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杭:北京野溶洞钟乳石遭“肆意破坏” 的背后,忽略了什么?

B站影视 2025-02-07 12:22 2

摘要:笔者注意到,近期,据《法制日报》、《北京日报》等媒体报道,北京周边的多个野溶洞遭遇了严重的破坏,钟乳石被破坏的情况,引发了多位专家的关注和立法呼吁。法制日报的记者在房山区、门头沟区的野溶洞中,确实发现了许多钟乳石被敲断、掰断的痕迹,甚至在一些溶洞中,钟乳石的碎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作者 | 沈一杭

本文共计2500字,阅读约6分钟


笔者注意到,近期,据《法制日报》、《北京日报》等媒体报道,北京周边的多个野溶洞遭遇了严重的破坏,钟乳石被破坏的情况,引发了多位专家的关注和立法呼吁。法制日报的记者在房山区、门头沟区的野溶洞中,确实发现了许多钟乳石被敲断、掰断的痕迹,甚至在一些溶洞中,钟乳石的碎片散落一地。野溶洞内的石笋和钟乳石不仅被破坏,洞内还有不少人为的活动痕迹,例如麻绳、休息点等。记者还注意到,部分户外机构曾带领市民进入这些野溶洞进行探险,进一步加剧了钟乳石资源的破坏。

据了解,北京周边的山区分布着大量溶洞,其中只有少数被开发为旅游景区,大多数溶洞处于未开发状态。在这些溶洞中,钟乳石资源的破坏现象并不少见。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钟乳石被盗采、敲断、掰断的情况。有专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现行法律法规中缺乏对钟乳石资源的明确保护规定。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措施并未涵盖到钟乳石资源,而野外溶洞中的钟乳石更是缺乏保护措施。


美丽北京的报道。来源:北京生态环境微信号

据新闻报道,一些户外探险活动可能是钟乳石破坏的直接原因。记者在探访过程中发现,许多参与探险的市民并没有保护自然遗产的意识,反而在探洞过程中对钟乳石进行敲击和搬动,导致这些资源的破坏。专家认为,钟乳石作为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应当受到更严格的保护。尽管现有的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对自然遗迹的保护有一定规定,但这些法律条款中没有特别明确地将钟乳石列为保护对象,导致溶洞中钟乳石的保护措施缺失,违法成本也相对较低。

溶洞,常常被忽略的是它作为生物多样性、栖息地的价值。摄影:samantha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诚如上面的新闻中提到的,目前在我国已经有一些地方(笔者认为其实很少)对钟乳石资源进行了保护。比如,广西自治区已通过地方性法规明确钟乳石资源的保护,禁止破坏和盗采。但是很现实的一点是,这样的地方性保护措施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许多地区仍然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


海洋与湿地·往期相关报道《旅游需谨慎!小小零食也会危害生态环境


另外,笔者查看了有关此次破坏事件的公众关注的情况,却发现,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被忽略了——在讨论溶洞保护时,人们的讨论,往往过于集中于对钟乳石等地质遗产的保护,而忽视了溶洞作为独特生态系统所承载的生物多样性。

事实上,溶洞、或者更广泛意义上的洞穴,不仅仅是地质景观的“宝库”,也是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特殊栖息地。对于这些洞穴中的独特生物群落的保护,亟待更多关注与行动。



洞穴中的生物多样性,有时候惊人的丰富,其中还有一些洞穴鱼类。比如,安氏坑鱂(学名:Phreatichthys andruzzii)是属于鲤科坑鱂属的一种鱼类,是该属目前已知的唯一物种。这种鱼类是索马里特有物种,并且是首个发现的生物钟与阳光无关的动物。这种鱼生活在索马里的一些地下水洞穴中,完全适应了黑暗的环境。由于栖息地狭窄,它们的种群数量较少。摄影:Hectonichus(CC BY-SA 3.0)(图片是为了说明洞穴鱼类,与北京溶洞无关)


溶洞作为自然遗迹,拥有独特的地质特征,但它们同时也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比如,许多溶洞内常常栖息着大量的蝙蝠,它们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蝙蝠通过捕食大量昆虫,帮助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而许多溶洞生物,例如特定种类的昆虫、蠕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往往适应了溶洞特殊的环境条件,长期进化形成独特的生物种群。它们不仅有着特殊的生物学价值,还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所以说,溶洞的生态多样性,尤其是其中生物的多样性,理应成为我们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海洋与湿地·往期相关报道《黑暗中的生命栖息地——洞穴生态系统为何脆弱?

海洋与湿地·往期相关报道《投毒!四川达州“暗夜精灵”穴胫步甲遭毒害:为卖“爬宠”搞洞穴生态灭杀,法律管得着吗?


笔者看到的一点不容乐观的情况是,目前在洞穴的保护方面,对于地质特征关注的多,对于生物多样性关注得太少。


举个例子,河南西峡县王里桥乡云华蝙蝠洞,是我国发现的最大蝙蝠群落栖息地之一,在旅游开发6年后科学家们发现,这个山洞里蝙蝠的数量减少了将近一半、物种也急剧下降。



溶洞,常常被忽略的是它作为生物多样性、栖息地的价值。摄影:samantha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再举个例子。北京的石花洞,被誉为“四大名洞”之一,是中国北方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为六层溶洞,上下高差130米,是京郊探洞最不能错过的一个地方。

2022年8月,《北京市石花洞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年-2030年)(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公开评论期为7天。当时笔者团队就此向发布机构提交了5条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洞穴生物保护”应作为石花洞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内容。但是,纵观《总体规划草案》全文,对于洞穴生物保护未予以充分重视。自从1987年石花洞对外开放以来,就有关于蝙蝠栖息和鸟陆浮游的记录,但是本稿中只字未提“蝙蝠”、“洞穴生物”。


当时5点建议中的头2条

很可惜,以上建议,并未获得采纳。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总的来看,洞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任重道远。


往往,洞穴内的生物群落通常具有较高的脆弱性。由于这些生物长期适应了特定的生态环境,它们往往对环境的变化具有较低的耐受力。即使是微小的干扰,可能就会打破生态平衡,导致某些生物种群的急剧下降。


连云港一处洞穴中的越冬蝙蝠。摄影:绿会志愿者周翀。©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图片是为了说明洞穴对于一些生物来说是重要的栖息地,与北京溶洞遭破坏事件无关)

溶洞不仅是地质遗迹,更是生物栖息地,笔者建议,现行的保护政策和法规在关注溶洞作为地质遗产的保护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并且保护好它所蕴含的生物多样性;并且在各种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这些,并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破坏。


以上是个人观点,不吐不快,欢迎指正。

本文为笔者个人观点,欢迎批评、点评、留言。

文 | 沈一杭

编辑 | 绿茵

排版 | 绿叶

日期 | 2025-2-6

引用本文

沈一杭.北京野溶洞钟乳石遭“肆意破坏” 的背后,我们忽略了一点…….海洋与湿地.2025-02-06


BCAN-001 盘点:多少种蝙蝠会迁徙?

● BCAN-002 三种蝙蝠被要求列入加拿大濒危物种名录,罪魁祸首:风力发电机

● BCAN-003 北美风能项目中鸟类和蝙蝠的死亡率估计值研究文献:2012年预计导致83,000只猛禽死亡

● BCAN-005 疫情之下,蝙蝠的价值和保护更需要大家的了解 | 谈谈《养护欧洲蝙蝠协定》及其他

●BCAN-006 圣诞岛蝙蝠发出最后的绝响,8年后才被宣布灭绝

●BCAN-007 绿会BCON关于《北京市石花洞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年-2030年)(草案)》的五建议

●BCAN-008 蝙蝠迁徙揭秘:革命性追踪技术展示蝙蝠惊人旅程

●BCAN-009 周晋峰考察地下溶洞蝙蝠栖息地 | 广西百色生物多样性调研

● BCAN-010 广西玉林容州古城景区的百来只蝙蝠:后来交给哪位“专业人员”处理的呢?怎样处理的?

● BCAN-011“蝙蝠保护行动网络”倡议于2023年6月20日发起成立

● BCAN-012 蝙蝠飞到家里来筑巢咋办?加拿大亚伯达蝙蝠项目鼓励负责任的蝙蝠友好管理

● BCAN-013 铁灰蝙蝠、东方红蝙蝠和银发蝙蝠在加拿大濒临灭绝!蝙蝠保护行动网络讯

● BCAN-014 蝙蝠在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附录中列入情况 | 蝙蝠保护行动网络

● BCAN-015 GBIF: 对英国蝙蝠的基因组筛查显示具有人畜共染潜力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存在

● BCAN-016 巴西是世界上蝙蝠物种最多的国家,超过180种 | 蝙蝠保护行动网络系列

● BCAN-017 2023年版“三有”名录收录8种蝙蝠 | 蝙蝠保护行动网络讯

● BCAN-018 美国休斯顿市大量蝙蝠死亡,澳大利亚狐蝠满天飞

● BCAN-019 北美风能项目中鸟类和蝙蝠的死亡率估计值研究文献:2012年预计导致83,000只猛禽死亡

● BCAN-020 一种神秘真菌侵袭蝙蝠,它们正在悄悄死去!人类对蝙蝠的生态贡献还知之甚少

● BCAN-021 志愿者发现:冬眠蝙蝠警觉度与洞穴温度相关 | 绿会连云港保护地

● BCAN-022 “生态灭杀”蝙蝠?它们每年可为玉米作物贡献逾10亿美元的生态服务

● BCAN-023 野保资讯丨雪豹调级,圣诞岛伏翼蝙蝠灭绝——IUCN物种红色名录更新

● BCAN-024 北美52%的蝙蝠物种在未来15年内面临严重的种群下降风险!

● BCAN-025 守护黑夜精灵:美国政府与国际蝙蝠保护组织签署谅解备忘录

● BCAN-026 巴西是世界上蝙蝠物种最多的国家,超过180种

● BCAN-027 猫与蝙蝠:如何防止蝙蝠受到猫的攻击和伤害?

● BCAN-028 请勿“以貌取蝠”:蝙蝠与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 BCAN-029 蝙蝠和鸟类帮助在秘鲁种可可的农民提高产量

● BCAN-030 吸血蝙蝠北迁,拉丁美洲狂犬病27年后将威胁美国?

● BCAN-031 梅斯卡尔酒热潮引发环境问题,威胁蝙蝠生存

● BCAN-032 上千只鸟类和蝙蝠死亡,法国风电场被勒令关闭:清洁能源与生物多样性的较量

● BCAN-033 破除蝙蝠的4个传言

● BCAN-034 陆上风能设施建设后鸟类和蝙蝠死亡率监测良好实践手册和决策支持工具

● BCAN-035 冲突背后的生态警示:受到破坏的城市环境对蝙蝠构成威胁

● BCAN-036 荐读 | 科学期刊:罗德里戈·莱戈雷塔,墨西哥的“蝙蝠之父”

● BCAN-037 解决全球风能-蝙蝠冲突:现状与未来展望 | 第七届风能和野生动植物影响大会

● BCAN-038

● BCAN-039

蝙蝠:稻米守护者,西班牙农田的“秘密生物武器”

● BCAN-041 比利牛斯山脉的饕餮:蝙蝠怎样在山口聚捕迁徙昆虫?

● BCAN-042 蝙蝠群体中爆发“大流行病”,“白鼻综合症”威胁德州农业安全

● BCAN-043 海湿公开课 | 全球蝙蝠基因测序:Emma Teeling教授谈Bat1K计划

● BCAN-044 杭州大伯家蝙蝠惊魂!消防操作是否涉及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从“驱蝠”事件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 BCAN-045 拯救濒危的弗吉尼亚大耳蝙蝠:北卡罗来纳州野生动物保护的胜利

● BCAN-046 飞得那么高,蝙蝠在夜空中都做些什么?

● BCAN-047 欧洲蝙蝠种群保护协定迎来新掌门!克罗地亚生物多样性专家上任

● BCAN-048 神奇的蝙蝠免疫机制!“夜总会”行为或成预防大流行的关键

● BCAN-049 联合国招聘《欧洲蝙蝠种群保护协定》执行秘书长(P4)

● BCAN-050 蝙蝠不是怪物!为什么这些飞行的哺乳动物需要保护?

● BCAN-051 欧洲蝙蝠种群保护协定(EUROBATS):国际合作保护迁徙物种的重要举措

● BCAN-052 用鸟类和蝙蝠拯救西班牙森林!“德赫萨”生态恢复行动

● BCAN-053 海湿主编参加CMS能源工作组蝙蝠组会议

● BCAN-054 玉树管鼻蝠现身三江源,反思“新物种”记录——呼吁制定中国蝙蝠保护国家行动计划

● BCAN-055 风力发电场如何影响蝙蝠获取水源?一场关于栖息地的“距离战

● BCAN-056 解码蝙蝠生态学:如何用多尺度分析推动蝙蝠保护?

● BCAN-057关于制订国家级蝙蝠保护行动计划并采取切实保护行动的建议(第一版)

● BCAN-058 猫和蝙蝠,不共戴天

● BCAN-059 “蝠”到了!冯江教授谈蝙蝠及其生态意义 | 海洋与湿地·人物专访

● BCAN-060 最后的绝响——圣诞岛伏翼蝙蝠是怎样无声无息地消失的?

● BCAN-061 蝙蝠保护领域的长远发展仍显不足!冯江教授谈蝙蝠现状

● BCAN-062 正确理解蝙蝠在自然界中的重要角色!冯江教授谈打破对蝙蝠的偏见


【本文的部分参考资料】

1. 北京日报:《北京多个野溶洞遭破坏,专家呼吁立法保护》

2. 《北京市石花洞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年-2030年)(草案)》
https://www.beijing.gov.cn/hudong/gfxwjzj/qjzjxx/202208/t20220819_2795804.html

3.绿会BCON关于《北京市石花洞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年-2030年)(草案)》的5条建议
https://m.163.com/dy/article/HFC4VFJI05346JLK.html

4.绿会BCON关于《北京市石花洞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年-2030年)(草案)》的五建议|决策咨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1782257363349518

5.关于《北京市石花洞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年-2030年)(草案)》公开征集意见的反馈



【你知道吗?】长期以来,在全球,船舶的开放式螺旋桨在航行过程中给海洋生物带来了显著的伤害和死亡,尤其是对于大型海洋生物如鲸类、海豚、海龟、儒艮、海牛等。例如在北大西洋,因开放式螺旋桨撞击带来的鲸豚死亡比比皆是;如在卡塔尔海域,有超过50%的鲸鲨身上都有明显的螺旋桨伤痕。这显示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在我国也不例外,多年来沿海发现因被螺旋桨打死的海洋动物不在少数。此外,开放式螺旋桨对于人类(游泳者、潜水人员和海上作业人员)的伤害案例也比比皆是。许多专家建议,在海洋保护区、或重要海洋哺乳动物区域(IMMAs)或重要迁徙路线上降低船舶速度、加装螺旋桨保护装置,是减少损害、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良好举措。(海洋与湿地·宣)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