专家"形象快速建立认知。

技术突围策略

DeepSeek选择"单点爆破"路线:集中资源突破学术&开发者群体,推出开源模型吸引技术社区参与(如DeepSeek-Math在GSM8K测试达96.8%准确率)。

豆包走"大而全"路线:虽然背靠字节生态,但通用型AI在ChatGPT等巨头面前难显优势。

传播势能营造

DeepSeek通过"技术宅突围"引发话题:创始团队清一色名校AI博士背景,主打"中国版OpenAI"叙事更易引发行业关注。

豆包面临"内部赛马"困境:在字节体系内需与云雀等兄弟产品竞争资源,外部声量被分散。

用户需求匹配度

当前市场更渴求"专业工具":开发者/研究人员需要能解决具体问题的AI,而非另一个聊天机器人。

DeepSeek V2版本支持128k上下文长度,在处理长代码/论文时优势明显,直击技术群体痛点。

打个比方:就像手机市场既有功能全面的千元机,也有主打拍照旗舰。DeepSeek选择在"AI专业相机"赛道建立壁垒,而豆包仍在"大众智能机"红海竞争。

两种路线没有绝对优劣,但现阶段技术社区更愿意为"解决专业问题"的AI买单。这也给创业者启示:在通用AI赛道拥挤时,垂直领域的"手术刀式创新"可能更容易突围。

(完)

来源:一只传奇的狐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