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向智,技工教育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筑起产业“人才摇篮”丨新春第一会

B站影视 2025-02-07 18:56 3

摘要:南粤春潮涌,战鼓催征急。2月5日,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再度召开新春开年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奋进蓝图。今年这场“新春第一会”,强调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推动经济从“体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为实

南粤春潮涌,战鼓催征急。2月5日,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再度召开新春开年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奋进蓝图。今年这场“新春第一会”,强调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推动经济从“体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为实现“再造一个新广东”的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技工教育如何回应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这道关键题?新的一年,技工院校又将有何作为,为广东产业升级和经济腾飞继续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多位广东技工院校“掌门人”纷纷表示,将精准对接产业前沿需求,大规模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积极筑起产业“人才摇篮”。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积极探索世赛成果转化的技术路径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自2013年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共获得“12金5银4铜1优胜奖”,创造了“12年12金”、数控铣项目“五连冠”的世赛传奇,金牌数约占广东的1/3、全国的1/8,成为中国参加世赛以来金牌数最多、总成绩最好的参赛单位。

面对“拿了金牌之后,干什么?”的社会关切之问,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叶军峰表示,探索世赛成果转化的技术路径、形成世赛成果转化的可推广模式,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已成为学校创新发展的首要和根本性课题。

2019年7月,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率先成立了世赛成果转化研究中心。在世赛成果转化研究与实践中,学校精心打造了“13510”模式,即围绕“立德树人,实现高质量就业”这一核心,着眼“理念引领、标准内化、服务输出”3个维度,着手“铸魂、育人、成长、赋能、报国”5个板块,着力10项输出,在广东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彰显出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智慧与担当。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积极探索世赛成果转化路径

广州市技师学院:深度布局前沿领域,打造多类高素质技能人才

“今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的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向之明、措施之足、决心之大,令人鼓舞。”广州市技师学院院长张利芳表示,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学院将牢记办学初心,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目标,以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经济社会服务能力为关键,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市技”力量。

据介绍,广州市技师学院将密切关注产业新动态,深度布局5G通信、自动驾驶、无人工厂、数字孪生、芯片技术等前沿领域,积极响应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字化、绿色化“两化转型”的主攻方向,形成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双主力带动,数字服务、智慧农业双特色发展”的产教融通型专业布局;同时,大力培育无人工厂“智工匠”、数字转型“芯技工”、智能网联“车达人”、低空经济“护航员”,网络信息“守门员”、民生保障“照护师”等十大类高素质技能人才。

广州市技师学院科教城校区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探索构建“未来学校”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曾威表示,新的一年,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将坚持“向新图强,以质取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广州“制造业立市”和广东“制造业当家”。

一是更有深度地推进产教融合。瞄准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紧盯广东乃至湾区的战略性产业体系和未来产业布局,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科学开设新专业,加强数字创意、现代商贸服务等专业群建设,打造“智能制造•数字服务”大专业格局,加快推进“产教评”大楼建设,高效运行省产业就业培训基地,努力打造广州产教评技能生态区“样板工程”。

二是更有前瞻地探索构建“未来学校”。充分利用大模型、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更早地构建学生学习行为画像和教师教学行为画像,更快地推进教师“AI助理”“教学智能体”和学生“AI辅导员”的设计和建设,加强工学一体化教学“微创新”,强化学生探究式学习,打造工贸特色的工学一体化数智课堂。

三是更有魄力地发展研究型教育。继续推进“双素养提升”“双课堂协同”落地,探索构建工贸特色的技能人才“能力图谱”,完善“六边形底座能力”模型,更多地发展学生未来参与企业技改、技创的底座能力,更好地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数字型、复合型、开拓型高技能人才,更好地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培养高技能人才

“在广东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道路上,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这对技工院校而言,既是挑战,更是重大的历史使命。”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王作根表示,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自创办以来,秉承“为产业发展需求服务,为工业化发展进程服务”的办学理念、“办学就是办专业”的办学思路、“以链建群,以群建系”的办学策略,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产业和战略性支柱、新兴产业,探索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取得累累硕果。

2024年,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为国贡献三金一银,人才培养成效进一步凸显。新时代新征程,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王作根指出,学院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突破攻坚、加速跃升,对接广东省“制造业当家”战略需求,融合产业链,深化“产教评”,聚力打造智造工匠战略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助力区域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整体跃升,为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贡献新时代技工教育力量。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开设无人机专业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培育“现代服务+都市消费工业新轻工匠”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聚焦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以培育“现代服务+都市消费工业新轻工匠”为目标,着力打造“轻工”特色的高水平专业集群。一是数字技术加持专业建设。形成“一核引领、两个中心、多点带动”的新专业布局,围绕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内容;开发“数字化专业建设质量监测与分析”应用平台,开展数据治理,实现智能分析评估。二是工学一体培育数字新工匠。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12个专业牵头或参与完成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产业需求在深度校企合作中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课改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学院育人成果显著,荣获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金牌。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院长钟秀平表示,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学院将坚持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深入服务“制造业当家”、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稳步推进“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为培养更多匠心独具能创造美好生活的高技能人才而不懈努力。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荣获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金牌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探索“五新”图强,助力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月5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广东作为经济、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大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构建完成。对此,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邹菁告诉记者,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水平技师学院建设为抓手,主动融入“四梁八柱”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赛道。

邹菁表示,新的一年,学院将探索“五新”图强之路:一是合作出新,兼顾产业的主线与辅线,提高合作联动的系统性与增效性;二是专业出新,兼顾产业的基点与燃点,提高专业联动的适配性与嵌入性;三是技能出新,兼顾产业的变量与增量,提高技能联动的数智性与科技性;四是教学出新,兼顾产业的平台与技术,提高教学联动的前瞻性与延展性;五是人才出新,兼顾产业的现状与趋势,提高人才联动的带动性与示范性。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紧扣湾区所需,培育新质技能人才

作为一所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交通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在新的一年中有何目标?该校党委书记任惠霞表示,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将聚力“三个紧扣”展开工作。一是紧扣产业升级,锻造产教融合新引擎。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数字安全等新赛道,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长安汽车产业学院、比亚迪产业学院、比亚迪国际学院、安恒数字安全产业学院、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等5大产业学院,升级航空服务、工业互联网等实训基地,培育新质技能人才,助力广东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二是紧扣创新驱动,构建育人模式新生态。探索技师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数字孪生+场景化”教学改革,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项目,开展高质量双元制办学,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为舞台,淬炼具有国际眼光的“交通工匠军团”。

三是紧扣湾区所需,开创服务发展新格局。延拓“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机电工程署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员在穗培训基地”功能,深化穗港合作培训项目,联动推进“百千万工程”,打造乡村振兴技能加油站;依托现有的无人机综合实训中心、国际培训直播交流中心、电工特种作业基地、香港电动汽车培训基地、中德客尼培训基地,为绿色交通、智慧物流提供技术赋能,擦亮“湾区技能培训”的金字招牌。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交训基地实景

文、图|记者 郭子扬

通讯员 盛国荣 汤迎丰 方常亮

曹福勇 徐珊 梁倚嫣 黄炳锋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