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过后,数以亿计的人们踏上返工返学的旅程。呼吸专家提醒,在这人员高度流动的时期,要当心流感悄然成为旅途中的潜在威胁。尤其对于老人和孕妇等高危人群,及时就医更是重中之重。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切莫拖延,以免导致严重后果。
春节过后,数以亿计的人们踏上返工返学的旅程。呼吸专家提醒,在这人员高度流动的时期,要当心流感悄然成为旅途中的潜在威胁。尤其对于老人和孕妇等高危人群,及时就医更是重中之重。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切莫拖延,以免导致严重后果。
中疾控:春运期间疾病传播风险相对升高
2月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年第5周)》。结果分析显示,本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继续呈下降趋势;检出均为已知常见病原体,没有发现未知病原体及其导致的新发传染病。其中,流感病毒是导致近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目前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期,但流行强度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在0~4岁病例中呈高位平台波动。人偏肺病毒、肺炎支原体、鼻病毒阳性率持续下降。腺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处于低流行水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当前仍处于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且正值春运期间,人群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疾病的传播风险会相对升高,应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防范。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的“加强版”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的加强版。”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李静强调。
两者如何区别?李静提醒,普通感冒症状相对温和,多是鼻塞、流鼻涕等,一般一周左右就能自愈。而流感则来势汹汹,高热、头痛、乏力等症状明显,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肺炎等并发症,尤其对老人、孕妇等高危人群威胁极大。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识别高危人群的就医信号
及时就医是避免重症的关键。李静提醒,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如高热、全身疼痛等,尤其是高危人群,应迅速就医。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至关重要,这能有效缩短病程并减少并发症风险。
高危人群应及时就医
春运途中,人潮拥挤,如何防护?李静表示,在熙熙攘攘的春运旅途中,在车站、车厢等人员密集场所,正确佩戴口罩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其次,手卫生也不容忽视。旅途中,手会接触到各种公共物品,勤洗手或使用免洗洗手液,能及时清除病菌。此外,保持通风也很关键,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开窗通风或使用空调的通风功能,让新鲜空气流通起来。
预防识别诊断流感,专家给出十大推荐意见
李静介绍,根据《成人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对于流感的防护、诊断和治疗,有十大推荐意见。
一、早期识别和诊断
推荐意见1:在流感流行季,对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或临床怀疑流感特殊临床表现的患者,应留取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以明确诊断。但要注意的是,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不必等病原学结果。
推荐意见2:在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建议送检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在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可选择送检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检测流感病毒抗原。在流感流行季,抗原检测结果阳性,支持诊断,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流感病毒感染。在流感低发时期,需警惕流感抗原检测结果假阳性的可能。
二、首诊病情评估
推荐意见3:推荐采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可疑、临床诊断或确诊流感患者进 行首诊的病情评估。0~1分可考虑在门诊或普通病房治疗,≥2分应考虑收入ICU治疗。
三、抗病毒治疗
推荐意见4:发病48h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h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为减少并发症和严重疾病的发生风险,建议对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疑似或确诊流感患者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不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① 因流感需要住院的患者,不论住院前的发病时间长短;② 有流感重症高危因素的就诊患者,不论就诊前发病时间长短;③ 门急诊就诊、病情严重的患者,不论发病时间长短;④ 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充分评估风险和收益,考虑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
四、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
推荐意见5:① 对于重症流感患者,推荐尽快进行抗病毒治疗,在发病48小时内抗病毒治疗的获益最大,超过48小时使用仍可降低病死率;治疗5天后病情仍十分严重时或病毒持续复制者可考虑延长疗程。② 妊娠期妇女首选奥司他韦进行抗病毒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需依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老年人及合并基础疾病 者属于流感并发症高风险人群,对疑似或确诊流感 的患者,推荐尽快进行抗病毒治疗。
五、抗病毒药物在阻断传播中的作用
推荐意见6:为减少流感传播,在流感流行季,对于非重症且无重症高危因素的疑似或确诊流感患者,不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只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就应考虑病原学检测和抗病毒治疗。①有症状的门诊患者,与其接触的家庭成员有流感重症高危因素的(特别是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②有症状的医护人员,且常规治疗/护理有流感重症高危因素的患者(特别是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六、暴露前预防
推荐意见7: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且未接种流感疫苗(有疫苗禁忌证/疫苗无法获取/未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其所在社区出现流感暴发时,建议进行暴露前预防用药。未接种流感疫苗人群若符合疫苗接种适应证应尽快接种流感疫苗,暴露前用药至疫苗接种后2周(中等证据,强推荐)。
七、暴露后预防
推荐意见8: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且未能接种流感疫苗(有疫苗禁忌证/疫苗无法获取/未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若与确诊或疑似流感患者密切接触且在48h内,建议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具备接种流感疫苗条件的个人,应尽快接种流感疫苗,用药持续至接种疫苗后2周。
推荐意见9: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人群,在接种流感疫苗2周内,如果与确诊或疑似流感患者密切接触48h内,建议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用药持续至最后1次密切接触后1周。
推荐意见10: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人群,在该流感季已接种流感疫苗且超过2周,若与确诊或疑似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应谨慎评估风险和收益,决定是否暴露后预防用药。其间观察流感相关症状,如果出现相关症状,立即按照流感进行用药治疗。
文|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张蓝溪 张诚斌图|医院提供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