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心脏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多少人还以为,心脏病是六七十岁以后才会找上门的东西,结果身边三四十岁倒下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新闻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猝死的消息也屡见不鲜。
心脏病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往往“静悄悄”地发展,等到真正发作,可能就是要命的心梗、猝死!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确诊心脏病之后,并没有真正把它当回事,以为吃几片药就万事大吉,继续抽烟喝酒、大鱼大肉,结果病情加重,最后进了ICU。
其实,心脏病的治疗,药物只是一部分,真正决定你能不能活得长久的,是日常护理!
第一,管住嘴,少吃“伤心”食物,多吃“护心”食物!
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是心血管的“隐形杀手”!长期吃这些食物,血脂升高,血管堵塞,心脏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导致心梗、脑梗。
特别是烧烤、油炸食品、奶茶、甜点,这些东西吃多了,血管里全是垃圾,心脏迟早受不了!
心脏病患者应该多吃什么?
1.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坚果、橄榄油,这些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
2. 高钾食物,比如香蕉、菠菜、土豆,有助于调节血压,保护心脏。
3.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糙米、豆类,可以降低胆固醇,稳定血糖。
4. 深色蔬果,比如蓝莓、紫甘蓝、胡萝卜,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减少炎症,保护血管。
第二,管住情绪,别让心脏“受惊”!
很多心脏病,都是被气出来的!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病人,情绪波动大会直接引起血压升高、血管痉挛,甚至诱发心梗。很多人上一秒还在暴怒,下一秒就捂着胸口倒下了,真的不是夸张!
所以,心脏病患者一定要学会控制情绪,别大喜大悲,更别长时间压抑负面情绪。
可以尝试深呼吸、冥想、太极、书法、听轻音乐,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让心脏平稳地跳动,而不是时刻处于“战斗状态”!
第三,管住血压血脂血糖,别让心脏“超负荷”!
心脏病患者,最怕的就是“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样东西,单独一个都能让血管出问题,如果叠加在一起,那就是心梗、脑梗的“催命符”!
1. 血压要稳定,别忽高忽低。如果医生开了降压药,一定要坚持吃,不能今天吃明天不吃,否则血压波动大,心脏容易受伤。
2. 血脂要控制,别让血管变成“油管”。定期检查胆固醇,如果“坏胆固醇”太高,就要调整饮食,必要时服用降脂药。
3. 血糖要平稳,别让血管加速老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血管会变脆,心脏病的风险大大增加,所以血糖管理至关重要。
第四,管住身体,适量运动让心脏更强壮!
有人一听自己得了心脏病,就完全不敢动了,天天躺着,生怕一活动就猝死。其实,适量的运动,不仅不会伤害心脏,反而是最好的“护心”方式!
什么运动最适合心脏病患者?
快走——每天30分钟的快走,能增强心肺功能,降低心梗风险。
1. 太极——动作缓慢,能促进血液循环,舒缓情绪。
2. 游泳——对心肺有很好的锻炼作用,但一定要在安全环境下进行。
3. 八段锦——中医传统养生功法,能调节气血,让心脏更稳定。
但要注意,心脏病患者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一下子运动过量,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第五,管住作息,别让心脏“过劳”!
很多心脏病突发,都是在凌晨,为什么?因为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长此以往,心梗、猝死的风险大大增加!
心脏病患者,一定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最好晚上10点左右入睡,早上6-7点起床,形成规律的作息,减少心脏压力。
日常护理,比吃药更重要!如果你或者家人已经患有心脏病,一定要从饮食、情绪、血压血脂血糖、运动、作息五个方面入手,让心脏保持活力,远离猝死!
毕竟,心脏的健康,决定了你能走多远,活多久!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 《柳叶刀》: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strategies
3.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Dietary patterns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4.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心血管疾病的综合管理策略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健康新宠